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我写的不是谍战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尖上,怎么行走?
  麦家的小说,就喜欢险处求胜。谁是老鬼?谁来解密?从头至尾,悬念横生,逼迫你一口气想要揭开谜底。
  这一本《刀尖》同样如此。每一次的情报传递是否能够成功?每一次的逃亡是否真的能虎口脱险?潜伏多年的林婴婴和金深水又将如何粉碎日军对中国实施的险恶计划?……每一个深入敌后的特工,都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差池,就将粉身碎骨。而读者,也随着特工扑朔迷离的命运起伏而惊心动魄,不能自已。
  上了点年纪的读者自然不会陌生,1949年后的前17年间,也涌现了不少的谍战小说和电影,不论是《羊城暗哨》还是《野火春风斗古城》,那样一种惊险的观影或读书体验,是无数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可是,这个传统在之后慢慢式微,再没成为风潮。直到麦家横空出世,再经过热播电视剧《暗算》和电影《风声》的推波助澜,麦家的小说,一时洛阳纸贵,成了畅销榜上的常客,也成为各大影视公司互相争抢的香饽饽。
  《刀尖》,先在今年《收获》第五、第六期上分两期连载,随后由北京磨铁公司推出上下两册,12月4日,由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刀尖上行走》开始轮番轰炸各大卫视,估计又将掀起一场收视风暴。
  红透半边天,在北京鹏润酒店见到麦家的时候,麦家给人的印象却是低调、平易。这么多年来,麦家的名字都和“谍战小说”脱不了干系。可是,他却连这个让他成名的光环都要抹去:“我写的不是谍战小说!”是何道理?麦家成功之后,谍战横飞,他想的,不是沾沾自喜,以教父自居,而是急于与这些纷乱的世事划清界限。
  不过,有的人注定了要成为谍战题材的主人。
  算不算缘分?1981年7月27日,浙江富阳人民医院,麦家偶遇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五系招生官王亚坤,临时被安排入伍体检,终为该校福州分院录取。但之后1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因为这段缘分而关系亲密,恰恰相反,直到麦家的小说走红大江南北之后,王亚坤夫妇才想到,这个因写谍战而暴得大名的小说家,不就是我们认识的蒋本浒(麦家本名)吗?
  他们携带着自己父母的故事资料找到麦家,这些传奇的故事让麦家眼前一亮,欣然答应为之撰写小说。可是,之后的写作却没有那么顺利,一稿,二稿,推倒重来。历时8年,终于出炉,并向外界宣称,“我最后一部所谓的谍战小说”。
  
  最后一部谍战
  
  《新民周刊》:这真是你的最后一本谍战小说?之前就曾说要封笔。
  麦家:肯定是最后一部,早就应该是了。
  这部书稿写于8年前,比《风语》要早,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出版。其中一个原因是《收获》,跟我说要刊发,刊发之前自然不能出版,他们安排在今年第五、六期上,即上个月才发。你想,《收获》的稿子这么多,压了一年多才发,稿子太多,安排不过来。
  坦率地说,《风语》应该是我最后一部所谓的谍战小说。其实,我自己并不觉得我的小说是什么谍战小说,《暗算》、《风语》都不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谍战小说。
  传统意义上的谍战小说,就是在敌后工作,用偷、抢、引诱、勾引等各种手段来套取情报,也就是我们说的地面间谍,而我写的,从《解密》、《暗算》到《风语》都不是地面间谍,而是躲在房子里,通过技术手段去窃听、侦听、破译密码而去获取情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谍战,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谍战。
  这部《刀尖》倒是真正意义上的谍战。其实我个人并不擅长这种小说,也不想写,因为现在写这样小说的人太多了,但是写这部小说却是有特殊的原因。我小说一开始也写到,王亚坤,他是把我招到军校里去的一名招生官。这小说的材料应该说是她老婆的遺产,都是她父母的故事。
  你要知道,收集资料的过程是很缓慢的。王亚坤夫妇第一次给我带来的资料,虽然有那么一箱子,看上去很多,但是可用的其实很少。
  《新民周刊》:我也知道1981年,你在浙江富阳人民医院偶遇招生官王亚坤,临时被安排入伍体检,才被该校福州分院录取。也算是种缘分,那之后,你们一直有联系?王亚坤夫妇是怎么找你来写这部长篇的?
  麦家:之后其实也没有怎么联系。他们找我是后来我成名之后的事了。我的《解密》、《暗算》写的都是我老单位的事情,在整个总参三部都引起轰动。
  我的书,在我们单位,不能说人手一本,但影响所及,老单位同志们都知道我写了两本书,反映的,是他们那个行业的历史和故事。
  后来,电视剧播出之后,那更是,整个这条战线上的人都知道我了。我成了我们整个行业的知名人物。自然,他们都知道我在写小说,肯定也看了我的小说,所以他们很想把他们父辈的故事告诉我,也许是想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他们想要我把他们的故事传承下来。
  《新民周刊》:2003年9月—11月,你完成了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王亚坤夫妇看完觉得不够真实,不同意对外刊发?
  麦家:我写了一稿,他们不满意,为什么?因为中间我加了不少我自己的想象。既然是小说,想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可他们希望我写成历史记录或者人物传记,来回顾他们父母的一生。我对他们说,你们给我的材料不够我来写一本传记小说。他们还是不同意,不满意,我就把这些资料丢在一旁不管了。
  转眼五六年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不停地在做抗战历史的解密工作,收集资料的手段或者方式,都比原来要方便得多了,包括台湾,我们现在进出台湾很方便,联络也越来越频繁。于是,他们断断续续又搜到了很多资料。
  他们每搜到一些资料就寄给我(或者当面交给我),直到前年,我发现我收到的资料已足够我构造一部完整的小说,于是又有了创作的冲动。
  《新民周刊》:到最后一稿,他们夫妇才比较认同?
  麦家:第二稿他们就认同了。他们说这一稿写得好,基本上得到了首肯。但是后来他们抠细节还是抠得我要崩溃,他们会放大看每一个细节,有些细节说实在话,读者不会太在意,但他们就特别在意。比方说,他父母的一次吻,什么时候吻的,他们很在意很追究这些问题。总觉得那个时候怎么可能接吻呢?可是我在写作的时候则觉得,这是我可以设计的细节。当然他们的感受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类似的修改就很累。
  《新民周刊》:这样写了8年?
  麦家:没写8年。从开始想写到最后完成一共是8年。写的过程很快,我第一稿4个月就写出来了。写完以后他们不同意嘛,就丢在那,然后他们给我不断地寄材料,季节好的时候,他们会到成都、杭州来玩,顺便把收集的东西给我看。第二稿也写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写得挺快的,就折腾,经历的过程比较曲折。
  《新民周刊》:既然大部分内容来源于史料,完全写实,没有虚构?
  麦家:史料毕竟是史料,不可能完完整整,难免有残缺。史料提供给我的就像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一堆千年前破碎凌乱的瓷片,你拼了发现是一个观音像,但并不完整,一只手没了,已有的一只手又缺了一个指头。这些缺的部分就是要我靠想象去完成。这其实比凭空想象要难,如果没有那个像,我可以自行设计一个,造型、用材都可以自己定,但现在我必须对着那个观音像去想象,去模造,是照样画葫芦的意思,画不好很容易被人看出破绽。
  《新民周刊》:你说你想通过这部小说来反映历史的真实?
  麦家:对,我想要反映那段历史的真实风貌,这个故事是很好的壳。
  你看现在很多谍战剧,里面的日本鬼子太弱智了。历史剧却极度地不尊重历史,最起码真实反映历史这一点都没做到。这种作品过多地出版,过多地出现在荧屏上,对我们民族和民族精神的重建都是有害的。某种意义上,它们歪曲了历史,拔高了我们国人自己的形象。这种情况下,我就不想跟风写这一类故事,那种谍战,谁都可以写,但我的谍战,别人未必能写。
其他文献
导语:在克里姆林宫院子内,游人在指定的地方,几乎天天可以自由行走,而绝大部分建筑物对外是不开放的,因为那里是俄罗斯总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部门办公、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地方。  1985年底的一天,应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相当于第一副总理)阿尔希波夫的邀请,我国驻苏联大使李则望到克里姆林宫做客,我时任使馆政务参赞,陪同他前往。在上世纪50年代,阿尔希波夫作为苏联援华专家组组长,在中国工作了8年时间。他
2001年5月17日上午8点半钟,我准时到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上班。 不一会儿,秘书李旭航跑到我的办公室对我说:“大使,总统府打来电话, 说努乔马总统今天上午10:00 要在总统府见你。” 我想,按纳米比亚的礼宾惯例,总统要见外国驻纳米比亚的外交使节或外国使节要见总统,原则上都是通过纳米比亚外交部礼宾司来安排的。这次总统不通过外交部礼宾司,而让总统府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约见我,这是为什么呢?他和我可
中美之间如何解决巨额贸易逆差引发的汇率争议,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密切关注的话题。    正当中美两国金融、贸易问题摩擦不断时,8月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的报道《中国威胁“核选择”抛售美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篇文章称中国政府暗示:如果美国通过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来迫使人民币尽快升值,中国将有可能对所持巨额美国国债进行抛售。消息一出,世界各大媒体争
导语: 前几天,一位刚从美国来加拿大公干的老朋友和笔者碰头,谈起新任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他笑言“这位总统以后或许不会被评价为美国历史上最好的,多半也未必是最出名的,但绝对是段子最多的”。  全世界的人似乎都在谈论特朗普,有的人说他令美国分裂,也有人说他站在社会底层一边向美国精英开炮,更有人说他是个精神分裂的病人和十足的骗子。  到底谁喜欢他?  特朗普不受美国文体名流待见已不是
GRE、托福、雅思有区别吗?    Q: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经常在报纸媒体上看到GRE、托福、雅思这些考试的信息,我想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出国留学一定要考吗?(初二学生)    A:当然是有区别的。GRE是美国Graduate Record Exam的缩写,也就是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任何人打算前往美国或加拿大等地的各大院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或申请读研究生的考生,除要求提供TOFFL测验成绩外,大
正向莫斯科推进的德军摩托化纵队  德军在1941年6月入侵苏联。却于当年年底在莫斯科城下惨遭失败,由此把他们所设想的速决战。变成了旷日持久且最终导致第三帝国败亡的消耗战。在很多人看来,德军未能在1941年就克竟全功固然是非正义战争的必然结果,不过其中关键原因乃是没能一以贯之地实现向莫斯科的推进,以至于错过了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苏联首都的最佳时机。而在德军进攻莫斯科的最后阶段,出现了一支表现出色却又是
导语: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终于在跌宕起伏的惊澜骇浪中落下帷幕。如今,新总统就职仪式已经载入史册:特朗普“大帝”正式登基了。但是,大选带来的纠结、分歧甚至撕裂,却仍然在美国的主流社会和各少数族系中发酵,因为政见迴异带来的伤痕一时难以愈合,甚至是在亲朋好友、父母子女之间。  正文:  近日,特朗普的百日新政中涉及限制移民的行政命令(1月27日),更是引起诸多争议,在华人堆中也闹得沸沸扬扬。支持
春节前后,在国家劲吹“传统文化振兴”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号角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的海外演出历程,探寻一下它征服海外观众的秘籍。  由上海京剧院创作的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走过了海外演出的12年。这部以中国国粹京剧演绎莎士比亚经典悲剧《哈姆雷特》的戏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广泛赞誉,不但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也为京剧走入国际演出市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电话发明时曾引起人们的疑惑,怕影响人们的正常交往。现在,发短信也引起同样的问题。  短信使我们离得越来越远了?我们每天都会收发许多条短信,美国一天收发短信就有60亿条,通过WhatsAPP和Facebook编发的信息还有几十亿条。  麻省理工学院的临床心理专家在学生中开展调查,学生们认为,发短信与面对面交流有冲突,朋友们一起外出时都在发短信,偶尔会假装用眼睛交流,但是心在别处。毋庸置疑,新的交流方
红色,是井冈山的底色。  1927年,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  1928年,革命根据地第一家造币厂——井冈山红军造币厂在井冈山成立,第一枚贵金属货币“井冈山‘工’字银元”应运而生。  造币厂的成立对统一调配货币,避免缴获的贵金属分配不均,形成统一货币制度,巩固统一政权,实现红军团结稳定和一致对外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保障。  井冈山的红色金融为现代金融事业夯实根基,也为无数金融人提供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