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课堂教学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陶行知思想在生物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生物;教学评价
  2014年4月,笔者有幸参与“生活教育理论与小组合作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在建立新的评价方案及实施过程中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先知先觉,他的教育思想对评价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有着重要的启迪与指导作用。
  一、启迪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思路,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让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扎实。所以,教学评价方案必须针对学生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及最后的综合评价。
  二、指导实施课堂评价,落实课程目标
  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新的课堂评价方案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落实:一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探究创造等能力的评价;三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评价。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真谛对评价方案实施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评价的细节包含着几十个小环节,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课改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明显变化,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均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陶行知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实施的新的课堂评价,落实了新课程提出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引领课堂评价渗透课改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就是“向着创造生活前进”。在实施评价方案中,我们在原则上渗透课改的新理念,坚持在“劳力上劳心”“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
  在学生的评价中,如“学习效果”一栏,就设立了学习后能否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有无提升等细节要求,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小组活动”一栏中,设立了在学习过程中有无主动参与、有无交流合作、能否独立完成得出正确结论等细节要求,这些要求渗透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对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方案不仅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还能造就高素质的教师。
  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陶行知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方案渗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例如,在新课学习之前设立“预习质疑”一项,只要学生提出有创新性的问题即可加分。在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活动”一项中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创新,能够展现个性魅力,体现出主人翁意识,也可为本小组加分。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这些评价项的设定均渗透新课改理念,体现教育的最高追求。学生因新的评价制度而积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新的评价机制而充满生机。
  课堂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及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习惯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方案,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实施,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背景下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使评价方案从构思、实施到初具成效,无不受益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迪、指导和引领。实践也证明,新的课堂评价制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艺术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工程设计中经常存在优化设计及多指标、多方案情况下的分析决策问题,通常对方案的推荐一般较缺乏高科技含量的分析手段。本研究成果采用具有先进水平的层次分析法AHP,结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