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诗词王国 探幽文法瑰宝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在思想、内容上堪称典范。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无论从当前的语文课程目标还是从课程内容看,中小学的古诗词教学主要锁定“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情感”、“诵读”、“背诵”等目标。基本停留在强调识记的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而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技能、策略层面的要素却被教者甚至编者淡化了。
  与散文、小说等文体一样,古诗词同样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同样具有其他文本所具有的属性,同样蕴涵了读写活动中所抽绎出的“共通的法则”、“共通的样式”以及基本原理和行为方法规范等,所以它同样可以为相对外在于它的价值点服务。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对古诗词的认识由课程内容转换为教材内容、将关注的焦点由位于“前台”的古诗词深入到位于背后的价值点上来,重点挖掘文本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遗憾的是很多教者没有能认识到古诗词的“例文”属性。
  为了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应树立起将古诗词当作“例文”来教的理念,发掘古诗词作为“例文”蕴藏的“语文核心价值”。在这里,笔者从利用古诗词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展示古诗词作为“例文”所蕴涵的丰富而典范的价值,权作抛砖引玉,期待能有更多的同仁关注这个问题。
  形象:呼之欲出栩如生
  [诗词举隅]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例文价值]
  这首词运用白描手法,勾画了一位富有情趣的少女的动作情态:这个少女在花园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这时却有一位风度翩翩的陌生少年突然闭进后花园。少女赶忙起身回避,她来不及穿上鞋,只穿着袜子,急忙含羞跑开。她头发散乱,金钗滑落。但对那位少年充满着好奇,想看又不敢大胆地看,于是她利用将走进屋内的机会,伏在门框上以“嗅青梅”的假动作掩饰,偷偷地看了那少年几眼。你看,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随着动作情态的描绘而跃然纸上了。
  这首词给我们在写作上的启示就是:无论写什么样的人,都要让笔下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传神,让人过目难忘。那么怎样才能使生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呢?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观”:善于观察,敏于体验,积累素材;二是“读”:阅读揣摩,丰富语感,积累语言;三是“演”:创设情境,现于眼前,流于笔端;四是“导”: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内化生成。
  有一位学生做得很好,她擅长“采风”,注意收集素材,将奶奶口述的爸爸童年的趣事写成一篇文章。女儿虽不曾亲见,却能使爸爸童年时顽皮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读后忍俊不禁。
  [学生习作]
  有一天,奶奶买了一篮梨,为了防止“馋猫”偷食,就将这筐梨挂在屋梁的钩子上。爸爸好多天两眼直勾勾地望着空中的筐,馋得干咽唾沫。有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决定采取行动。他用滴溜溜的贼眼仔细“扫描”屋子,便盯上墙角处的两把椅子,一通盘算后,心中一阵狂喜。他先搬起那把大椅子,放在篮子的正下方,又搬起了近旁的小凳子,放在了大椅子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去,颤颤巍巍地站稳,用一只手向篮子伸去,谁知他的个头太小,还差那么一点点,这下爸爸可急得不得了,他使劲抻长自己的胳臂,由于只顾上没顾下,这时脚下突然一滑,凳子椅子“哐当”一下全倒了。情急之下,爸爸眼疾手快地抓住了篮子,于是乎,他就像一只猴子悬在空中,不上不下,就这样晃荡了好几下,篮子突然脱了钩,“啪”的一声,爸爸被摔得七荤八素,又被篮子与梨子砸了好几下。此时爸爸觉得眉心有点刺疼,一摸才知流血了,心中又惊又恐,但是他一瞥眼,看见地上好几只黄灿灿的大梨,很快就将疼痛忘得一干二净,不顾一切地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唐曲《老爸的那些囧事儿》片断)
  [师生评语]
  本文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神态、心理、动作描写,让一个馋嘴、机灵、淘气的小鬼“老爸”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老爸形象与李清照词中的少女形象,让人重温了童年的率真可爱,放在一处阅读,两个孩子的形象可谓相得益彰。本文最为难得的是作者仅凭口述就将童年老爸描绘得栩栩如生,其敏锐的情境想象力可见一斑。立意:听唱新翻《杨柳枝》
  [诗词举隅]
  《瀑布联句》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例文价值]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瀑布是经常被歌咏的对象,或描绘其壮观(李白《望庐山瀑布》),或赞美其豪情(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而这篇“例文”却能在立意上推陈出新,别开生面,诗人以空灵超妙之笔将瀑布写得高雅不俗。
  在诗人的笔下,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奔向大海,汇成汹涌的波涛。作者以这个形象表达了决不满足现状、矢志伟业的理想抱负。艰难曲折的生活和道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品格,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具有高远志向的人,决不会满足于现状而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必定会不懈努力,干出一番大事业。这首诗足以启示和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这首诗立意高远,让人击节叫好。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写文章贵在有新意。常见方法有两种:一是独辟新领域,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容易人云亦云。二是从别人写过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的新内涵、新意义。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质”,每换一个角度就能有一个新的发现。
  [学生习作]
  你亲昵地称山脚下的清泉为信仰,你们前世一定是一对恋人,因为触犯了神灵,于是你和她被生生地分开了,隔着数千米的高度。长久以来,你们只能默默地望着对方,却不能说一句话,不能牵一次手。看着山脚下的她因相思而变得憔悴,看着她眼中盈溢的忧伤,你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逆天。你努力着,一点点向崖边靠近。你终于站到了崖边。你深情地看着她,嘴角弯起一个坚毅的弧度,然后毅然纵身一跃。就这样,你变成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那飞溅的水花,就是你粉碎的身体啊!在你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你的深情与坚定。你终于与她相拥在一起,我看见她眼中饱含着泪水,将你融入她的怀中,紧紧地,再不分开。(林梦凡《瀑布随想》片断)
  [师生评语]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追求心中的信仰。“你”全然不惧粉骨碎身,毅然决然地纵身一跃,化成一段瀑布,永恒地飞泻 在天地间,有《梁祝》般的凄婉,有《英雄》般的磅礴,又有《黄河》般的豪放。本文立意上没有受前人束缚,而是从一个全新角度诠释了瀑布这一自然景观的壮美内涵。
  构思:水流云在风月来
  [诗词举隅]
  《月夜》杜甫 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文价值]
  这篇“例文”最大的亮点便是其不俗的构思方法——“对写法”。所谓“对写法”,就是在表现怀人思亲主题的作品中,作者明明在苦苦思念对方,却不进行直接的描述,而是从对方着笔,将这种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身陷长安的杜甫“举头望明月”,不禁想起远在郧州的妻儿。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在长安如何望月思远,而是宕开一笔,从对方写起,想象闺中妻子望月思念羁留长安诗人的情景。妻子思念诗人,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蓄。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郧州,已尽含其中,从而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闺中望月抒写出来。“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明·王嗣爽《杜臆》)这种构思可谓精巧,有着“一石得二鸟,一击闻两鸣”的妙处。
  我们何不“古为今用”呢?一位同学在这首诗的启发下,巧妙地运用这种“对写”构思法,写了《谁家红袖凭江楼》,表达了对远在海地维和的爸爸的思念之情。
  [学生习作]
  地震使全国的通信瘫痪,爸爸无奈地注视着手机上妻子的名字与号码,他惆怅地来到帐篷外,仰望着空中明月,思念击败一天的疲惫,一幕幕画面如蒙太奇般映入爸爸的脑海: 她此时正双手抱膝,蜷缩成一只小虾米,枕边散落着丈夫的照片;周末打扫房间时,她小心的擦拭着“全家福”照片,凝视着片中英武的丈夫,情不自禁地露出甜美的微笑;蓦然瞥见抽屉里的胃药,她又想起了丈夫的胃病,在家的时候,她及时提醒他才能按时吃药,可如今他孤身异国,维和的任务又是那么繁重,他会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吗?打开电视,她总是锁定有关海地的节目,紧盯着银屏,希望出现丈夫的身影
  弯弯月亮已经西坠,海边一片静谧。爸爸忽然想起两句唐诗: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缪婧秋《谁家红袖凭江楼》片断)
  [师生评语]
  这段文字表达了身在异域的丈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但作者对此描写不多,而是更多地着墨于丈夫想象妻子是如何思念自己,“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但不能忽略的是,所有这些内容又都是女儿的想象,所以说这篇文章又艺术性地表达了女儿对爸爸的思念,取得了“一石击三鸟”的效果。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了“对写”构思法,其才智令人折服。
  古人的示例,教师的点拨,驱散了学生写作的迷雾,使他们茅塞顿开。笔者耕耘这块试验田才一年,欣喜发现这块试验田已长出茁壮的新苗,焕发出勃勃生机,正从古诗词这块芳香四溢的沃土中如饥似渴地吮吸着丰富的营养。充分挖掘古诗词作为“例文”所蕴涵的丰富而典范的价值,并使古诗词教学最优化,这是本人教学的价值追求。读诗词经典,寻文法宝藏!希望更多的同仁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为古诗词教学注入新的血液!
其他文献
对于上海石库门厢房,或是新式里弄房子三层阁,擦玻璃窗是老百姓的日常功课,也没听到过有什么难处。  俟上海高楼林立,几百米高的大厦,封闭式的玻璃幕墙究竟是怎么个擦法?1999年金茂大厦开张,前一周我入住,在"里面"采访,提了个"好事之徒"式有关外边的问题:金茂怎样擦玻璃。  回答说,尚无记者提过这样的问题,随后是轻轻叹息。  高樓的现代化设计,当然考虑到玻璃幕墙的擦拭事宜。金茂大厦在顶部设计建有两部
对流媒体巨头Netflix来说,2019年的夏天可能是大战之前最后的宁静时 刻。  进入秋天,北美流媒体大战就将打响:11月12日,迪士尼将正式上线流媒体服务Disney ;HBO旗下被媒体描述为模式最新、内容储备最全的HBO Max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发布;康卡斯特旗下NBCUniversal推出的独立流媒体平台也预计于2020年4月上线。  但就在这个严阵以待的夏天,Netflix却提前暴露
百度“二李”——李彦宏和李一男对“需求和供应”做了耐心解释。所谓“需求识别”就是确定用户究竟要互联网为他做什么,这是互联网科学最复杂和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领域,包括了上述的语义分析、行为分析、智能人机交互和海量计算处理等关键节点。  以搜索的用户需求识别为例,单个的请求首先被拆成不同粒度的多个语义单位进行分析,后台经过数亿次计算来识别这个需求,然后在百亿个网页资源中检索并进行需求分配——整个过程在不
对于许多同学而言,进入高三后,往往感觉语文复习没有头绪,似乎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但却没有任何条理,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有不少同学认为语文考试是与课本无关的碰运气,平时上课的课本内容根本就不考,并且只要考试就是那些题型,掌握那些题型又好像是大海捞针,所以对语文学习非常消极懈怠。进入高三复习除了“名句背诵默写”就完全丢开语文课本,语文复习只为专题复习,做题训练。这样的复习绝对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是余虹的朋友,还是他博士论文答辩会的主持人。朱教授说,余虹生活经历很坎坷,但这一切绝对不是造成他自杀的原因。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虹12月5日13时用跳楼自杀的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后,12月7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采访,追忆与缅怀曾经的爱徒、挚友余虹。    朱立元教授在主编中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在新课预习阶段,通过精心巧妙的问题设计,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感,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课堂的高效;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学生语文预习的被动现状,则更需要我们在学习的准备阶段积极地去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思维。能否有良好的问题情
公元1084年,李清照生于山东济南。父亲李格非是当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经史学家。南宋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评论他“文高雅条鬯有义味,在晁秦之上”,说他文格高雅,富有逻辑性,有义理,水平超过了“苏门四学士”中的晁补之和秦观。李格非主张“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强调文章应真实自然,有真实情感,反对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提倡创作要不落俗套,独辟蹊径。李清照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李
作者为谁、是否原创无关宏旨,赝品在引导人们探询原作的过程中确立了自身的价值。艺术繁殖与人类繁殖有相似之处,我们不都是祖先DNA的复制品吗?    “赝品伪造如同伊甸园的苹果树一样历史悠久。”与抄袭困扰学术界一样,赝品一直令艺术品收藏家和拍卖行感到头疼。2005年,经营古玩生意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夫妇,精心炮制了一幅19世纪俄罗斯著名画家伊万·希什金的大作,让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成为当今最著名的赝品受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四川北部最大的地震伤者与灾民安置点。    突如其来的强震侵袭,让绵阳的天空、大地失去了往日美丽,也让绵阳的日常生活改变了色彩。  绵阳,在此次汶川地震中,以宽阔与悲悯的胸襟,接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  绵阳人说,我们都是北川人。  这座城市,已经成为四川北部最大的地震伤者与灾民安置点。记者奔波在北川南下绵阳的路途中,随处可见满身尘土的灾民,成群结队地,从北川、江油、平武等附近受灾
苏教版九语(下)《江城子·密州出猎》被人们公认为是苏轼的第一首有代表性的豪放词。这首词借行猎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豪情壮志。作者当时不过四十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然而却自称“老夫”,颇有意味。  “老夫”是德高望重的年长男子的谦虚自称。现代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三四十岁就算半老,因为古时医疗保健条件极差,人们的寿命比较短.七十便已古稀。但仅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