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力指人类认识、记忆和处理事物的综合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指人的道德品质、思想状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创新能力、调控情绪的能力等,它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气质、性格、理想、信念、价值观、自信、乐观、自控力、耐力、毅力、抗挫力、独立性、合作性、抓住机遇的能力等一系列心理因素。
传统观念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跟智力有关,只有智力非凡的人才能学好专业,这种观念混淆了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关系。虽然学习能力需要一定水平的智力,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非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人生的成就只有20%归诸智力因素,80%则受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成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加之非智力因素可塑性较强,因此,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非智力因素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其分析
1.专业兴趣的影响。国际贸易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招生一直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要高出我院投档线8~9分,英语单科在省内还划定了分数,应该说生源质量、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中,有31.2%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吗”的回答更令我们吃惊,竟有36%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没兴趣或不喜欢。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有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国贸专业有64%以上的学生能在学好课堂知识以外,每学期看几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坚持早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近36%的学生几乎不看任何其他书籍,一方面,反映了这部分学生的惰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了解不深。调查中,分别有14.1%、10.9%、26.1%、7%、23%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迟到、看其他书籍、旷课、与同学闲聊,究其逃课的原因,有不喜欢某门课、不喜欢老师的授课形式、因找工作而耽误课、厌学等,其中因厌学而逃课的比例最高,占19%。调查中一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今年开学不逃课,要逃就逃基础课;你逃我也逃,大家逃才是真的逃;今天你逃了吗?我们的目标是没人上课”。由此可见,专业兴趣对国贸人才培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2.情绪情感的影响。从情感和智力对国贸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发挥影响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大。虽然学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同时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调查过程中,很多同学坦言,“我喜欢某某老师,我就喜欢他(她)的课” “我本来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因为某一原因不喜欢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受情绪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夸大个人喜好,强调客观原因,既是不喜欢又怎么可能排除万难坚持学习呢?有的学生过分强调学习困难,如:个别省外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英语四级没通过,双语课听不懂,没有积极克服困难,迎头赶上,而是立马放弃。有的学生甚至说:考到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好像就进了外语学院,调查中英语学习占了大学学习时间一半以上的同学有13.9%。还有个别文科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补考,在重修重考过程中表现出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能正视困难;正因为前几学期的基础没打牢,以致后面所有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也一样没法通过。这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有的自此沉溺于网络;有的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却轰轰烈烈地谈起了恋爱,以寻找情感寄托;有的随意打架酗酒,把自己的郁闷心情发泄到别人头上;以上种种情绪和情感对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都不可忽视。
3.个人性格的影响。客观事物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行为中,构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性格,个性是个人性格的自我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在工作与学习上态度特征主要有:勤劳或懒惰,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创新或墨守成规,同时,缺乏个性的人最易被传统、习俗或他人意志所奴役,其行为是被动的和盲目的。被奴役的心灵易于接受灌输,不求思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除个别是心理障碍或家庭变故外,大部分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最厌倦的是写学年论文、学位论文,不愿意动脑子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国贸专业最近几年学年论文、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缺乏个性的学习还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学术讲座不感兴趣,有6.64%的学生认为任何讲座都没有作用,14.21%的学生对跨学科讲座认为是好玩;二是对“假期调研” “挑战杯” “创业计划大赛”等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极紧密联系的活动和比赛的态度上,他们不闻不问、毫无兴趣。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考
1.专业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定情境,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坚持不懈地钻研,百折不挠地努力,浓厚的兴趣有时比智力更有用。现代心理学有“智力导入量”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对其所研究内容的投入程度。智力导入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兴趣,这种兴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乐趣,从而促使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喜欢专业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打破原有只在大一学生中搞专业思想教育的固定思维模式,大学四年每年都有专业教育。大一年级,重在认识专业特征,以介绍国贸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向新生重点介绍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二年级重在强化专业概念,强调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基本技能的要求,培养基本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专业学习问题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大三年级,重在学习专业理论,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比赛,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四年级,重在运用专业知识,即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中,通过动脑、动手、参加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更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每年的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国贸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要高,因此,我们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等,开展英语对白练习、英语演讲、词汇默写、英语剧表演等各种活动及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体现学习能力的竞赛,如专业课老师加以指导,更激起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自觉按照专业的要求培养自己。第三,争取第三课堂的学习机会,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深入接触社会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2.情绪情感的培养。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都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之分。而学习过程并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学习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我们倡导给教育培养对象赋予最积极、最生动、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第一,学院要根据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组织同学们多多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集体荣誉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和谐奋进感,参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成就感,健康的情感有利于对国贸人才的培养。第二,通过导师每一学期的导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无论在学习方面遇到多大的麻烦,多大的挫折,都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克服困难,努力解决好“为谁而学”,“怎样来学”两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各位老师要特别注意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三,班主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对心理障碍、家庭经济困难、失恋、家庭突遭变故、就业不顺、身体生病等问题学生,要适时发现、适时调适、适时解决,尤其注意个体教育的方式方法,尽力排解学生中出现的对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的情绪和情感,形成良好的平和的心境,安心学习,静心修炼,逐步培养学生能控制自己情绪、驾驭自己情感,成为情绪稳定、情感高尚的人。
3.性格形成的培养。一般来说,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但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大学四年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大的四年,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性格形成。很多初入大学的学生,习惯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对高校的自主性学习很不适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去,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思维模式构成了一种“思维平行”,这是有悖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此,在支持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好个性发展的条件,在学生品行、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我们设立多种奖项,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专业课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要为其计算工作量,促进老师多多指导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的学习,同时,对在各项竞赛中获奖的指导老师也要给予重奖。再次,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其人格爱好的自由,尊重其首创精神,鼓励其参与老师课题研究,进行创新型、研究型学习,更利于对专业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谢先国)
传统观念认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跟智力有关,只有智力非凡的人才能学好专业,这种观念混淆了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关系。虽然学习能力需要一定水平的智力,但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预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非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人生的成就只有20%归诸智力因素,80%则受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由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成为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加之非智力因素可塑性较强,因此,研究非智力因素在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非智力因素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其分析
1.专业兴趣的影响。国际贸易专业是我院的重点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招生一直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要高出我院投档线8~9分,英语单科在省内还划定了分数,应该说生源质量、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中,有31.2%的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吗”的回答更令我们吃惊,竟有36%的学生表示对专业没兴趣或不喜欢。由此可见,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有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调查显示,国贸专业有64%以上的学生能在学好课堂知识以外,每学期看几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坚持早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近36%的学生几乎不看任何其他书籍,一方面,反映了这部分学生的惰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了解不深。调查中,分别有14.1%、10.9%、26.1%、7%、23%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迟到、看其他书籍、旷课、与同学闲聊,究其逃课的原因,有不喜欢某门课、不喜欢老师的授课形式、因找工作而耽误课、厌学等,其中因厌学而逃课的比例最高,占19%。调查中一学生发给老师的短信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今年开学不逃课,要逃就逃基础课;你逃我也逃,大家逃才是真的逃;今天你逃了吗?我们的目标是没人上课”。由此可见,专业兴趣对国贸人才培养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2.情绪情感的影响。从情感和智力对国贸专业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发挥影响看,很多情况下,情感的力量远比智力大。虽然学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但同时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调查过程中,很多同学坦言,“我喜欢某某老师,我就喜欢他(她)的课” “我本来对这门课有兴趣的,因为某一原因不喜欢了”,由此可见,学习中受情绪影响较大,有些学生夸大个人喜好,强调客观原因,既是不喜欢又怎么可能排除万难坚持学习呢?有的学生过分强调学习困难,如:个别省外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英语四级没通过,双语课听不懂,没有积极克服困难,迎头赶上,而是立马放弃。有的学生甚至说:考到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好像就进了外语学院,调查中英语学习占了大学学习时间一半以上的同学有13.9%。还有个别文科学生,数学基础不好,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补考,在重修重考过程中表现出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不能正视困难;正因为前几学期的基础没打牢,以致后面所有与数学相关的课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也一样没法通过。这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对学习的影响很大,有的自此沉溺于网络;有的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却轰轰烈烈地谈起了恋爱,以寻找情感寄托;有的随意打架酗酒,把自己的郁闷心情发泄到别人头上;以上种种情绪和情感对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都不可忽视。
3.个人性格的影响。客观事物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行为中,构成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这就是性格,个性是个人性格的自我表达。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在工作与学习上态度特征主要有:勤劳或懒惰,认真或马虎,细致或粗心,创新或墨守成规,同时,缺乏个性的人最易被传统、习俗或他人意志所奴役,其行为是被动的和盲目的。被奴役的心灵易于接受灌输,不求思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业有困难的学生,除个别是心理障碍或家庭变故外,大部分是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生最厌倦的是写学年论文、学位论文,不愿意动脑子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国贸专业最近几年学年论文、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种缺乏个性的学习还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专业学术讲座不感兴趣,有6.64%的学生认为任何讲座都没有作用,14.21%的学生对跨学科讲座认为是好玩;二是对“假期调研” “挑战杯” “创业计划大赛”等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极紧密联系的活动和比赛的态度上,他们不闻不问、毫无兴趣。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思考
1.专业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一定情境,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坚持不懈地钻研,百折不挠地努力,浓厚的兴趣有时比智力更有用。现代心理学有“智力导入量”的概念,它是指人们对其所研究内容的投入程度。智力导入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兴趣,这种兴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乐趣,从而促使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在如何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喜欢专业上,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打破原有只在大一学生中搞专业思想教育的固定思维模式,大学四年每年都有专业教育。大一年级,重在认识专业特征,以介绍国贸专业特点、发展历史、现状、前景、科研成果为切入口,向新生重点介绍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二年级重在强化专业概念,强调专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基本技能的要求,培养基本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专业学习问题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大三年级,重在学习专业理论,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比赛,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四年级,重在运用专业知识,即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中,通过动脑、动手、参加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等,更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习兴趣。每年的专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第二,丰富第二课堂的活动。国贸专业对英语的要求相对要高,因此,我们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成立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等,开展英语对白练习、英语演讲、词汇默写、英语剧表演等各种活动及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体现学习能力的竞赛,如专业课老师加以指导,更激起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自觉按照专业的要求培养自己。第三,争取第三课堂的学习机会,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坚定专业学习的信心。同时,在深入接触社会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2.情绪情感的培养。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都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之分。而学习过程并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动,没有火热的崇高的情感动力,学习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我们倡导给教育培养对象赋予最积极、最生动、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第一,学院要根据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组织同学们多多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集体荣誉感,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和谐奋进感,参与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成就感,健康的情感有利于对国贸人才的培养。第二,通过导师每一学期的导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无论在学习方面遇到多大的麻烦,多大的挫折,都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克服困难,努力解决好“为谁而学”,“怎样来学”两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各位老师要特别注意到各个层面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三,班主任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对心理障碍、家庭经济困难、失恋、家庭突遭变故、就业不顺、身体生病等问题学生,要适时发现、适时调适、适时解决,尤其注意个体教育的方式方法,尽力排解学生中出现的对人才培养产生负面影响的情绪和情感,形成良好的平和的心境,安心学习,静心修炼,逐步培养学生能控制自己情绪、驾驭自己情感,成为情绪稳定、情感高尚的人。
3.性格形成的培养。一般来说,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但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大学四年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大的四年,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性格形成。很多初入大学的学生,习惯于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对高校的自主性学习很不适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学习的轨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去,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思维模式构成了一种“思维平行”,这是有悖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此,在支持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好个性发展的条件,在学生品行、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我们设立多种奖项,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专业课老师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要为其计算工作量,促进老师多多指导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的学习,同时,对在各项竞赛中获奖的指导老师也要给予重奖。再次,支持学生个性发展,允许其人格爱好的自由,尊重其首创精神,鼓励其参与老师课题研究,进行创新型、研究型学习,更利于对专业能力的培养。
(责任编辑:谢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