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文明教育的渗透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地球上的生态危机已经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关于生态文明而进行的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环。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督促和引导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教育的定义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明素质来教育人们积极参与改善人与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来。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下:关于生态经济、政治、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含义有两点: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对全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专门在学校课程或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文章所探讨的生态文明教育是第二种。
  2.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不惜开展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进行粗暴的开发,这些行为无疑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快了生态系统退化的速度,严重破坏了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根据调查发现,我国每年由于生态系统遭到人为破坏而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上千亿元。可想而知,我国生态系统已经遭受到了多大的破坏,自然环境亟待改善。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对我国生态环境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严重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整个社会统筹、协调、全面发展。而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在学习中是否形成和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非常重要。
  (3)提高初中生生态文明素质。当我们在初中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乱扔垃圾、踩踏草地的现象时,就应该知道,部分初中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非常低的。如今,学生才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广大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是衡量国家生态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当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也是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环,同时也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国家的发展在他们身上延续,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挂钩。
  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没有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学生学习的基础。然而在急需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当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却缺乏对这一方面的系统性的知识介绍。根据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一些观察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些教材中对生态文明知识的阐述都是分散的,并且都是从宏观上讲述一些理论知识,乏味不说,还很难引起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重视。
  (2)初中生生态文明素质不高。此前一些学者也针对初中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做过一些调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看见水龙头没关而主动关水龙头的学生只有27%。在关于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问题下,大多数学生表示知道这会破坏环境,但仍然有逾一半的学生在使用。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并没有将这一意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去,造成了他们生态文明素质偏低的现象。
  (3)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注重实践。这几乎是所有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的通病。目前在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教师就生态文明的观点在教室里对着学生侃侃而谈,却不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样的口头说教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还很有可能让学生们感到反感,根本起不到培养初中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桂娟.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王运钦.思想品德课与生态文明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3(10).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后港中学)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主要途径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生态课堂”指的是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职业教育,现今大多数职业学院都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适应现在的职
文章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以及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丰富的课堂教学场景以及开展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等教学建议。
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实物引入课堂,激活学生观察的欲望,产生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设情感场景,让学生体验;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扩充
历史是过去了的东西,存在于遥远的时空。历史课也成了学生眼中枯燥的代名词,冗长而乏味。课改前的历史课,老师大多是言之凿凿,口若悬河地讲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朝代的更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公开课如何上得扎实而又精彩,是广大语文老师们关注度较高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湖南一位老师的课多次送培到县展示,每到一处轰动一处,听课老师觉得这样的习作指导才叫真指导,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1营造良好氛围,激发思维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这说明学习氛围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微笑的面容、慈祥的目光、亲切的话语能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心里的安
高考中的书面表达是学生得分较低.难度较大的题型。它是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手段.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并且是难度最大的技能。它属于主观性试题.在高考中不管试题的变化有多大,书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