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指数,而且还有利于健全当下大学生的人格。本文对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简要分析当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现状,其次,概述其具体的培养内容,最后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培养模式对策,以期增强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引言
  国家出台的《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勾勒出教育发展蓝图,明确教育改革思路。为保证这一纲要目标的实现,必须大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而教师素质的培养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非是资源和技术,而应是教师的心理素质。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现状及其内容进行加以论述,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培养模式对策,以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能力。
  一、当前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既充满机遇又暗含竞争的时代,人们将要应对来自不同方面的诸多挑战。从人类自身角度来说,其最严峻的挑战即为心理危机。就像联合国(United Nations,简称UN)专家曾经说过,“从现在开始截止到本世纪中叶,不可能出现一种比心理冲突而令人更痛苦的灾难”。高校教师作为重要的主体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运行,该主体面临着快速顺应新体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挑战,很多教师都感到力不从心,加之缺乏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而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总体而言,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现状不容乐观。据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高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五分之一左右的教师患有焦虑症、精神紧张和心理疾病等;各大高校的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比如感到疲劳、伴有失眠、人际交往紧张、工作懈怠;中年教师往往要比青年教师承担更为沉重的心理负担,而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也远远超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此外,具备过硬心理素质的人不仅可以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促进自我调节,而且还可以快速释放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培养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增强其心理健康程度的必要措施。
  二、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内容
  1.心理健康辅导
  就高校教师而言,心理健康辅导是指针对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压力缓解、职业规划、婚姻经营以及亲子关系等产生的诸多困惑,采取培训或对辅导的方法,并帮助教师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的特殊形式,以此实现幸福生活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的生涯发展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并且在不同时期都体现不同的特性,但却面临相似的心理困惑。
  2.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健康咨询是指心理专家协助高校教师处理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形式,其面向所有存在心理困惑、障碍甚至疾病的高校教师,通过运用鉴别、诊断以及干预等不同的咨询技术,根除他们的心理不适和烦恼,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从而不仅有利于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潜能,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对策
  1.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与敬业精神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可以调节人际交往关系,其包括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等,而且也有助于遵守各项行为规范及准则,充分彰显出这一群体独有的职业态度、作风情操和理想操守。当然,这对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较大的促進作用。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都应秉持的职业道德,而高校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又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育观念,以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来影响教学主体(即学生)。此外,还要拥有敬业精神。所谓“敬业”,就是指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现出极强的热爱。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现有的教育规律,尊重并热情学生,加强与学生家长、社会团体等之间的交流合作,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关系。倘若高校教师缺乏一颗敬业之心,那么就不可能获得精业之道。这就无形之中要求教师应以较强的进取心来对待各项工作,潜心探索并研究业务,避免内心浮躁、急功近利。
  2.营造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氛围
  积极的培养氛围是增强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其主要涵盖了政策制定、制度完善等诸多方面,进而使得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据可依。对此,我国各大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全体教师踊跃参与,将心理素质培养贯彻落实至日常工作中;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咨询部门,壮大心理教育队伍,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积极开展以心理素质为主题的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创造舒适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环境育人作用。另外,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包括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等内容,而且还要凸显教师年龄层次的心理特点,强调培养氛围的重要性,使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能够全面地、科学地推动该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3.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调试情绪
  外部环境对高校教师心理素质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其自身因素才是最关键的。第一,树立正确的“三观”。由于人的价值观念可用作辨别优劣的标准,所以具有指导行为的思想倾向性,而“三观”是一切价值观念的主轴,作为核心成分处于思想倾向的最高层次,与人们的社会地位、人生意义、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摆正好自己的生态,客观认识自我价值,努力协调得失关系,科学看待社会现象以及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二,及时调试情绪。高校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认知意识,善于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评价,适时调节心理情绪,对存在的缺点不加以任何演示,维持心理平衡;深层次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不仅能看到它神圣而光荣的面貌,而且还能指出不尽如人意之处,保证积极的工作状态;运用情感转移、自我控制和他人安慰等方式,调节内心的情绪,提高人际交往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推动自身创造能力的提升,而且也对其人格的健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心理素质培养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高校教师应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与敬业精神,营造积极的培养氛围,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调试情绪,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尹祥.论高校教师心理素质培养模式[J].成人教育,2013(4).
  [2]张文彩.高校思政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黑河学刊,2013(7).
  作者简介:张 旭(1988-),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丹邦科技(002618.SZ)专注于FPC、COF柔性封装基板及COF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在微电子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柔性互连解决方案及基于柔性基板技术的芯片封装方案.丹邦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惠者病情重且变化快,需护理人员密切监护,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护理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等特点,
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建设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尤其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和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促成了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哈尔斯(002615.SZ)主要从事日用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保温杯、保温瓶、保温壶、保温饭盒、焖烧壶等不锈钢真空保温器皿以及部分不锈钢非真
弱势群体不仅存在于社会领域,也同样广泛地存在于教育领域中。教育领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难以适应正常的教育情景,有着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的群体。教育技术从理论及技术
地理是一门和学生生活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地理课本应是最美妙的课堂,可是为什么有的地理课却让学生兴致索然呢?这不禁引发了我——位教龄长达23年的地理老师的思考:长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