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ks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至岩斜区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6具(共12侧)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模拟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同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后组颅神经、脑桥腹外侧面、小脑半球外侧面、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等.结论 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符合微创原则,可良好显露岩斜区重要解剖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体外循环(CPB)术后的拔管时机.方法 对行CPB手术的40例CHD伴重度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是否>24h,分为早期拔管组(19例)和延迟拔管组(21例),比较两组影响拔管的围手术期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 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撤机后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