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大课间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每天的锻炼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所以仅凭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每个班每天也不可能都有体育课,小学低年级学段每周只有4节体育课,中、高年级3节。在这种情况下,盐渎校区特别设置了30分钟时间的大课间活动,虽然自08年建校以来,在大课间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比如,从20分钟时间调整到30分钟,时间基本足够,但是在内容上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仅限于广播操的调换,与各班级的自由组织活动,并且活动内容较乱,时间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怎样合理利用这宝贵的30分钟时间成为我们近期的研究课题。
一、文献综述
综合我参加的省、市、区级教研活动所见的大课间组织形式、访谈的体育教学专家、跟随江苏学校网去各地采访调研的各地大课间活动以及观摩的大课间活动视频来看,现在的大课间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集合、齐步走加两套操,一种是一套操加各班到指定场地进行游戏活动。
本文主要参考的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体育课程标准》以及江苏省体育教材大纲,结合上述资料中所涉及的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对它们进行研究与实验性配置,能让其对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月的大课间活动都能有一个专门性活动的主题,如每月安排一次身体素质的锻炼,能让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到好的标准。
二、实验意义
正因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可或缺,所以我们立足于盐城市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新的中心教学场地及学生人数,对本校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与调整,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整队时间,把活动时间拉到最大,让学生能在短短的25分钟时间内得到合理的锻炼时间,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排队与整队上。
大课间场地的设置与运动项目的选择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合理地进行大课间活动,向30分钟要效益,最终达到本校大课间的最优化的配置。更加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
第一,如何能在有限的地方让学生能多运动,增加运动强度与密度。很多学校的大课间都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即,没有很周密的组织,比如有的学校虽然有大课间的时间,但是学生玩什么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他们处于没有管理状态之下,活动自由,这种自由的活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再比如,有的学生根本不会运动,所以运动密度为零。但是,组织得当,则会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运动。
第二,各季节安排的身体素质锻炼内容的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大课间的内容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夏天学生容易出汗,有少量的活动,学生可能就会达到运动负荷。此时可以设置一些轻运动量的,比如,下棋、打陀螺等项目。再比如在冬季时就可以加大运动量,比如武术、跳绳、耐力跑等项目。
第三,能合理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能增强体质的活动类游戏供学生锻炼,并在运动前安排学生集体做两分钟的专项准备活动练习。
第四,通过研究,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状态的活动内容,内容相对固定,这样,只要是季节变化,我们就会设置相应的内容。当然,有了一定的内容,还要对这些项目与学生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看这些组织方法与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这种练习之下有没有明显的进步。掌握一定的数据后,我们就要进行调整,以达到学生的学习与活动需要。
第五,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有些学生天生的不喜欢运动,其实,如果有一个大的环境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熏陶,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对运动产生兴趣,始终处于这个环境中的学生也会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第六,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本校体育教育工作特色。
第七,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健身意识,凸显体育的价值,促使学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四、研究内容
第一,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第二,体育大课间场地的合理设置。
第三,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每月大课间的主题变化。
第四,大课间各班活动项目的设置,大课间活动前准备活动所花的时间与各关节活动的项目与次数。
第五,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第六,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总之,大课间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一,大课间的存在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心灵上的熏陶,让学生有一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保证。我们将继续对大课堂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
一、文献综述
综合我参加的省、市、区级教研活动所见的大课间组织形式、访谈的体育教学专家、跟随江苏学校网去各地采访调研的各地大课间活动以及观摩的大课间活动视频来看,现在的大课间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集合、齐步走加两套操,一种是一套操加各班到指定场地进行游戏活动。
本文主要参考的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体育课程标准》以及江苏省体育教材大纲,结合上述资料中所涉及的各个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教材,对它们进行研究与实验性配置,能让其对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个月的大课间活动都能有一个专门性活动的主题,如每月安排一次身体素质的锻炼,能让学生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达到好的标准。
二、实验意义
正因为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不可或缺,所以我们立足于盐城市体育教学现状,以及新的中心教学场地及学生人数,对本校大课间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与调整,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整队时间,把活动时间拉到最大,让学生能在短短的25分钟时间内得到合理的锻炼时间,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排队与整队上。
大课间场地的设置与运动项目的选择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合理地进行大课间活动,向30分钟要效益,最终达到本校大课间的最优化的配置。更加提高本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
第一,如何能在有限的地方让学生能多运动,增加运动强度与密度。很多学校的大课间都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即,没有很周密的组织,比如有的学校虽然有大课间的时间,但是学生玩什么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他们处于没有管理状态之下,活动自由,这种自由的活动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再比如,有的学生根本不会运动,所以运动密度为零。但是,组织得当,则会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运动。
第二,各季节安排的身体素质锻炼内容的选择。在不同的季节,大课间的内容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夏天学生容易出汗,有少量的活动,学生可能就会达到运动负荷。此时可以设置一些轻运动量的,比如,下棋、打陀螺等项目。再比如在冬季时就可以加大运动量,比如武术、跳绳、耐力跑等项目。
第三,能合理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能增强体质的活动类游戏供学生锻炼,并在运动前安排学生集体做两分钟的专项准备活动练习。
第四,通过研究,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状态的活动内容,内容相对固定,这样,只要是季节变化,我们就会设置相应的内容。当然,有了一定的内容,还要对这些项目与学生的活动进行相应的评价,看这些组织方法与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这种练习之下有没有明显的进步。掌握一定的数据后,我们就要进行调整,以达到学生的学习与活动需要。
第五,通过研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有些学生天生的不喜欢运动,其实,如果有一个大的环境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熏陶,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对运动产生兴趣,始终处于这个环境中的学生也会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第六,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本校体育教育工作特色。
第七,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健身意识,凸显体育的价值,促使学校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四、研究内容
第一,确立学校领导管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
第二,体育大课间场地的合理设置。
第三,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每月大课间的主题变化。
第四,大课间各班活动项目的设置,大课间活动前准备活动所花的时间与各关节活动的项目与次数。
第五,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其自主选择,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第六,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总之,大课间是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一,大课间的存在给学生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心灵上的熏陶,让学生有一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保证。我们将继续对大课堂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