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经典诵读的导读策略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可让我们的孩子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它像春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自然形成,同时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五柳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陶渊明所追求的读书境界。愚以为“好读书”是前提,小学生有了读书的习惯,经典诵读才能有效落实。鉴于小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限,为了保护孩子阅读经典的兴趣,在经典内容理解上切不可强求,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每有会意,大可赞许有加。这就是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导读要旨。
  一、精选文,以点带面
  当下,经典诵读可谓炙手可热,书籍版本让人眼花缭乱。这时,教师需要定力,需要智慧与经验。低年段的《古诗80首》、《三字经》、《弟子规》,中年段的《大学》《中庸》、《论语》,高年段的《古文观止》 、《笠翁对韵》,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出选择:或篇目,或文段,或经典句子。总之应选择孩子能接受、能够喜欢阅读、能够激发兴趣的内容。例如五年级让学生诵读《笠翁对韵》你会发现孩子们对“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兴趣盎然,但是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难免理解困难,这时就需要选择。前面的可以让孩子稍作讨论,对押韵、对偶规则有个初步了解。至于“参商两曜斗西东”之类也可囫囵吞枣,读过就行。经过一个学期的《笠翁对韵》诵读,孩子们对“对仗、用韵、语音、词汇、修辞”有了独特领悟。当然程度好的学生挑战难度深的文段何乐而不为?
  到了六年级《古文观止》成为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但是上下册,两大本成年人都有点发怵,教师需要做出选择,可以制定班级阅读目录。选文的原则有:偏短篇、少长篇;易诵读,少古奥;中学将会学习的篇目可提前让学生诵读、感受。如:《曹刿论战》、《岳阳楼记》、《爱莲说》、《卖柑者言》、《兰亭集序》、《前出师表》、《师说》、《马说》、《捕蛇者说》、《陋室铭》、《醉翁亭记》……大多是可以推荐阅读的,《兰亭集序》第一段,《岳阳楼记》最后一段,《陋室铭》、《马说》都可以推荐背诵。诸如此类,每个班级兴趣点可能不同,古文阅读能力不同,诵读的内容也可以不同,阅读能力稍强的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这样通过背诵点、阅读点带动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二、好读书,不求甚解
  小学生经典诵读关键点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可以理解为“喜欢”,也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古文的意思“可解,也可不解”。不要强求学生全部理解,对照注释理解一下,囫囵吞枣诵读一番皆无不可。小学高年级初步学习文言文,读一读经典可以大大拓展孩子的视野,提升他们阅读古文的兴趣。其实许多古文片段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如《陋室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马说》中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喜欢,无须品词品句,字斟句酌。
  经典诵读可分四个层次:一是通读经典,运用译文,略知大概;二是熟读经典,通过交流,知其大意;三是诵读经典,偶会其意,略有体悟;四是背诵经典,知行合一,修身养性。四个层次因人而异,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底线,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追求。只要坚持经典诵读,孩子们今天不懂,明天会懂;明天不会,还有后天。长此以往,在经典浸润下,迟早会有懂的一天。
  三、广覆盖,润物无声
  经典诵读讲究多层次,多途径,广覆盖。校园、教室营造一个经典诵读的环境,课前准备、课外活动经典渗透,亲子经典阅读都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经典不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多渠道让孩子接受经典的浸润,让孩子在经典熏陶中成长。为此教师在班级布置几句经典名言也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谏逐客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进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都在默默给学生以经典的熏陶,人格的培养。
  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我们坚持经典诵读,从《三字经》、《古诗80首》起步,螺旋上升,到六年级许多孩子已经能背诵大段古文,经典也能出口成诵。学生课堂发言时还不时能蹦出几句古文来,这就是诵读经典的力量。
  五(四)班文理慧同学在经典诵读课中的一点感悟很能给我们启示:“从上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三字经》、《论语》、《中庸》等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一个个短小而又简单易懂的故事,让我们受到了优秀文化的传统的教育。“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九岁时就懂得了夏天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就为父亲暖被子,这告诉了我们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原则;孔融让梨让我学会了要孝顺长辈,敬爱手足;孙敬悬发让我们明白了学习要靠勤奋……”
  四、多交流,激发热情
  时代不同了,死读书、读死书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让孩子伴随经典成长,活动、交流、展示必不可少。经典诵读课决不能变成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而应该是学生间交流与分享。学生读经典时的感悟可以获得同学的共鸣,更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句段推荐给其他人,这种推荐阅读有着独特魅力。
  经典诵读课中,教师有推荐阅读的文段,学生也有推荐阅读的文段。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交流,喜欢的文段可以分享。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时可以全班一起诵读,一起欣赏,那也是一种诵读的美好境界。
  在诵读《卖柑者言》时,学生对“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 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一段兴趣盎然。通过注释、译文大家了解到作者真可谓“大愤青”也。他不仅引经据典抨击当权者,还运用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一发而不可收。最后的反问,画龙点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由得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让读者欲罢不能。
  读进去,有热情,在交流互动中,在似懂非懂中,孩子们感受着经典的魅力。
  五、长周期,养成习惯
  经典诵读不可一阵风,需要的是坚持,教师的坚持,学生的坚持。只有坚持,日积月累,才能显效果。从以往的经验可知,小学五、六年级就可以看出经典诵读的效果了。有了《三字经》、《弟子规》、《古诗80首》奠定的韵文基础,加上《笠翁对韵》、《大学中庸论语》慢慢感悟,到《古文观止》的点滴感受,孩子在经典熏陶中,养成了读经典的习惯。文言文不再是拦路虎,而成为快乐源泉。可以想象他们到中学学习文言文不再困难,许多文章已经是“老熟人”了。
  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划与落实,需要坚持长周期。为了将这种经典诵读变成自觉行为,到六年级我们设计了从每天一句经典,每周一篇文章,每月一次汇报,到每学期一个主题。通过不断地浸润,使经典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每周三无作业日成为经典诵读日,给孩子安心阅读的时间,能懂则懂,不懂读通读顺也行。周五的经典诵读课再分享学生的诵读感悟,一句话、一段文、一篇文章、一首诗都可以谈谈,不强求深刻,鹦鹉学舌也可。每月一汇报,学生通过制作ppt、手抄报进行展示交流,分享经典诵读的收获。学期一主题经典诵读,循环往复,让孩子伴随经典成长。这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人格养成的过程。
  让孩子“诵读经典”, 趁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使经典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发酵、潜移默化,不断升华。相信在经典诵读氛围浸润下,在古代优秀文化熏陶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成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文明守礼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骏景小学
其他文献
最近,教育部网站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体罚、侮辱学生,收礼或有偿补课等十余项行为属于“违反师德”,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现实实际当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能坚守职业道德,自觉杜绝各类有违师德的行为。但是也确有少部分教师违背师德,一定程度地存在体罚、侮辱学生,或者收受学生及其家长的礼物,以及开展有偿补课等行为。对于这些存在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理当通过
我曾经是一个痴爱语文教育的人,甚至自恋“天生我材必语文”,也曾经与国内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交流,甚至踌躇满志怀着崇高的语文理想。可现在,我的心一天比一天冷,冰冷。梦中醒来,竟然惊异地发现,我已经无法教语文,我们多年来引以为豪的“诲人不倦”,原来一直是在“毁人不倦”!  我是一名高三语文老师,高考在不远处向我的学生招手,路口渐行渐近,我的语文却渐离渐远,心里挺不是滋味,越来越反感我的语文教育,觉得我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逐渐进入学生的课堂。学生以
介绍了应用PLC来实现电梯模型的自动控制,详细叙述了电梯模型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PLC控制系统在对四层电梯模型的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全满足系统提出的控制要求
在我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两张依偎着的小脸,一个小男孩的脸亲昵地依偎在一个婴儿的粉嫩的脸上,一脸的幸福。那个婴儿,是他刚出生不久的妹妹。  小男孩叫思奇,一看见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他在我校读书的情景来。那年我刚好送走一个毕业班,新接手一个四年级班级。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和往常一样,家长纷纷送子女来上学,其中不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课铃响后,我正在教室给学生发新课本,教室门口怯怯传来一声“报
我作为北京联合大学的一名赴台交换生,在中国台湾某科技大学进行交换学习。学校有一门公共必修课叫《生活通识》,课程的内容包含“插花、园艺、泡茶、煮咖啡、修马桶、交际礼仪、按摩和护肤”等生活类知识,每一模块的讲师都是从校外聘请的专业老师。这是全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要完成的科目,所以,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基本上都是一名合格的家庭“主男”或“主妇”。  还有,全台的高校几乎都开设一门课程叫“劳作教育”,主要针
多个省(区)市近日陆续发布普通高校学费上调信息,部分省平均涨幅高达50%。业内人士指出,一些高校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债务负担加重,一边“乱花钱”一边“喊缺钱”的现象值得警惕。(见《现代快报》)  在大学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的现实语境下,国家高等教育投入不可能无限增加,而物价持续攀升也提高了高校培养成本。大学上调学费的主要依据之一是高校培养成本大幅上升,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经费不足,又制约了
田径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成绩,除高水平的身体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外,心理训练也很重要。往往由于心理方面的 问题,运动员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技术和技能,造成训练效果不佳,比赛成绩不稳定。为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谈一谈多年来在训练中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意志品质训练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我们的队员是11~16岁的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吃苦、克服困难能力都较差,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