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教育与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对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阶段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1
  历史学科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高中阶段的课程繁多,学生很容易因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等现象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出现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现象。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一个活跃的历史学习课堂。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积极引入传统文化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高中生的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传统文化,使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其能够轻松地跟上课程进度。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播放古希腊和雅典人民的生活模式及其所使用的工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明。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加强其对古代文明历史的学习。再如,当视频播放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时,教师可以按下视频暂停键,向学生介绍:“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字,之后的文字都是由它演化而成的。”当教师完成介绍后,学生了解到我国最早的文字和现代文字的联系,不自觉地便会开始模仿甲骨文,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最后,在播放完整个视频后,学生对中国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我找得最快”小游戏,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4位成员。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说出一到两个小问题,各组学生在听完问题后需要迅速翻书寻找答案,或者回忆刚刚视频中的内容,如“文明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此时,学生需要阅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找出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回忆刚刚看过的视频后,就可以轻松地想起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二、引导学生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随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不断渗入,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来积极引入传统文化,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历史学科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拓展课本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借助大量文献资料找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把自己查阅出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其次,在上课时,为了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4位成员,分别上台讲出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其讲完之后,其他小组需要对他们讲述的内容进行评分,并说出其有遗漏或出错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以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雷怀金《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西部素质教育》2017第4期。
  [2] 戴媛媛《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华夏教师》2018第27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高中生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愈发严重,为了提升高中生母语文化水平,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 传统文化 高中 英语教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18  目前,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对于外来文化则过于关注。英语科目本身拥有较强
摘 要:传统文化是指我国上下五千年来先哲智慧总结的文化内容,其中主要劝人向善以及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为核心,是我国历史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的教育部门也开始提倡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播。而小学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刚刚萌芽,这个阶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习中启迪学生心灵,使学生能够深刻、全面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逐渐提升中学生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与伟大复兴提供支持。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
摘 要:从整体情况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略显缺失或不足。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深远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模式以及重要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传统文学作品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占有较重的比例,虽然高中语文教材不可能所有的文章都能反映传统文化,但是其中的文言文、散文、诗词等都是进行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孝”文化是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孝”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的影响展开论述,阐述了“孝”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其对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文化
摘 要:在小学新课改的推进之下,对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进一步有效把握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更有效地渗透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此体现出良好的融合效应,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增强提供必要的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