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540°截骨矫形治疗颈椎外伤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一例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后突、侧弯畸形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前视、吞咽等困难[1].一般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于有骨性融合于畸形位置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选择.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严重胸腰椎侧弯、后突畸形已被临床医师广泛采用,但对于脊柱外科医师来说,僵硬性颈椎侧弯、屈曲畸形的手术治疗仍面临挑战.我科成功救治一例外伤后颈椎僵硬性屈曲侧弯畸形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2岁,交通伤后昏迷20 d清醒,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时诊断:颈椎骨折(具体不详),脑外伤.当地医院予颅骨牵引及保守治疗.约40 d后右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至出院时可以行走,但右上肢除手内肌力无明显恢复.出院后予颈围保护,解除颈围后发现颈椎出现屈曲侧弯畸形,并逐渐加重,颈椎僵硬.由于抬头前视困难,要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体检:轻度跛行,颈椎屈曲左偏畸形,颈椎僵硬、活动困难.右侧肢体萎缩明显,右上肢除手内肌约Ⅲ级外,其余肌肉肌力为0级,右下肢肌力Ⅲ~Ⅳ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白细胞去除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这一变化对肺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内毒素(LPS)2 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犬模型.30只雄性杂种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PS组(L组)、伪白细胞去除对照组(S组)、白细胞去除治疗组(T组),每组10只.L组只给予LPS输注,不行白细胞去除(leukocytapheresis,LCAP);S组在LPS输注后12~14 h间行伪白细胞去除;T
由《中华骨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北京圣济骨伤医院(原北京骨髓炎医院)共同主办的2011年北京中日骨关节感染高峰论坛,将于2011年4月26—28日在北京昌平区大宅门·迎祥商务度假酒店举行。
期刊
外伤性气管断裂多见于严重的胸部闭合性损伤,而发生于颈部外伤者少见,其治疗原则是急诊、早期气管修补和成形术.2006年7月-2009年8月我院介入放射科、胸心外科和耳鼻喉科共同参与诊治2例颈胸段气管断裂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糖尿病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糖尿病骨折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Wistar雄性成年6周龄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制成糖尿病骨折模型,体外高糖环境下腺病毒介导的BMP-2转染BMSCs,分别于骨折局部移植相应的BMSCs.术后1,2,3,4,6周行X线检查;取骨痂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骨痂中
颈椎骨折脱位由于外伤导致颈椎序列异常、不稳,多伴有颈脊髓损伤.治疗原则是通过牵引复位或手术恢复颈椎正常序列、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手术方式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一般依据具体损伤情况和术前牵引复位情况选择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对伴有颈椎后侧关节突关节骨折、绞锁,特别是单侧关节突关节绞锁,牵引复位尤其困难.因此,为了达到解剖复位目的,且最大限度保护脊髓功能免受损害,对于难
期刊
目的 总结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3月收治的2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行不稳定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再将狭窄节段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其中,切口浅部感染2例,经换药痊愈;术后1周出现切口内血肿1例,经止血和引流后治愈;再关门1例,但无症状加重.无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其内眦切口明显,且有内毗韧带及眼轮匝肌部分损伤的可能性.近年,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成为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新兴术式[1,2].外伤引起泪囊炎往往出现泪囊的网状粘连和泪囊窝骨质的破坏,造成手术中泪囊定位困难和泪道探通障碍,成为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文献报道外伤性泪囊炎采用经内眦进路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中探查泪囊困难,手术中鼻骨碎块、泪囊网状粘连、骨性鼻泪管缺失、息肉增生于骨碎
期刊
在上世纪70年代后,"转化和临床科学"(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science)已得到普遍应用.最初,它只是用来描述从动物实验到人类应用的活动,不久之后,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进而用于在动物与人(临床)研究间的双向活动.但最近,这一术语的内涵已有所扩大:从细胞为基础的实验研究到整个脏器的研究,到转化流行病学资料所提供的信息,一直最终落
近几十年,全球每年创伤的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并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1].而这些创伤患者后期大多是因并发严重脓毒症及MODS而死亡的.创伤与脓毒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脓毒症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容易进一步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创伤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2].笔者旨在观察创伤脓毒症患者血浆中IL-12p70、TNF-α、IL-1b、IL-6、IL-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
期刊
1 病历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4岁,因腰骶部疼痛1周入院.体检:无外伤史,体温36.4℃,脊柱上胸段左侧弯,左腰部压痛,无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托马斯征阳性,骶髂关节压痛,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转动均受限,双下肢感觉活动正常,白细胞计数9.1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77%,C反应蛋白29.13 mg/L,红细胞沉降率47 mm/h,碱性磷酸酶136 U/L,HLA-B27抗体阴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