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我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在信息化时代,尤为重要。因为培养未来的国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语文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要继承文化遗产,就要具备阅读古文的能力。
  文言文教学要自觉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发扬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言文教学应该从母语教育的规律出发,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提倡多读多写。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都曾经用庄稼生长来比喻语文学习,认为语文与工业生产不同。叶老说过:“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养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现代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只能由他自己来完成。这其中,学生要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整合和吸收。否则,就不叫接受,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多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作“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是“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
  这种违背母语教学规律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要,要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这样多边沟通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在内的信息交流。
  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言文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不是对输入信息的被动记录,而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不能“传递”的,它只能由学习者主动去建构,学习者根据自己原有知识对新信息进行编码,才能建构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
  教学文言文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做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言文教学当然要指导学生掌握适量的文言中常用的实词、虚词(即文字教学),但教学中必须联系具体语境,并注意常用词的常见用法的相互联系和积累,因为只要我们阅读古文,几乎无时无地不和它们接触。我们如果掌握了它们一般的常用的意义,我们就能扫除很多的文字障碍。正是这些常用词似懂非懂,才使人们对古代作品的了解,不是囫囵吞枣,就是捕风捉影。掌握常用词也可以说是掌握了一把钥匙,它把文言文词汇中的主要问题解决了,就不会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讲一篇懂一篇,不讲就不懂了。
  文言文教学当然也要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即思想教学),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我们不能离开文章的思想内容专从所谓语言的角度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果我们不了解古人的思想,也就无法了解古人的语言;如果我们对某一作品的思想内容没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能认为我们已经真正读懂了它。
  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字教学和思想教学同样重要。
  反思现存的文言文教学,很多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填鸭”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继承、发扬民族文化遗产。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重文字教学,或重思想教学,抑或二者并重,都不能真正落实“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文言文教学问题不是重“文字教学”或“思想教学”的争论,而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刘亮,刘运,教师,现居安徽怀远。
其他文献
一个漫长而谨慎的夜晚  夜晚真糟糕  屋外的世界变得极不真实又无限可能  同时无关紧要,简直像失败的化身  你不能确定是发现了自我还是  迷失了自我  一些树木在低声说话  月亮下,每一夜都是第一千零一夜  那森林,那世界,它们是神  接受我们的甜言蜜语,但不回报  每个人受制于小小的命运  但无限的永恒就在我们身旁  “我们只爱抽象的人类,不爱具体的人”  远比勇气更多的嘲讽  取代了对神秘世界
姚鄂梅,女,生于1968年12月。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杂志发表小说多篇,作品入选多家选刊及年选。中篇小说《穿铠甲的人》、短篇小说《黑眼睛》分别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5年度、2006年度排行榜,著有长篇小说《像天一样高》、《白话雾落》。    那天早晨,蛮子懵里懵懂从床上爬起来,发现厕所正被妹妹英子占着,便转身来到场院外那棵柚子树下。  拉到一半,蛮子似乎闻到了尿里的啤酒气味。昨天晚上,蛮
编者按:每年的九月,都是大学新生人生最欢喜的月份。踏入象牙塔,崭新的生活,是一幅全新的图纸。这一期,我们特地请作为过来人的师兄师姐,分享他们的体验,一起共同成长。  第一份兼职是饭店服务员。每天起早,打扫卫生,熟悉菜单,还要了解每道菜的制作流程以便食客在发难时有话题可谈。通常从客人一进门便要报以灿烂的微笑,拿着菜单迎上去,向他们介绍本店的招牌菜和适合时令的菜。拿笔一一记下他们所点的菜和酒水,然后在
高三高考备考已进入知识的夯实阶段。科学复习两个字切不可忽视:    一、准    这个“准”字,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高考大方向把握准;二是高考具体重点难点瞄得准;三是学生的心理与兴趣摸得准;四是学生的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抓得准;五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防得准。  要达到准确无误,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一)各科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近几年高考的湖北试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标所述新理念,新理念如何演绎新课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要使语文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提供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规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大纲的具体范例,对教学活动起规定和制约的作用。教和学都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不能离开它。而教材的功用也必须靠教和学去实现,三者相互依存。作为教师,要搞好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解学生外,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确定教法。笔者认为,尤其要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编写体例,认识其体例特点,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凭这
布达拉宫迎来一个徽州诗人  殿堂之上剩下另外一个诗人的泪花  转世的灵童裸露在茫茫的雪野  酥油灯照不亮爱情  酥油茶留不住今生的情人  积阴德  修来世  大慈大悲地活着  活着  却还是挡不住权杖和虎皮  权杖和虎皮  带走了宽容和慈悲  退避在青海湖  我也只能是默默地看着你  天边留下无尽的 悲情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高山峡谷一路格桑亂石丛生  呼啸的风声  在颂经祈祷  我近距离欣赏南
泉坞山抓紧时间穿上暮霭的衣衫  山体上绿的和黄的,渐渐被光斑吃透。  山上的天空,漫出一波又一波的水  一粒一粒水晶,显得好奇又吃惊。  此时,丘陵上若孤立一只写诗的乌鸦  我断定,它会生出衔走水晶的欲望  若没有,我可以接下这单妄想。  一辆三轮车,从大路急速拐向小路  远看,天下大势尾随在它的身后。  就像冲浪者扯一片辽阔的海,朝岸上盖。  枝桠  春夏的茂盛绿叶藏住一些鸟事,但在秋冬  鳥窝
在风中变幻  极尽各种姿态  一种飘,脱离了母体  之后,下落  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  一种质量,方向是追求的意義  轻若浮云,装点在谁的身上  除了鸟,很充满想象  或者到红尘中,一地鸡毛  或者蘸满风雨,零落成泥  或者让每一枚羽签,定格成书的段落  上帝会听到诗的声音  不废的归途  譬如,一朵云  一片雪,一个我
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把文化文学经典内容明确列入考试范围。这是福建语文高考自主命题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文学素养的新要求,是对语文教育现状的忧虑、反思与探索的结果。专家认为这一举措将有效促使中学语文教学回到语文本位上。事实上,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大纲》都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文化文学名著,只因没有列入《考试大纲》而没有引起重视。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语文教学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