喜洋洋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音乐《喜洋洋》是一段家喻户晓的音乐,这段音乐节奏明快,结构规整,变化清晰,易于宝宝们欣赏、表现。我们可以通过和宝宝一起自制节奏乐器,鼓励宝宝根据音乐的旋律变化进行演奏。
  行动依据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5~6岁幼儿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
  任务卡
  欣赏音乐
  扫描二维码,和宝宝一起欣赏音乐《喜洋洋》,说一说听到这段音乐的感觉。(例如很喜庆,很热闹,像过节一样等)
  动作参与感受
  家长还可以在反复倾听时,和宝宝一起用拍手、跺脚、拍打身体部位等间断性的动作和抖手等连续性的动作表现乐曲的旋律变化。
  用自制乐器替换动作
  找找身边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动听的声音,如敲打玻璃瓶、敲打纸箱、摇动装上黄豆的可乐瓶等。用敲打玻璃瓶、敲打纸箱等替换刚才拍手、跺脚等间断性的动作,摇动装上黄豆的可乐瓶替换抖手等连续性的动作等。
  和爸爸妈妈合奏
  家长可以和宝宝商量合作表现的方法,如轮奏、合奏等,鼓励宝宝学会记录商量结果,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全家一起为音乐《喜洋洋》伴奏吧。
  唠叨鹿妈
  宝宝在敲打玻璃瓶等易碎容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度,千万不要把容器打碎弄伤自己哦。
  鹿爸博士
  喜欢音乐是宝宝的天性,良好的音乐教育,更能促进宝宝身心协调、健康地发展。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活力、情感和意义。所有的节奏都需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5~6岁正是感受和体验节奏的最佳年龄期。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拟结合任务相关fMRI、静息态fMRI的研究手段,分别观察正常人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在听力任务、针刺状态和听觉刺激状态下进行针刺时的激活脑区的情况,运用fMRI脑
目的:在对临床相关文献加以系统总结归纳的基础上,通过刺血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旨在观察刺血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电针治疗进行比较,探讨刺血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属于心理生理障碍疾病。失眠症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因临床上常用镇静安眠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耐受性及依赖性的产生,故寻
儿童芭蕾舞《小鸟飞了》描述的是鸟妈妈生病无法外出觅食,小鸟克服自身不会飞行的困难,勇敢学习飞行并外出为妈妈觅食的感人故事。  福利院里小天地  家长提前告诉宝宝,大家准备去一个叫做“福利院”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小朋友,但是他们都没有爸爸妈妈,他们要一直住在那里,由老师照顾。  爱心宝贝是天使  激发宝宝的同情心,请宝宝说说,怎么关心福利院的小朋友?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家长可以帮助宝宝自制一些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