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各种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而探索式学习则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体会学习的过程、发表不同见解、总结学习方法、感受知识的再生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本文笔者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引导 探究式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各种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而探索式学习则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体会学习的过程、发表不同见解、总结学习方法、感受知识的再生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本文笔者将围绕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内部动力,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善于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例如:在《字母能表示什么》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同学们,你能将这个儿歌继续唱下去吗?通过学生熟识的儿歌作为情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字母表示数",更为后边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图像、声音和动画,还可以进行人机互动,在探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生的探索兴趣。比如:在《生活中的平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动态的平移现象和平移作图的过程,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请学生亲自演示平移的作图过程,这样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
  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足时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探究式学习包括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采集信息,认真地观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地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集思广益,最终对结果进行比较、整理和归纳。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小组合作式探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例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定理)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组员共同设定一个两边及他们的夹角具体的数值,然后进行独立的画三角形,然后将画完的三角形在组内进行比较看是否全等,在将各组的意见进行汇总,同学们通过设定数值、独立作图、组内比较、组间比较,虽然各组设定的具体数值不一样,最终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的是一样的"两边及他们的夹角对影响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整堂课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学生在操作、探索、交流、归纳,老师占用的时间非常少,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三、 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小组活动一下、同学讨论一下,就能称之为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真正的探究式学习应该是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而展开的,探究应该是有效果的。那么怎样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呢?
  首先,探究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难度要适当,能够通过一个研究问题总结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还可以考虑问题变式和一题多解。比如:在《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中,提出问题"某种服装提价40%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请问每件服装成本价是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其次借助这个问题,同学们能总结出研究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验证合理性,所以说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四、教师适当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式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质疑,发表个人见解,要深入他们当中,形成师生能动的交流,还要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学生遇到一定困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
  综上:
  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就是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反思的过程,使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设置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还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使数学课堂教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扬志文.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上)[J]
  [3]孙朋才.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途径
  [4]李留墩.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初探
  [5]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编写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特点,直观展示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动感、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它有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多媒体 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数学
口算是一种不用计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但往往是一些最简单的小数目,学生最容易出错。刚教数学时,我对口算这一块根本都不重视,认为它简单、好学,每个学生都会,可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口算题丢分的都有一半以上,口算不好,计算也跟着丢分,成绩当然就不理想了。分析原因后,我非常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为促进对纳米矿物及纳米矿物资源的认识、深入研究及开发应用,阐述了矿物纳米颗粒、纳米矿物狭义和广义概念、纳米矿物形貌分类和主要类型,并从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理论讨论纳米矿物形成和稳定的本质,即纳米矿物和矿物纳米颗粒形成分别受内因和外因控制.阐明了纳米矿物学研究内容及其在关键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纳米矿物资源的概念、属性及其开发利用的方向.
文章摘要: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智力水平,并积极配合教具,利用游戏、凑十法、凑整法多种形式变换,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学 口算提高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的一种方法,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口算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只有抓好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
在现代化进程中,三农问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无疑,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政府在农村社会的管理提出了
【摘要】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小学数学阶段学好四则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计算教学 实效性 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教学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学习,抓好计算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教育阶段对其课程目标以及基本理念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数学教师只有将此理念充分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去,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另外,要严格贯彻当下的教学学科理论,从而制定出一套全新的且符合《标准》中的改革理念以及改革目标的教学方案。本文根据课堂实践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的切身体会,在此对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