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成像准光路设计与测量

来源 :装备环境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rg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毫米波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研究了毫米波成像准光路设计方法。讨论了聚焦元件的截断效应,研究了天线增益与束腰半径关系并利用高斯波束法设计了毫米波成像准光学系统,在系统参数确定的前提下对聚焦元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实验测量了准光路参数及透镜的聚焦效果,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分析了透镜参数对实验误差的影响,证明了设计过程的有效性。设计过程步骤明确,设计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对毫米波成像准光学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结合最近颁布的IEC61000—4—20(2007版)标准,研究了GTEM室的传输特性指标。通过对GTEM室场强参数的预测试,得出了场强与功放增益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场强与功放增益的波动以及G
玉米的蛋白含量与品质直接相关,可通过各种遗传群体对籽粒蛋白进行QTL分析。但是由于使用不同的遗传图谱和分子标记,结果之间无法直接比较分析,数据也无法整合和利用。为了综
为在小样本情况下对腐蚀损伤进行预测,结合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提出了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已知腐蚀损伤数据进行了预测检验。为对比研究,同时采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方
本研究以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黑土为研究对象,对进行了29年传统耕作(CT83)、29年免耕(NT83)、传统耕作14年后转为免耕(NT97)以及免耕14年后转为传统耕作(CT97)的土壤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胡敏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耕作强度及年限的增加,土壤胡敏酸及其C含量也增加;免耕14年又改回传统耕作后胡敏酸及其碳、氮含量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