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wg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实践能力和学习思维素养。笔者在本文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为例,探究教师如何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堂改革与思维素养培养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直接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布置课堂练习,缺少地理实验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地理实验教学对于地理学习的作用不大,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其实,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掌握课本上的理论,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地理实验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培养钻研思考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课堂改革,告别传统课堂,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二、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为例进行实验
  高中地理课本中有“黄河断流”这一实例,根据此实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
  根据“黄河断流”这一素材,教师可先在网上下载材料,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人类哪些行为对水资源的影响导致黄河断流?然后,通过制作相关课件,展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影响的图片,如跨水域调水、修建水库、海绵城市、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便可思考是哪些行为导致了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也可通过展示图片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地理无处不在,也通过真实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想要去探究的好奇心。
  教师也可提供相关地图,如《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等,再辅以黄河地形实景图,说明黄河流域广,主要流经地区有半湿润地区以及半干旱地区,降水补给较少,年流量也较少,流经地区多,季节变化大,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等。通过展示地图使学生得到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与感受,使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做到地理知识区域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地理学习要落实到真正的区域中才能使人理解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知地明理”,将区域地理知识落实到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例子中抓重点,有效地汲取知识,比较同类问题。如:内流河从上流到下流流量减少直至断流、部分地区缺水严重、植被破坏、湖泊萎缩、水面下降等都是同类问题。学生通过对比此类问题,进行思考,培养面对问题的逆向思维,考虑此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更全面、更深层地去理解问题,找寻规律,并灵活掌握,从而在考试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可以镇定自若,冷静答题。
  将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综合性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接触实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深入地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中的普遍适用性,从而实现减压减负,寓教于学。
  四、着眼现实问题并提升地理实践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播放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视频,如“海绵城市的运行”“逢雨变涝,新房秒变海景房”等,使学生产生代人感,明白地理知识就隐藏在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一步一步推进学生对问题的发现、研究、分析的过程。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现实的地理问题就蕴含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通过分析日常实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改革,在教学中加入实践与实例分析,从生活出发,将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综合性相统一,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地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思维素养,使学生了解人地矛盾并思考協调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深度实践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前不久,在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笔者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青铜器与甲骨文,人类文明两个古老而独立的概念,距离学生生活久远。如何让久远的历史变得鲜活,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落地有声,两位教师可谓各显神通。两位教师在家国情怀孕育、实证精神培养上的做法让我感受颇深。  一、传递传统文化,激扬家国情怀  青铜
虽然名字中也有“峡谷”二字,但它却有些名不副实,甚至人们直接叫它“露天大剧场”。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去探访的目的地——布莱斯峡谷。  美国有许多著名的特色峡谷,如羚羊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等等。布莱斯峡谷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它是以拓荒者埃比尼泽.布莱斯的名字来命名的。围绕着它,人们建成了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这里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让游客流连忘返。  邮票上的风景  很多国家会把本国独特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开放式课堂具有“不拘泥于授课形式,以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教学,以最高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构建生本课堂、生活课堂”的特点,是我们进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模式。开放式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的传
趣味動物游戏
期刊
初中历史学科往往不受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重视,加之其内容抽象、知识点分散,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兴趣。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乐于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促进学生“乐学”。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基础  我曾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目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亮点和难点。浙江省一直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2017年浙江省地理疑难问题研讨活动在温州雁荡山举行。在别人看来我们是在5A景区开会,在我看來我们是在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实践。  因为有亲身经历,研学活动的踩点真的完全不同于旅行的轻松愉快,取而代之的是艰苦紧张、密集思考的强度。知识综合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未知性的难度。因此,更加佩服海宁中学孙月飞老师对地理
春天的时候,天气回暖,白天变长。寒冷的冬天刚刚结束,植物争相发芽,长出新的叶子。许多动物宝宝也在春天出生。  春天是园丁一年之中最繁忙的季节。温和的细雨中、暖和的阳光下,植物幼苗快速地生長着。  这些毛茸茸的小鸭子只有几周大。它们有充足的食物,很快就会长得又大又强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发、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由于这一段历史时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难从繁多的知识中理清头绪,对于很多知识点在理解上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因此,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借助史料进行理解,是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改进的方向。而地圖册能够详细呈现各个时期不同诸侯国的疆域、势力范围、物产和交流情况,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地图册的运用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教学有着非
大自然的调色盘常常会“即兴表演”,把各种五颜六色的湖泊展现在人们的镜头前。随着一波波旅行打卡热潮的兴起,许多“网红湖”开始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近来,澳大利亚西墨尔本市的西门公园内出现了一片粉紅湖。湖水泛着粉红色的涟漪,如同一块巨大的粉红泡泡糖,引得人们纷纷来到湖边观赏拍照。  公园的管理部门却发出警告:湖水盐分很高,会让皮肤受到刺激,对人体造成伤害,希望游客们远离粉红湖。  埃斯佩兰斯中央岛上的
如何让课堂更精彩是每一个地理教师都会认真琢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看,精彩的课堂除了能将教学任务有序推进外,还是引人入胜的、气氛融洽的、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少不了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以下笔者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状况”作为案例,浅析关于随机应变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的感悟。  一、课堂导入时遇到的状况  备课时预设的导入情景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坐得整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