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区《玩色》活动中引发材料投放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科学家,这句话很多人都说过。因为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的思维过程需要以物质材料为中介,直观地进行思考。而区域游戏中开设的科学区,其内涵恰巧就是为幼儿提供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究性、创造性的科学场所,让幼儿有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我在科学区指导孩子活动时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一是怎样才能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摆弄中,通过亲身的体验和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观察到一些科学现象,建立粗浅的科学概念;二是科学区中需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及如何对所投放的材料进行合理使用和管理。
  一、幼儿使用材料规则的建立
  我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经常会有如下行为表现:一是随意丢放材料;二是绝大部分幼儿对材料的遗失或损坏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三是对大家都喜欢的材料,幼儿总爱争抢。为了培养幼儿爱惜材料、正确使用材料的习惯,我与幼儿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出以下需遵守的规则:可自由选择材料操作,但在选择其他材料时应将原材料归位放好;可以在不损坏材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各种材料的操作方法,或寻找一种材料的多种操作方法。
  二、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1.材料应科学有趣
  有趣的材料是对学习的最好刺激。因此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如在《玩色》游戏中,刚开始我用大的雪碧瓶装了三原色,还给孩子准备了许多一次性的透明塑料杯,让孩子自由配色。可我发现,当孩子玩了一会以后就没劲了,有的桌上搞得一片狼藉,有的孩子干脆拿起一次性杯子当饮料喝了起来了,完全离开了我设计的目标,胡乱地玩了起来。鉴于这种情况,我立即改变了策略,在材料的投放上做了很大的变动。设计了记录纸,配上了小小的滴管。这下孩子们一下就兴趣倍增,像小小实验员那样,按照记录纸上的配色要求,用滴管小心地玩了起来。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一直处于“忙碌”的操作活动中,在发现中增长了知识。
  2.材料应具有探索的空间
  既然是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儿有时就是通过半成品材料观察到许多的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懂得这些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的。如:我在《玩色》活动中,又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们都是按照老师记录纸上的配色要求在玩,一点都没有自主探索的味儿,好像一个操作工在机械地完成老师的任务。于是,我又开始调整材料的投放:在记录纸的最后空几格,让幼儿自主探索,自由配色。这下孩子兴趣更浓了,一下配出了各种颜色。在交流时,孩子们欢呼雀跃,讲得头头是道,使得在别组游戏区的小朋友羡慕不已。
  3.主、辅材料应合理搭配
  为幼儿提供材料时,应考虑主、辅材料搭配,主材料基本保持不变。幼儿在不断操作摆弄材料中,会发现一些现象,也会产生许多问题。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教师不能只简单地给予解答,而是通过不断增添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己探索,设法寻找最终的答案。如:在《玩色》活动中,我在最初投放时,只是想让幼儿观察三原色之间两种颜色的配色现象,但幼儿玩着玩着便不满足于现状了,他们用几种颜色混在一起,说是调鸡尾酒了。观察到幼儿的这种需要后,我又重新设计了记录纸,投放了小小的量杯、各种大小不一的滴管,还有棉签。随着幼儿操作的深入和问题的产生,逐步投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每次配色的结果虽然颜色相同,但取的量不同,调出的颜色也不同。孩子们还发现了渐变色的调配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教师只要将主、辅材料合理搭配,不但能激发幼儿不断操作材料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通过一些现象的观察而懂得科学的道理,其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地得到发展。
  三、幼儿材料探索兴趣的延伸
  1.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材料的过程 初入科学区的幼儿大部分还处于对什么材料都感兴趣,什么都喜欢碰一碰、摸一摸的状况。教师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材料的过程。教师首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启发幼儿讲讲在操作中看到的现象。例如,师问:“你看到什么啦?”幼儿答:“你的渐变色是怎么调出来的?”“这样記录表示什么?”“为什么棉签涂上的颜色和量杯里的不一样?”等等。活动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并说出自己发现的过程。例如,幼儿说:“我们两人合作玩的,玩了好几次。发现调渐变色时要一个颜色渐渐地多,一个颜色渐渐地少。”这会让幼儿明白,用不同的方法去操作,通过观察、比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进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和表述能力。
  2.维系幼儿探索的兴趣
  对于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还未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力求维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可按如下办法:①启发大家想办法解答讲与想结合,在争论中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的倾听习惯的培养);②通过继续操作或试验来寻找答案(激发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和能力);③让幼儿回家请教成人,在成人的帮助下解答问题。将一些生动有趣,但幼儿在科学区中不便操作(不太卫生,又不太安全)的科学小试验放到亲子游戏中去做也许是一种值得尝试的好办法。如:蜡烛跷跷板、能吹上来的水、调一杯大大泡泡液等等。这样一来,幼儿在相互间的描述中,提高了继续探索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不少家长对科学区产生兴趣,并为之提供新的信息。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从生活出发,以科学的观点来讲述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奇妙的科学现象。因此,如何将科学课程打造得趣味十足,就成为每一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当教
文章探讨了实现主机与小型科学仪器接口的方法,提出了利用通用串行总线(USB)实现主机与小型科学仪器通信的方案。从硬件设计、固件(Firmware)计、设备驱动程序设计和应用软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嵌入式系统出现了。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Web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案。通过HTML或VRML页面可以实现对信息电器的远程监控。论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教育教学,另一方面是学习。在两者进行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通过对幼儿学习的探讨来进一步肯定“游戏”学习模式的优越性。游戏模式对于幼儿来说是最乐于接触的一件事情,幼儿通过做一些游戏来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与学习意识。通过“游戏”来创
阴道炎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分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等,临床上均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但其致病原理不同,治疗上
听障学生是社会弱势群体,而数学教育不仅是培养听障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要引导听障学生融入社会群体之中,进而在实际的现实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而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封闭的课堂教学,但是关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少。为了加强学生融入社会的可能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听障学生数学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融合途径,以便为听障学生创建适宜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听障学生的数学教学重点  数学教学是
在推进现代化城市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城镇建设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主要渠道。建设和发展城镇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大力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对发展城镇的认识和实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角色的行为方式进行的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如果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方法、策略,就难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