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两记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罗岩记
  知道苍山有波罗岩,缘于《徐霞客游记》。苍山景点多,感通寺,清碧溪、中和寺,龙、凤眼洞,七龙女池、无为寺等,俱在近山,游者众多,就连僻处深山的花甸坝,高近峰顶的洗马潭,也有不少人到过。我七十年代末聆教于先生赵橹,先生罹难期间,曾数年在花甸坝开荒种地,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花甸的散文,《牧羊歌》、《山里人家》、《磨刀石》、《天门》……那时他刚平反,这些美丽的文字是抄写在一本硬皮笔记本里的,尚未发表过,那遒劲挺健的钢笔字,一如先生刚直的人格。因为喜欢其秀劲的钢笔书法,更钦佩其典雅的文笔,有些篇章我甚至认真抄写过。至今我依然认为,那是描写苍山的最好的文字,是先生磨难中的倾心之作。在《天门》一文中,他也提到了波罗岩。
  波罗岩,这富于禅意的名称,一走进我的心里,就难以割舍,挥之不去,成为我一直想要去探寻的心结。和人的交往一样,对一个地方的结识,也要缘分,在大理求学四年,到过苍山的很多景点,就连洗马潭,也曾徒步上去过。如今,回大理也近二十年了。但一直没有机会去一次。这是我许多山水债中的唯一难以偿还的。十多年来的痛风,使我的行动受到限制,爬山对我来说已是畏途。也许是机缘未尽,无意中,我竞得以亲近波罗岩,了却多年夙愿。
  丙寅三月,与妻游感通寺,大殿前,得见尚未凋谢的红玉兰,在写韵楼后园中,木莲洁白的残朵依然灿烂枝头,此花似乎徐霞客曾经见过,其时称龙女树,不知是否。每次来感通寺,必谒担当灵塔。霞客游滇,经人介绍与担当结识,在担当故乡晋宁二十余日,两人诗文唱和,遂成知交。担当诗书画三绝,也曾游历许多名山大川,因功名失意,后剃度水目,结庵鸡足,讲经鹤庆龙华寺数载,晚年驻足苍山感通寺,圆寂后瘗骨于此。担当大师最终选择感通寺作为终老之地,是缘他对苍山的挚爱,这从他为感通寺撰写的对联可以得知:
  西南览胜无双地,
  苍洱驰名第一峰。
  不知担当有没有去过波罗岩。
  从感通寺出来,有路通往寺南。说有新建的寺庙。往南不远,果然见一座崭新的庙宇赫然于山洼,橘黄色的琉璃瓦,雪白的院墙,殿、庑、廊、厢一应俱全。墙外尚有一些建筑垃圾未及清理。庙旁有路通向深山,路宽。有拖拉机的辙印。心想这条路莫非就是通向波罗岩的,于是循路上山。只见两边森林茂密。《徐霞客游记》中有纪游波罗岩一段云:“……离寺(感通寺)即无树,其山童然……”可见三百多年前,感通寺后的苍山一片荒芜,如今。恢复的植被已密不可钻。除了这条人工修筑的路,只有山脊上有一条村人进山伐竹采药的小路依稀可辨。进得深山,在路边的树丛问,偶尔有腥红的野山茶花娇艳在葱郁的树林中,真是赏心悦目。让人想起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境。不时有不知名的小鸟清脆的啼鸣,这花,这鸟,给人以莫名的寂寞。到了海拔约两千五六百米时,路转向西南,不远便见一小溪,流水澄澈,汩汩于草莽问。溪边放有一个彩花细瓷碗。应该是给路人饮水用的。奇怪的是,溪旁有一拱桥,精致可行,却建在平地上,名曰:“奈何桥”,传说中的奈何桥是在黄泉路上的,桥取此名,不知何意。往南不远,大路尽头,有一块平地,可供车辆掉头。此后,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往南而去。从小路往南不远,就见一亭立于路边,过亭沿石板路数十米,便到了波罗岩。
  波罗岩是旻溪山谷深处的一堵面南的崖壁,高、宽均约十数丈,崖下平旷,新筑有庙宇,山门外是一条狭窄的路,站在路边向下俯瞰,一道数百米的陡坡,一直延伸至曼溪谷底,溪谷对面的山崖,陡峭险峻,环顾山谷四周,苍松翠柏,蓊郁丰茂,三月的阳光洒满山谷。如翠玉的杯子注满透明的酒浆。让人不饮而醉。东面的谷缝间。可见洱海碧蓝的波光闪烁。进得山门,只见波罗岩下的大殿,坐北朝南,东西两厢各是三问楼房,正殿前有一碑,记载了庙宇修造的经过。原来,这庙宇是太和村的医师段洪光捐资所建,段医生为滇西名医,早年供职于国军,回乡后一直悬壶乡村,犹擅治胃病,名扬南滇,后开中药厂,得以致富。九十年代中,医师探知苍山深处之波罗岩。见其林木幽深。悬崖险峻,且有岩泉滴沥,结庐于此,已然神仙。干脆一不作二不休,投以巨资,开山修路,运来水泥砖瓦,延请工匠,建成完整宏丽的庙宇。此前的波罗岩,只是一片荒废的弃地。徐霞客游记里所说的:“……崖之西,有僧构室三楹,庭前叠石明净,引水一龛,贮崖石下,亦饶幽人之致……”游纪中所说的三问僧室,早已废圮,只有西厢房里头,崖壁间的泉水,依然流淌。只是我们来时,值三月旱季,崖间流水,仅细细一线,却晶莹透澈,淅沥注入石龛,另有一处,崖间水滴,三五下坠,叮咚悦耳,如鸣琴然。东厢房的边的崖壁上,有一岩洞。沿木梯上去,可看见洞中刚好能容一人睡卧,据说曾有僧人住过。崖下有菜园,胡乱种了些豌豆苗之类的小菜。想这高山深处,买菜不便,菜园是断不能少的。那彻夜滴沥的泉水,也正好可以浇园。可惜庙宇建成不久,段医师便仙逝。他未能享受这份仙家清静,但能给后人留下这庙宇。使来波罗岩探幽寻趣的游客。有炊饮休闲之所,也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世间有几人能做到呢。
  守庙的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精神矍铄,说是段医师的太和村里的亲戚。他热情地给我们沏茶,那岩泉之水,果然清冽甘醇,远胜矿泉。有一年轻妇女,也是太和村的,是请来做饭的,她脚勤手快,把庙宇里外打扫得纤尘不染。和老人闲聊了不一会,来了一群中年男子,讲白族话,是专门来打牌吃饭的。他们一来,年轻女人就忙开了。老人也起身去招呼他们去了。我们临别时,要给老人茶水钱,可他不肯收,说是已经捐了功德,就不收茶水钱了。告别老人,我们就沿原路下山了。
  桃溪记
  想不到,苍山脚下还有这样美妙的去处。
  我说的是桃溪。桃溪,听名字就叫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春天,桃花流水,落英缤纷;秋天,“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冬天,“清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苍山十八溪,最有名的是清碧溪。因徐霞客去过,写入了游记。历代的文人墨客也就爱去,也写了许多的诗文。有一副对联写得好:   道由白云尽,春随清溪长。
  幽静的山谷。清澈的碧潭,前几年。有人在潭边莫名其妙地放了一尊观音像,还有人在溪谷中修了一个硕大的象棋盘。石头打制的棋子一个少说也有几百斤,凡人如何下得?生生把烂柯山的神话做成不伦不类的东西。倒不如多盖几个亭子,摆几副真棋,让来玩的擅弈者杀上几盘。自从修通了缆车索道,又是玉带路的起点。清碧溪成了现代旅游的景点,本来,峡谷幽处,人们赏的是林泉之美,图的是宁静清幽,现在热闹得像赶庙会,了无山林溪谷的野趣,再美的景,也糟蹋了。
  而桃溪不是。因为少为人知,现在的桃溪依然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美丽幽僻,是尘世之外的一个清静去处。近在咫尺的苍山,总会给人出其不意的惊喜,流落大理有二十余年了,一直不知道有桃溪。更不知桃溪就在三塔的后面,崇圣寺的左边。原来的桃溪,是三文笔村的茶山,林问溪畔,数十亩茶园,几间石屋。隐藏在山谷中,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园荒废,石屋破损,桃溪如村姑沦落,花容失色。几乎被人忘却。大有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境地。此时,一位早年离开三塔下的村庄,在省城的政界打拼多年。且小有成就的汉子,终于厌倦了官场的嘈杂和尘世的喧嚣,回到了苍山脚下的故乡,承包下这几近废弃的茶园,借了他在官场多年织就的人气,和他诚实坦率的性格,一些生意场上的朋友,纷纷前来投资,于是,这荒圮的废园终于有了生气,一幢幢精美的小别墅在林壑间悄然矗立。破旧的石屋也装修成现代化的标间,饭馆、茶楼、娱乐室一应俱全。茶园也重新焕发了青春,碧绿的茶畦,层层延伸至山谷深处。茶园北边,一条从桃溪引来的沟渠。清澈的泉水顺着左边的山脚一直流到石屋旁边。形成碧潭。这里有飞溅的瀑布。转动的水车。便于灌溉的菜园。沿石屋和连排别墅下转,是一片桃林,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才是桃溪真正的题意所在。
  桃溪谷的两边,是林木蓊郁的山梁。溪中多石,流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时大时小。但总是清澈可人,顺流而上,小路尽头,有巨石堰塞,路不可通。溪水从石缝问流下。形成碧潭。这里山林四合。即使炎夏亦凉意逼人。而在山谷下端,一片松林,把山谷封了个严严实实。只是一条可走汽车的土路,婉转绕出谷中。难怪近在数里远的千年古城,每天上万的游客,竞不知有此桃溪幽谷。只是,近年来才陆续有单位在节假日。把这里当了农家乐,约了来此消闲。殊不知这里甚至可以接待大型的旅游团队。如果有自驾游的人家,可以来这里住上一段日子,赏林泉之幽,品野蔬之美,寂寞了,数里外就是繁华的街市。烦恼了,来此独享山林的清静。咫尺之间,来往于尘俗与世外,开车只是几分钟的时间,此等妙境,何处可觅?
  无论是在别墅的楼上还是茶室的屋顶平台,都可以望见碧蓝的洱海和大理坝子里的平畴沃野。田园村舍,那仿佛触手可及的人间烟火和近在咫尺的崇圣寺的暮鼓晨钟,都会给你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时,一杯清茶,一卷诗书,独享的惬意,是奔忙的人生难得的美好时光。
  中国的山水文化和历代的隐逸者总脱不了干系。传说中的隐者多为世外高人,无论是山水诗的祖师爷陶渊明。还是虽然做过高官。却始终不忘山水林泉的王维。他们避世隐居的理由。不外乎远离尘世,寄情山水。只有在山水自然的环境中方能畅其情怀,其心性才能得其所哉。在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内容里,除了表达隐逸志趣的诗文外,还有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中国画以山水为正宗。这与中国历代隐逸文人的山水情结有关。中国画中的山水,讲究可居、可游、可读、可赏,高山幽谷间,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远山近树,以充满诗意的画境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而桃溪谷,具备了所有这些优点。古之隐者已也。而今已无真正的隐逸者。很多现代人离不开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现代的乡村,也大多被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络所覆盖。但于尘世的喧嚣感到厌烦的时候。人们也会去寻找片刻的宁静。桃溪就为这提供了一切的可能。
  桃溪谷,也有数字电视。有互联网络,有现代化的住宿设施,这幽深的山谷,清澈的流泉,茂密的森林,青青的茶园,古老石屋,现代别墅,是一方承载了中国山水隐逸文化最理想的境地。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与扩大,初中语文教学也得到了相当大的突破,尤其是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来越注重。可在现实的讲课活动中始终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并且急需得到解决。叶圣陶曾先生经说过:“多读作品,必将能驾驭文字。”在文章中主要是对新课改下语文阅读的教学实施分析,寻找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同时为此做出解答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随着新课
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因具有资源储备丰富、合成工艺简单、安全无毒等优点,是钴酸锂的替代材料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但锰酸锂正极材料存在高温(特别是50-60℃)循环性能差、Mn离子
为突出新课改,努力达到新课标所要求的目标,我们全体高一教师一直在摸索教学思路。我在吸取以前的教学心得基础上,本学期大胆尝试这样几点:  一、每节课开始进行学生的on duty环节  学生按学号顺序自己课前书写英语短文,不限定题材和体裁,但限定篇幅。必要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并加以指导,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用词错误。该学生根据所写内容设定1-2个问题供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理解回答。比如下节课是英语课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超市游戏、饭店游戏等等,活动中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拟来熟悉
期刊
1、秋水盈盈  经历了春的好奇与惊雷  体会过夏的繁花和喧嚣  一株一株的植物自觉或不自觉  安静下来  在秋阳的光照下  坐果生息修炼  有的瘦了  有的肥了  而色彩一律是成熟的尊贵  黄金的稳重  他们不约而同  回归故土  只有水  浅风中坐在秋的中心的水  拥天地精华  抱日月光辉  在清秋如梦云淡风轻里  广舒长袖  在金木水火土五行兄弟中  知冷知热知高知低知深知浅  参悟中庸教化和
期刊
对大理的印象只有四个字:单纯、快意。在大理古城,你可以每分钟只走一步,没有人管你。满目望去,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让你的身心都感到干净、透彻。凉凉的风从头顶吹过,让你总感觉有金庸笔下的某位大侠从眼前一掠而过迎面向你拱手:“请问,段王爷府如何走?”  要问大理在哪里?朋友,告诉你,大理藏在彩云中,大理就在苍山下,大理就在洱海旁。  大理是个让人一提起来就神往的地方,老电影《五朵金花》说的就是在大理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