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泛素化修饰OGG1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作用

来源 :眼科新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739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E3泛素连接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介导的碱基切除修复蛋白8-氧代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发生过程中的泛素化降解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OGG1的泛素化修饰及其与SKP2的结合能力.采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构建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过表达模型细胞中S KP2的蛋白表达.通过转染SKP2质粒,增加SKP2的表达并观察细胞中OGG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OGG1蛋白存在泛素化修饰.UbiBrowser软件预测能与OGG1结合的潜在E3泛素连接酶,并通过免疫沉淀实验证明SKP2与OGG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氧化损伤环境下,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表达出现先下降后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中UVB照射10 min时SKP2表达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组和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SK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007、0.920±0.008和1.330±0.020,与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SK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空白对照组、UVB组、UVB+转染空载质粒组和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细胞中OGG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5±0.01、5.05±0.16、5.20±0.07和3.83±0.10;与UVB+转染空载质粒组相比,UVB+转染SKP2过表达质粒组SRA01/04细胞中OGG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3泛素连接酶SKP2能够促进OGG1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内部损伤性DNA的累积,从而导致ARC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iERM患者(iERM组)25例(27眼)和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23例(25眼)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房水,运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对房水中48种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分析i E RM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
目的 探讨miR-146a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对数生长期的HRMEC,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渗组、高糖组、阴性对照组、miR-146a mimics组、miR-146a mimics+IL-17A组.正常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4 h,高渗组细胞用含5.5 mmol·L-1 D-葡萄糖和50 mmol·L-1甘露醇的培养基培养24 h;其余各组细胞先用含30 mmol·L-1 D-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2
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4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藏红花素治疗组.模型组和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建立RIRI模型,藏红花素治疗组小鼠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50 mg·kg-1藏红花素.RIRI后14 d,视网膜铺片染色比较各组小鼠RGC密度差异.RIRI后24 h,HE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差异.于RIRI后不同时间点(0 h、3 h、6 h、9 h、12 h、15 h)取各组小鼠
目的 评价伴有系统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和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诊断为白内障并伴有系统性疾病且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401例(499眼)为研究对象,加强术前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并分析眼部并发症与系统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BCVA较术前提高者481眼(96.39%),不变者12眼(
目的 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和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评估玻璃体内注药术(IVI)术前应用不同浓度(5.0 g·L-1、2.5 g·L-1)聚维酮碘(PVI)消毒结膜囊不同时间(3 min、1 min)对眼表组织和结膜囊抗菌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IVI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患者60例(60眼),术前根据PVI浓度及作用时间随机分为A组(5.0 g·L-1,3 min)、B组(5.0 g·L-1,1 min)、C组(2.5 g·L-1,3 min)、D组(2.5 g·L-1,1 min),每组15例.应用O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囊膜移植治疗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共15例(15眼).使用OCT评估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 15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黄斑裂孔完全愈合,2例患者黄斑裂孔未愈合.未愈合者均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黄斑裂孔愈合的患者未见裂孔再开放,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