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主要是指班级内部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表现。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的精神财富,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更重要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几点做法,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因而可以说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初中生活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相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各方面能力,从而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力的保障。
1、建立书香班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班内的书柜、文苑、英语沙龙等专栏的设置使班集体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1)班级书柜。我们班的书柜存书89册,虽然数目不多,但本本都是每一位同学向班内隆重推荐的自己最喜爱的读本,每一本都附有推荐学生特意写的推荐信,本本都是精品。初一新生入学之后,除了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外,班中明确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必须阅读至少半小时,并且定期与家长交流,这样既促进学生、家长的互相了解,又充实了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
(2)文苑。我们班的“文苑”美文欣赏是每个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雷打不动的活动。即:每周安排一个学习小组(4人组成)组织一次班会,选定一个话题,向大家推荐6篇精美的文章,用稿纸精心书写,然后在班会上有组织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朗读,和大家一同欣赏、点评。班会结束后,所有文章贴在班级的“文苑”专栏,供大家阅读、回味,如果有同学能给据这些文章写出读后感或分析、点评,经班委阅读认可后可根据优劣,在班级量化管理栏内给予加分奖励。
(3)英语沙龙。我们班特意在班中设立了英语沙龙专栏,其中包含:学法介绍、短文欣赏,作文剖析。前者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而后者“作文剖析”则需要全体同学参与。做法如下:每周安排全班45位同学根据刚学的语法、语句选定一个主题(由英语课代表确定),每人分别在周一、周三写出一篇英语作文,在英语PK台专栏内公示。让后发动全班同学纠错,每发现一个错误就在原文中圈出,用双色笔改正,然后在旁边签名。如果经检验修改正确,则可通过学习委员申请加分奖励。
2、利用团队活动,加强德育培养,规划学生人生。
(1)心理班会。初中生活中,每周的主题班会对孩子思想、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半年来,学校在心里班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请专家进校举行讲座、培训、指导;请心理老师出示示范课;所有班主任选定主题,搜集素材,商讨心理班会的授课过程;部分班主任出示研究课,课后反思、分析……。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与研究,在增长了自身在学生心里辅导方面的理论、技能的同时,极大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家长会亲情互动。上半年期末,学校组织了一次有有意义的“亲情互动活动”,让每位学生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内容自定,并积极鼓励家长回信.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我和全体同学利用一节班会共同学习了其中几篇回信,那一天,我们全班同学包括我眼中泪光闪亮。之后,亲情互动成了我们班每半个学期的一个固定的主题。学农回来给父母做一顿饭、母亲节给妈妈献上一首歌、到社区敬老院慰问演出……。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每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成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孩子的发展都能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作为班主任,如果能积极引导、多交流、多配合的话,家长或许能起到最好的教育与督促作用。
3、利用文体活动,展示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
初中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使同学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乐器比赛、卡拉OK比赛、帆船知识竞赛、集体舞比赛、大合唱比赛……班内的同学从来都是踊跃参加。当然,成果也是很显著的,半年时间便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分别在校、区获奖。
同时,教室内先进的多媒体配置为班级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每两个周一次的影视欣赏,让学生过足了大片瘾;每天中午1:10—1:30的音乐欣赏,引导着学生飞翔在艺术的殿堂……
4、设计班徽,制定班训,商讨班级格言,规划班级蓝图。
班徽是班级形象的标志,班训、班级格言则时刻激励着全体同学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经全体同学设计、建议、民主投票、修改,选出我们班的班徽是:一轮新月 。(陈晓玥、刘瑜琎),班训是:博学睿思,勤勉致知(许怡欣)。班级格言:展开一双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搭乘理想之帆,携梦一同远航(孙韵婷,刘育溪)。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各项事务顺利展开的有力保障。初一的半年时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制度管理体制。如:在班内各项决策中采取全班民主选举制度,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量化管理制度,对纪律的监督采取小组管理制度,对作业采取小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三位一体综合管理制度,对班级与家长的交流采取周反馈制度,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元智能评价制度,所有这些,都使班级成为一个民主、有序、自律的整体。
同时,我们班自进入初一以来,我们班获得了:军训会操表演第一名、军训歌咏比赛第一名、运动会精神文明班集体、运动会跳大摇绳比赛第一名、卫生先进班集体、校班集体标兵等称号,并且连续每周都被评为量化管理先进班集体。所有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集体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实践中的反思
1、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引导性。
根据学校出台的多元智能评价办法,结合班级特点,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很多奖项,用来表扬学生一学期来的优良表现。反思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在学期之初,在光荣榜上提前出示半学期的所有奖项,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向着某个方面努力。采取这种方式比起到期末再出示奖项评选,会更有效,更有目的性、引导性。
2、评价应因人而设,因事而设,因班而设。
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
展。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应该是尽量多元的、全方位的,力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信。据此,我认为,对于某些评价应因人而设,因事而设。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内向的同学,应多给他们提供表扬的机会、展现的机会,以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另外,对于班级学生的整体性评价、一些奖项的设置需要并根据班级的具体需要,与时俱进。如:初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我在班中设立了最具才气奖、热爱公物奖、最热爱集体奖、最具潜力奖、最具人气奖、最佳搭档奖 最佳合作小组、体育之星、努力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特长之星。而进入初二我却特别设置了:积极发言奖(6人)、积极研讨奖(4人)、不耻下问奖(4人)、学习小雷锋奖(4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班内努力向上、不耻下问、积极研讨的学习气氛。
3、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经历,感悟收获。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所有的建设、所有的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而展开,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班级文化的建设、构成过程,在参与中体会,实践中成长,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如:班徽的设计需要集中全班的智慧,这样设计出来才有意义,班规、班纪、班级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这样出来的条文才会有效,才更有制约力。
4、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每周一,学校教导处都会在发放周计划的同时向全体老师推荐一篇精美的文章;每周校图书馆都会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每到放假,我们班的班委都会列出:“初一、7班十大推荐书目”,在家长会时向家长、学生推荐,引导家长、学生阅读的方向。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发展。
我想班级好比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个平台。良好的班级文化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全班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土壤。它是旗帜,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它是战鼓,鼓舞着同学们学习的士气;它是风帆,激励着学子们前进的步伐。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就是他的枝、他的叶,只要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那么整棵大树就会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一、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因而可以说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初中生活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相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各方面能力,从而为教育、教学的顺利展开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力的保障。
1、建立书香班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班内的书柜、文苑、英语沙龙等专栏的设置使班集体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
(1)班级书柜。我们班的书柜存书89册,虽然数目不多,但本本都是每一位同学向班内隆重推荐的自己最喜爱的读本,每一本都附有推荐学生特意写的推荐信,本本都是精品。初一新生入学之后,除了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阅读课外,班中明确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必须阅读至少半小时,并且定期与家长交流,这样既促进学生、家长的互相了解,又充实了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
(2)文苑。我们班的“文苑”美文欣赏是每个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雷打不动的活动。即:每周安排一个学习小组(4人组成)组织一次班会,选定一个话题,向大家推荐6篇精美的文章,用稿纸精心书写,然后在班会上有组织的向全班同学推荐、朗读,和大家一同欣赏、点评。班会结束后,所有文章贴在班级的“文苑”专栏,供大家阅读、回味,如果有同学能给据这些文章写出读后感或分析、点评,经班委阅读认可后可根据优劣,在班级量化管理栏内给予加分奖励。
(3)英语沙龙。我们班特意在班中设立了英语沙龙专栏,其中包含:学法介绍、短文欣赏,作文剖析。前者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而后者“作文剖析”则需要全体同学参与。做法如下:每周安排全班45位同学根据刚学的语法、语句选定一个主题(由英语课代表确定),每人分别在周一、周三写出一篇英语作文,在英语PK台专栏内公示。让后发动全班同学纠错,每发现一个错误就在原文中圈出,用双色笔改正,然后在旁边签名。如果经检验修改正确,则可通过学习委员申请加分奖励。
2、利用团队活动,加强德育培养,规划学生人生。
(1)心理班会。初中生活中,每周的主题班会对孩子思想、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这半年来,学校在心里班会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请专家进校举行讲座、培训、指导;请心理老师出示示范课;所有班主任选定主题,搜集素材,商讨心理班会的授课过程;部分班主任出示研究课,课后反思、分析……。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尝试与研究,在增长了自身在学生心里辅导方面的理论、技能的同时,极大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家长会亲情互动。上半年期末,学校组织了一次有有意义的“亲情互动活动”,让每位学生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内容自定,并积极鼓励家长回信.在学生允许的情况下,我和全体同学利用一节班会共同学习了其中几篇回信,那一天,我们全班同学包括我眼中泪光闪亮。之后,亲情互动成了我们班每半个学期的一个固定的主题。学农回来给父母做一顿饭、母亲节给妈妈献上一首歌、到社区敬老院慰问演出……。父爱、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每位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成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孩子的发展都能想方设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作为班主任,如果能积极引导、多交流、多配合的话,家长或许能起到最好的教育与督促作用。
3、利用文体活动,展示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
初中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使同学们的身体越来越强壮,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乐器比赛、卡拉OK比赛、帆船知识竞赛、集体舞比赛、大合唱比赛……班内的同学从来都是踊跃参加。当然,成果也是很显著的,半年时间便有相当数量的同学分别在校、区获奖。
同时,教室内先进的多媒体配置为班级的各种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每两个周一次的影视欣赏,让学生过足了大片瘾;每天中午1:10—1:30的音乐欣赏,引导着学生飞翔在艺术的殿堂……
4、设计班徽,制定班训,商讨班级格言,规划班级蓝图。
班徽是班级形象的标志,班训、班级格言则时刻激励着全体同学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经全体同学设计、建议、民主投票、修改,选出我们班的班徽是:一轮新月 。(陈晓玥、刘瑜琎),班训是:博学睿思,勤勉致知(许怡欣)。班级格言:展开一双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搭乘理想之帆,携梦一同远航(孙韵婷,刘育溪)。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各项事务顺利展开的有力保障。初一的半年时间,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制度管理体制。如:在班内各项决策中采取全班民主选举制度,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量化管理制度,对纪律的监督采取小组管理制度,对作业采取小组长、课代表、学习委员三位一体综合管理制度,对班级与家长的交流采取周反馈制度,对学生的评价采取多元智能评价制度,所有这些,都使班级成为一个民主、有序、自律的整体。
同时,我们班自进入初一以来,我们班获得了:军训会操表演第一名、军训歌咏比赛第一名、运动会精神文明班集体、运动会跳大摇绳比赛第一名、卫生先进班集体、校班集体标兵等称号,并且连续每周都被评为量化管理先进班集体。所有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集体充满热爱,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实践中的反思
1、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引导性。
根据学校出台的多元智能评价办法,结合班级特点,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我在班级中设立了很多奖项,用来表扬学生一学期来的优良表现。反思一年来的实践,我认为在学期之初,在光荣榜上提前出示半学期的所有奖项,引导学生确定目标,向着某个方面努力。采取这种方式比起到期末再出示奖项评选,会更有效,更有目的性、引导性。
2、评价应因人而设,因事而设,因班而设。
每位学生都同时拥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去,从而使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
展。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应该是尽量多元的、全方位的,力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实现个人的价值,使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的自信。据此,我认为,对于某些评价应因人而设,因事而设。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内向的同学,应多给他们提供表扬的机会、展现的机会,以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另外,对于班级学生的整体性评价、一些奖项的设置需要并根据班级的具体需要,与时俱进。如:初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我在班中设立了最具才气奖、热爱公物奖、最热爱集体奖、最具潜力奖、最具人气奖、最佳搭档奖 最佳合作小组、体育之星、努力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特长之星。而进入初二我却特别设置了:积极发言奖(6人)、积极研讨奖(4人)、不耻下问奖(4人)、学习小雷锋奖(4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班内努力向上、不耻下问、积极研讨的学习气氛。
3、学生的自主参与,过程经历,感悟收获。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所有的建设、所有的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而展开,重在引导学生经历班级文化的建设、构成过程,在参与中体会,实践中成长,体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如:班徽的设计需要集中全班的智慧,这样设计出来才有意义,班规、班纪、班级制度的建立都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这样出来的条文才会有效,才更有制约力。
4、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每周一,学校教导处都会在发放周计划的同时向全体老师推荐一篇精美的文章;每周校图书馆都会向学生推荐一本书;每到放假,我们班的班委都会列出:“初一、7班十大推荐书目”,在家长会时向家长、学生推荐,引导家长、学生阅读的方向。所有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的发展。
我想班级好比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个平台。良好的班级文化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全班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土壤。它是旗帜,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它是战鼓,鼓舞着同学们学习的士气;它是风帆,激励着学子们前进的步伐。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就是他的枝、他的叶,只要它的每一片枝叶都能能吸纳阳光,吞吐精气,那么整棵大树就会蓬蓬勃勃,焕发出无限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