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比较,以心征知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手段日渐发达,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们也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去感受、接触不同特色的文化。
  在接触不同国家的音乐后,我们发现自己对于“中国味”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对“中国味”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文化方面,也体现在对其他各类事物的认知上。因此我认为,要获得对于事物本质的领悟与理解,我们要博览比较,以心征知。
  想要准确认识事物,其先决条件便是博览。拓宽视野才可不受束缚。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便提到,读书先要博览,医学、美术、杂文、传记等各方面都要涉及,由此再找到自己可受益的书籍精读思考。可见,只有接触到足够多的事物,才能发现不同,从而在心中明确自己的需求。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世界上几乎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我们永远不能通过一个孤立的事物而真正了解其本质,必须通过与他者比较辨析。就像中国风的音乐,与西方爵士相比,多了分平缓悠扬;与印度舞曲相比,多了分清丽雅致……在不断比较中,中国味的特点才越发明显。因而,只有我们了解了更多事物后,才可深刻分辨其异同,知其道理。
  当然,我们更要学会如何将比较的结果加以实践应用。我们在广泛接触其他事物时要提炼出其关键或特点,再与自身进行比较,强化突出自身的特点。当我们聆听异域音乐后,可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创新,在其中添加新元素,如现在越来越流行的电子中国风,或者唢呐等传统乐器与管弦乐的结合,在创新时既突出传统风格,也使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又如接触了色彩丰富的油画后,我们才更体会到中国画留白之淡雅,从而在绘画过程中加强其特色,在宣传传统文化时便可使大家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此外,在广泛接触同类事物时,我们必须注意避免受其影响过甚。因此,我们要具备坚定的立场、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在博覽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忘却初心。同时要学会选择比较的对象,这样才有比较的价值。比较对象并非多多益善,还需要把宝贵的精力放在深入研究自身特色上。
  因此,在认识“中国味”乃至认识事物时,我们不该故步自封,而应博览之,比较之,以心征知。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审题准确、观点鲜明的文章。作者将认知的过程分为博览、比较、实践应用三个步骤,体现了较强的与材料对话的能力。行文过程中能较好地对应这三个层次展开,结构清晰。“当然”一段中,事例新颖,具有说服力。倒数第二段对观点的补充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从博览时需要具备的能力谈到比较对象的选择,可见作者思维缜密。
  需要指出的是文章题目及观点都提到了一个词———以心征知。何谓“以心征知”?对于一个在文章中起到关键作用且不为大家熟知的词,作者未给出明确定义,也未在分析中加以阐述,这是本文说理上的一处缺陷。(谭荣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做好对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生活与课堂之间的合理融入,这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更给学生带来了新颖的学习体验。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基础,分别从课前导入、课堂教学、课堂训练几个方面对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模式予以讨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法;生活   在初中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提升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关键学科。纵观道德与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和课外兴趣培养,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日常教学和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和良好品德的培养相对不足。为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路径,本文以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为起点,对当前小学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从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观念改变等角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新时代,我们当扬民族精神,树英雄之风,让民族之魂、英雄之风的大树日益强壮。  英雄风是一个民族的支柱,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且望我们生活中的美好,皆为无数英雄付出以得。若无英雄之风,何来如今幸福生活?若无英雄之风,国家又何以不断发展走向光明未来?  “当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更感觉到故乡跟自己是血脉相连的。”莫言曾写道。诚哉斯言,正因无数与民
摘 要:尽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所占课时不多,但是要上好这一课程,还需要教师的巧引妙导。但在现实中,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能力培养难以差强人意,教师缺乏对学生道德实践的深入引导,从而挖掘不出活动主题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对德育实践活动教学中的主题选择做一探究。   关键词:德育实践活动;主题;选择   尽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所占课时不多,但是要上好这一课程,还需要教师的巧引妙导,但现实中,学生在实践活动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先学后教”是一种现代的新型的教学理念,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导学单;美;学习潜能;最后一公里   《发现家乡的美》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小课题。本课题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亲近家乡,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中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
摘 要:在低段的写话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低段表达训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表达潜能并找回表达的乐趣。  关键词:演示工具;交流工具;资源环境;乐于表达  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还原生活,唤醒真实情感,让写话教学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成为与生活交流、与生命交流的平台,返璞归真,正本清源,让孩子们能够从多角度去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的多彩,实现创意地表达,从而写出自我的个性。
日前,广西作家东西长篇小说《篡改的命》俄文版由俄罗斯圣彼得堡里昂出版社出版。这是继中文、越南文、瑞典文等版本之后的又一被翻译文本。小说一经出炉,受到俄罗斯当地读者关注。目前,由该小说改编的剧本也已完成,今年下半年将由著名导演陈建斌执导拍摄。《篡改的命》讲述的是一名农村高考落榜生揣着一个农村家庭的希望,进城“改变命运”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汪长尺被老父亲寄予厚望,在高考录取被人“掉包”后,想方设法进
摘 要:明清两代戏曲批评对《焚香记》传奇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批评态度。明代批评家虽然指出过《焚香记》的缺点,但总体上仍肯定其艺术成就,清代戏曲批评家对《焚香记》传奇的评论变为“抄袭”“关目雷同”的否定评价。明清戏曲批评对《焚香记》态度变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戏曲的批评主体不同,二是不同理论思潮的影响。此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剥除《焚香记》传奇身上“翻案”“雷同”的标签化评价,更加准确地把握它的戏曲批评史历程
摘 要:世界名剧是探索戏剧之路上的明灯,本文试图以重读《麦克白》为起点,重新遨游世界名剧之海。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两个悲剧人物形象,剧作家莎士比亚成功地刻画出了这对夫妻性格的复杂性。本文将逐一对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把握这悲剧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点。  关键词:莎士比亚 麦克白 麦克白夫人 人物性格  重读世界名剧,复活自身的内在审美能力。  2017年是中
从黄瓜、西红柿到莴笋、菠菜,从大蒜到辣椒,现如今,中国百姓菜篮子里的蔬菜可谓品种繁多。殊不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吃到的许多蔬菜并非中国原产,而是引进的“外国蔬菜”。  汉代“重口味”: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中国人开始批量引进外国蔬菜,始于秦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时最为突出,著名外交家张骞经“丝绸之路”,从西域带回了一批果蔬新品,大蒜、胡荽(香菜)、苜蓿、胡瓜(黄瓜)、胡豆(蚕豆)等,都是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