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找小象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和小动物说悄悄话,与小动物分享自己的快乐,把小动物当作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喜爱, 3~4岁的幼儿更是如此。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一喜好,再结合其好奇、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设计了“找小象”语言活动,借助创意自制图书《找小象》中折叠式画面的呈现,引发幼儿对小动物显著特征的关注,使幼儿在轻松氛围中想说、敢说、会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 学习有韵律地说儿歌《找小象》(附后)。
  2. 能在教师提示下运用儿歌中的句式大胆表达。
  3. 乐于参与游戏,积极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小兔、小猫等常见小动物,初步了解其显著特征。
  2.材料准备:(1)折叠式自制大图书《找小象》(制作方法附后);(2)小动物图片:小兔、小鸭、小猫、小蛇、小象、小猪等 (和自制图书中的动物形象一致),场景图片:森林、房子等;(3)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活动过程
  1. 游戏:看着书儿找小象
  (1)师幼做律动“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进入活动室。
  (2)游戏“说自己”。
  游戏玩法:教师带幼儿围成圈坐下,从教师开始逆时针方向轮流介绍自己,如“我是×老师(节奏:××│×××||)”。
  (3)看图书找小象。
  指导语:小象就藏在书里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教师带幼儿阅读大图书《找小象》,找到书中的小象。
  2.游戏:念着儿歌找小象
  (1)玩猜想游戏“下一个是谁”,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明显特征,逐句理解、熟悉儿歌。
  指导语:小朋友想想看,我们第一个找到的是谁?(小兔)
  出示小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兔身体上的明显特征,学习句式“小兔小兔耳朵长”。
  指导语:下一个是谁呢?
  按儿歌顺序(小兔—小鸭—小猫—小蛇—小象)逐一引导幼儿先猜想,再出示小动物图片,学习儿歌。
  (2)听节奏,念儿歌。
  师幼一起跟着音乐《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的节奏完整念儿歌,待幼儿熟悉后,鼓励幼儿自编小动物的动作,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 游戏:骑着马儿找小象
  (1)骑马游戏“找小象”。
  出示森林图片。指导语:小象生活在森林里,我们一起去找找,森林这么远,骑上小马吧,小马跑起来是有节奏的哦,×× ××│×××||。
  游戏玩法:幼儿骑着小马按照节奏念儿歌,当念到“小象小象在哪呀”时,点击森林图片中的“小树”,看看小象是不是藏在那里。
  (2)反复游戏,要求跟上节奏念读,熟练掌握儿歌。
  4.游戏:走着路儿找小象
  (1)游戏“找小象”。
  出示房子图片。指导语:看,森林里有许多房子,这里是小动物的家,小象的家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找找吧,你可以走着找,可以跑着找,还可以跳着找哦。
  游戏玩法:幼儿边念儿歌边找小象的家,要求脚步与儿歌节奏相匹配,当念到“小象小象鼻子长”时,集体问“是不是小象呢”,教师点击房子图片中的“门”,打开“门”看看是不是小象。打开的门里是什么动物,就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将小动物编进儿歌,如“小猪小猪肚子大”。
  (2)观看课件,延伸活动。
  指导语:还有许多小动物想到儿歌里来,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动物。小朋友在玩区角游戏时,继续开动小脑筋,把它们编进儿歌里来,好吗?
  活动反思
  1.选材有特色。《找小象》是一首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儿歌,单是一个“找”字足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设计有特色。儿歌中的小动物形象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创意自制图书的设计呈折叠式,在寻找小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让幼儿认识了小象、小鸭、小猫、小蛇等动物的明显特征,而醉翁之意则是让幼儿以小动物的特征为载体,掌握儿歌的句式,做到活动有声、教育无痕。
  3.过程有特色。整节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且目标渗透意识很强,如游戏“看着书儿找小象”,是帮助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上的明显特征;“念着儿歌找小象”,是让幼儿感受儿歌的句式;“骑着马儿找小象”,是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走着路儿找小象”,则是引导幼儿编儿歌。充分营造了幼儿说的空间,激发了幼儿说的勇气,锻炼了幼儿说的智慧,让原本枯燥的学说变得鲜活灵动。
  附1:儿歌 找小象
  小动物,捉迷藏,
  大家都来找小象。
  小兔小兔耳朵长,
  小鸭小鸭嘴巴长。
  小猫小猫尾巴长,
  小蛇小蛇身体长。
  小象小象在哪呀?
  小象小象鼻子长。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计算机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在这种良好
椅子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过去幼儿园在选择椅子时,大多从椅子的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美观性等因素考虑,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面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要求和需要,教师怎样在教学、生活环节中合理地使用椅子等,这些更是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细节问题。    一、椅子的创意设计    目前幼儿园的小椅子纷繁多样。  从外观形式看不再是方形为主的单一性椅子,有卡通形象的动物造型设计,增添幼
21世纪初期,在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等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对幼儿教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课程设置规范化、课程目标全人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实施游戏化,课程资源社区化。    一、课程设置规范化    21世纪初期,在促进幼儿教育公平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改变过去零乱的幼儿教育课程设置,开始制定统一的国家课程或出台幼儿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出现规范化的趋
所謂案例的典型性,一般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来源于常态活动,具有自然进程;二是能较好地引发教育者对教育有关问题的认知冲突:三是研究者尽量不干扰幼儿,做一个“等得了”的观察者,并做好客观的记录。如文字白描记录、拍照、录音或录像。  【案例描述】2011年3月17日。中二班科学活动《鹤鹑蛋在盐(或糖)水中会怎样》现场  实验目标:通过往杯里加盐或糖,使杯底的鹌鹑蛋浮上来。  实验材料:每位幼儿一
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月里,我为了完成任务草草准备了一堂数学活动——《形色分合对应》。上课那天,园里分管业务的领导及部分教师来到了活动现场。活动开始时,我没有过分紧张。因为我想的是一节教研课只要过得去就行,有着几年教学经验的我预想自己这样的目标应该是能做到的。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镜头一:正常开课    “小朋友,小鸭子画了一幅画,我们来看看它的画上有什么呢?”我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