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还是感到了困惑和厌倦。为此,激起了我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后的一些反思。通过我三年来对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分析,提出了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对我校高二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构建多元化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即课堂教学要生活化、问题化和课堂探究延续化。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分析教学策略多元化课堂模式
浙江省普通高中从2006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是第一批从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将近三年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后,我感到了一些困惑和疑问:教师平时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结合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些产生了厌倦等。由此激起了我对三年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后的一些思考、分析和解决策略。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三年来的教学、公开课的听课活动和同事的课后交流,得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和厌倦主要来自于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方法实施的问题:
1.灌输多,互动少
(1)课堂互动少,课堂是教师中心,学生以接受方式进行学习。
(2)课堂互动形式是单一的,而非多元的。
(3)有些课堂生生互动是一种假互动。
(4) 师生互动中不同类型的学生机会不均等。
2 .预设多,生成少
在课堂中学生回答的答案早已在教师的心中,所涉及的问题根本没有激起学生的思维,主要原因:
(1)教学理念陈旧,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实执行按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偏离;
(2)一点担心,不敢“偏离”,生怕出问题,不能如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课堂教学机智问题,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发生的能促成学生发展的增长点。
二、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同志多次强调:“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中需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构建呢?在我校高二段498位学生中做了以下课堂调查。选“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课”的252位,选“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课”的192位,选“老师讲授为主课”的40位,选“自学课”的9位,选“大量的书面练习课”的4位,选“其他课”的1位。
89.1%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8%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我建议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三化”。
1 .生活化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生活做为情景,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内心萌发出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比如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堂教学中设计如下:
【新闻点击】
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2001年7月7日,珠江石溪,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一个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打捞上船,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
珠江水面上尚有几个 “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专家火速赶来,调查爆炸物的性质,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专家会诊
问题一: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新闻追踪】……
专家会诊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问题三:如何防止爆炸(另外几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安全处理)?
问题三:如何防止剩余的几个金属桶继续发生爆炸?
【新闻追踪】怎么处理漂浮江面的桶装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
2. 问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课堂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追根问底,是他们创新的开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但我们平时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另一种是教师要根据自已的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核心问题,但必需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包括基础性、开放性、高水平的统整性和创造性),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具有适宜的梯度,例如在《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
(1)酯在水解过程中键断裂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法可证明它?若CH3CO 18OC2H5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则18O存在于哪些物质?
(2)已知-C4H9丁基有4种异构体,问:
①醇C4H9OH有几种?
②醛C5H10O有几种?
③羧酸C5H10O2有几种?
④酯C5H10O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几种?
(3)以下1mol有机物最多消耗NaOH多少摩尔?
3 .课堂探究延续化
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听着学化学、坐着学化学的被动状况,构建适宜于学生发展的,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但在课堂上教师心理必须明白探究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新问题出教室”。例如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原电池原理探究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是否所有相关知识和现象都解决了呢?事实上还远没有,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问题:NaCl溶液与铜、锌都不能反应,但我们为什么在它们构成的装置中还是能够检测出电流存在?铜锌原电池中电子为什么能自发地从锌片流向铜片?铜锌原电池在工作时理论上气泡只能从铜电极表面放出,实际上从实验现象看两极都有气泡,只不过锌极表面稍少一些?不同电极材料和不同电解质测出来的两极电势差都有不同,是否有规律可循?为什么现在已没有人使用铜锌原电池和丹尼尔的电池了?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网上、开放实验室中继续去探索。一些常见化学电源也正是我们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总之,要在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以吸收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合理成分为前提,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来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夏惠贤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碧莲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问题分析教学策略多元化课堂模式
浙江省普通高中从2006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是第一批从事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将近三年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后,我感到了一些困惑和疑问:教师平时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结合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有些产生了厌倦等。由此激起了我对三年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后的一些思考、分析和解决策略。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通过三年来的教学、公开课的听课活动和同事的课后交流,得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困惑和厌倦主要来自于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方法实施的问题:
1.灌输多,互动少
(1)课堂互动少,课堂是教师中心,学生以接受方式进行学习。
(2)课堂互动形式是单一的,而非多元的。
(3)有些课堂生生互动是一种假互动。
(4) 师生互动中不同类型的学生机会不均等。
2 .预设多,生成少
在课堂中学生回答的答案早已在教师的心中,所涉及的问题根本没有激起学生的思维,主要原因:
(1)教学理念陈旧,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实执行按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偏离;
(2)一点担心,不敢“偏离”,生怕出问题,不能如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课堂教学机智问题,没有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发生的能促成学生发展的增长点。
二、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同志多次强调:“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中需要构建多元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构建呢?在我校高二段498位学生中做了以下课堂调查。选“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课”的252位,选“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课”的192位,选“老师讲授为主课”的40位,选“自学课”的9位,选“大量的书面练习课”的4位,选“其他课”的1位。
89.1%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8%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我建议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三化”。
1 .生活化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把生活做为情景,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运用化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内心萌发出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比如在《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堂教学中设计如下:
【新闻点击】
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2001年7月7日,珠江石溪,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一个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打捞上船,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
珠江水面上尚有几个 “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专家火速赶来,调查爆炸物的性质,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专家会诊
问题一: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新闻追踪】……
专家会诊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爆炸?
问题三:如何防止爆炸(另外几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安全处理)?
问题三:如何防止剩余的几个金属桶继续发生爆炸?
【新闻追踪】怎么处理漂浮江面的桶装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
2. 问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课堂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追根问底,是他们创新的开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但我们平时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另一种是教师要根据自已的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核心问题,但必需具有较大的思维容量(包括基础性、开放性、高水平的统整性和创造性),具有适宜的难度和具有适宜的梯度,例如在《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
(1)酯在水解过程中键断裂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法可证明它?若CH3CO 18OC2H5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则18O存在于哪些物质?
(2)已知-C4H9丁基有4种异构体,问:
①醇C4H9OH有几种?
②醛C5H10O有几种?
③羧酸C5H10O2有几种?
④酯C5H10O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几种?
(3)以下1mol有机物最多消耗NaOH多少摩尔?
3 .课堂探究延续化
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听着学化学、坐着学化学的被动状况,构建适宜于学生发展的,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但在课堂上教师心理必须明白探究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新问题出教室”。例如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原电池原理探究教学设计:
本节课学习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是否所有相关知识和现象都解决了呢?事实上还远没有,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问题:NaCl溶液与铜、锌都不能反应,但我们为什么在它们构成的装置中还是能够检测出电流存在?铜锌原电池中电子为什么能自发地从锌片流向铜片?铜锌原电池在工作时理论上气泡只能从铜电极表面放出,实际上从实验现象看两极都有气泡,只不过锌极表面稍少一些?不同电极材料和不同电解质测出来的两极电势差都有不同,是否有规律可循?为什么现在已没有人使用铜锌原电池和丹尼尔的电池了?这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网上、开放实验室中继续去探索。一些常见化学电源也正是我们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总之,要在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以吸收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合理成分为前提,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来解决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夏惠贤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碧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