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文献是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源,是党校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重要依据,是党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的重要史料。本文结合了地方文献的特性和党校工作的任务,论述了地方文献在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文献党校作用
1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
1.1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某一个地域文化发展的积淀和缩影,是某一地域的人类文化遗产。它记载着某一地域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经验和总结,是某一地域长期以来社会发展、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后人借助认识社会、改造自然界、获得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情况,具有自己所独有的地域性、史料性、多样性、可信性。它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是地方政府决策的可靠的文献依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重要作用。
1.2 党校工作 党校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市一级地方党校,其工作的重心就是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服务于当地各级干部。
1.3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具有同一性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建设;地方文献与党校的教学科研一样都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和质量;地方文献与党校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一样,都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
2 地方文献在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以笔者所在党校为例,其工作目标就是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市州一流”的四型一流党校。地方文献在完成这一工作目标中无论是软件支持还是硬件建设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1 地方文献在党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工作是党校工作的一部分,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提供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提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参考、咨询价值的文献资料,其服务的对象是党校教师和来校培训的当地各级干部。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 “大力传播地方文化之精要,使之自觉消除文化摩擦现象,走出文化变迁带来的精神困境,防止地域文化出现冰冻或断裂”,不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图书馆,这对于党校图书馆更是如此。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和职责就决定了地方文献资料在馆藏建设中的重要性,地方文献也就成为地方党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标的。
2.2 地方文献在党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对于研究者开展学术研究,尤其是围绕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开展的学术研究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党校联系社会的一个纽带,是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突破口。①地方文献是以形式丰富多样、布局呈散发状地存在于各个部门,而党校教育是把工作各单位的党员干部集中起来培训,这就决定了地方文献在党校教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上尤显重要。市级党校教学是以指导实践工作为主,围绕着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以笔者所在党校为例,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切实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有关精神,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工作大局,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校教育培训,尤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党校教师注意同地方的联系,了解地方情况,而地方文献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平台,它有助于党校教育培训因地制宜,确实提高学员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②地方文献提供了科研、决策的依据。党校是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智囊团,其科研工作必须要“急党委、政府之所急,想党委、政府之所想”,始终以“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目的的科研方向,紧贴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紧贴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的现实需要。散布在各类各级部门、单位的文献资料,它们记载、反映着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工作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规划设想,这无疑是进行调查研究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地方政府在考虑当地的发展、改革创新时,一般会注意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地方文献资料就是承载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信息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作为智囊的党校教师必需对地方文献进行释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地跟踪调研,为决策部门提出可行性信息。
2.3 地方文献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中的作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是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地方文献中记载着一地区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资料真实、生动、具体,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继承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为了使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牢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坚持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常德市委党校先后组织学员参观汉寿的帅孟奇纪念馆、临澧的林伯渠故居,赴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上井冈。所到之处,地方文献资料无不是图文并茂地生动的述说着历史、展示着革命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严酷的战争年代、在艰苦的生活之中、在生与死、公与私的斗争面前,革命先辈表现了极大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让学员们深深感到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体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细细品味着一篇篇革命先辈们的文字、一幅幅革命场景的图片,能使学员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
3 如何更有效发挥地方文献对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
目前来看,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对于党校图书馆的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基于这种情况,今后地方文献开发利用,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首先,党校图书馆要确定合适的地方文献资源收集范围。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主要地方,其读者也是以各级党员干部为主。这些读者对图书馆图书的内容要求比较高,要求党校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具备较高层次的政治性,紧密结合时代进步的时代性,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理论性,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地方特色的地方性。这就需要对地方的各类文献加以归类整理,确定合适的地方文献收集范围,有目标,有重点地将合适的地方文献收入党校图书馆,以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阅读需要。
3.2 加强重视,疏通渠道,寻求支持党校的领导要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保存地方文献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责任,而且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要把征集地方文献工作变成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党校图书馆应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与市、县(区)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宣传部、地方志办、党史办、政策研究室、政协文史委、新闻出版等单位建立横向联系,拓宽信息搜集面,建立收集渠道。
3.3 地方文献的管理、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文献开发能力,大力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根据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利于发挥地方文献对教学科研的作用。图书馆要经常做好宣传、揭示馆藏地方文献的工作,使读者了解本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情况。编制一些综合性、参考性的文摘、综述、题录等二三次文献或专题研究报告等,在努力为前来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充分满足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
4 结束语
总之,地方文献不仅反映着某一地方的各类信息,还承载着“存史、资政、励志”的重要作用;党校工作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还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不仅有利于党校教学、科研,更有利于党校发挥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艳明.地方文化讲坛与大学生素质提升[N].光明日报,2012第13期.
[2]肖桂全.革命传统教育应列为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J].求实,1991第2期.
[3]安秀荣.浅谈党校系统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攀登,2007(3).
关键词:地方文献党校作用
1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
1.1 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某一个地域文化发展的积淀和缩影,是某一地域的人类文化遗产。它记载着某一地域人类从事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的经验和总结,是某一地域长期以来社会发展、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后人借助认识社会、改造自然界、获得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等情况,具有自己所独有的地域性、史料性、多样性、可信性。它是我们创造新文化、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是地方政府决策的可靠的文献依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重要作用。
1.2 党校工作 党校工作是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市一级地方党校,其工作的重心就是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于当地党委政府、服务于当地各级干部。
1.3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具有同一性 地方文献与党校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参与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建设;地方文献与党校的教学科研一样都能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和质量;地方文献与党校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一样,都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资源。
2 地方文献在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以笔者所在党校为例,其工作目标就是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市州一流”的四型一流党校。地方文献在完成这一工作目标中无论是软件支持还是硬件建设上都具有重要作用。
2.1 地方文献在党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 图书馆工作是党校工作的一部分,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为教学科研提供图书文献资料,特别是提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参考、咨询价值的文献资料,其服务的对象是党校教师和来校培训的当地各级干部。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 “大力传播地方文化之精要,使之自觉消除文化摩擦现象,走出文化变迁带来的精神困境,防止地域文化出现冰冻或断裂”,不重视地方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图书馆,这对于党校图书馆更是如此。党校图书馆的功能和职责就决定了地方文献资料在馆藏建设中的重要性,地方文献也就成为地方党校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的重要标的。
2.2 地方文献在党校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对于研究者开展学术研究,尤其是围绕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开展的学术研究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也是党校联系社会的一个纽带,是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个突破口。①地方文献是以形式丰富多样、布局呈散发状地存在于各个部门,而党校教育是把工作各单位的党员干部集中起来培训,这就决定了地方文献在党校教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作用上尤显重要。市级党校教学是以指导实践工作为主,围绕着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确定相关专题。以笔者所在党校为例,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是:切实落实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有关精神,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工作大局,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党校教育培训,尤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党校教师注意同地方的联系,了解地方情况,而地方文献恰恰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平台,它有助于党校教育培训因地制宜,确实提高学员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②地方文献提供了科研、决策的依据。党校是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智囊团,其科研工作必须要“急党委、政府之所急,想党委、政府之所想”,始终以“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目的的科研方向,紧贴市委和市政府的工作大局、紧贴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的现实需要。散布在各类各级部门、单位的文献资料,它们记载、反映着各级政府、各个单位工作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规划设想,这无疑是进行调查研究最好的第一手资料。地方政府在考虑当地的发展、改革创新时,一般会注意到当地的历史和现状,地方文献资料就是承载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信息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作为智囊的党校教师必需对地方文献进行释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地跟踪调研,为决策部门提出可行性信息。
2.3 地方文献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中的作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是党校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地方文献中记载着一地区富饶的资源,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资料真实、生动、具体,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是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继承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为了使广大干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牢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坚持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常德市委党校先后组织学员参观汉寿的帅孟奇纪念馆、临澧的林伯渠故居,赴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上井冈。所到之处,地方文献资料无不是图文并茂地生动的述说着历史、展示着革命先辈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严酷的战争年代、在艰苦的生活之中、在生与死、公与私的斗争面前,革命先辈表现了极大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让学员们深深感到中国革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体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细细品味着一篇篇革命先辈们的文字、一幅幅革命场景的图片,能使学员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工作作风,又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思想作风,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
3 如何更有效发挥地方文献对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作用
目前来看,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对于党校图书馆的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十分有限。基于这种情况,今后地方文献开发利用,要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首先,党校图书馆要确定合适的地方文献资源收集范围。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主要地方,其读者也是以各级党员干部为主。这些读者对图书馆图书的内容要求比较高,要求党校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具备较高层次的政治性,紧密结合时代进步的时代性,逻辑严谨论证有力的理论性,此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地方特色的地方性。这就需要对地方的各类文献加以归类整理,确定合适的地方文献收集范围,有目标,有重点地将合适的地方文献收入党校图书馆,以满足党员干部的学习阅读需要。
3.2 加强重视,疏通渠道,寻求支持党校的领导要重视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保存地方文献不仅仅是图书馆的责任,而且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责任。要把征集地方文献工作变成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党校图书馆应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与市、县(区)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宣传部、地方志办、党史办、政策研究室、政协文史委、新闻出版等单位建立横向联系,拓宽信息搜集面,建立收集渠道。
3.3 地方文献的管理、开发利用工作提高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文献开发能力,大力开发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根据党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以利于发挥地方文献对教学科研的作用。图书馆要经常做好宣传、揭示馆藏地方文献的工作,使读者了解本馆所收藏的地方文献情况。编制一些综合性、参考性的文摘、综述、题录等二三次文献或专题研究报告等,在努力为前来查阅地方文献的读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主动地、有针对性地为本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充分满足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
4 结束语
总之,地方文献不仅反映着某一地方的各类信息,还承载着“存史、资政、励志”的重要作用;党校工作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还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不仅有利于党校教学、科研,更有利于党校发挥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唐艳明.地方文化讲坛与大学生素质提升[N].光明日报,2012第13期.
[2]肖桂全.革命传统教育应列为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J].求实,1991第2期.
[3]安秀荣.浅谈党校系统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攀登,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