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教育创新肩负创新和革新的使命。本文阐述了教育教学创新的基本面与切入点。
【关键词】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基本面 创新切入点
进入21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行力量。教育作为各行各业的基础性工程,肩负着培育新时代需求的重任。因此,没有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其他各行各业创新的起步与革新,教育创新任重而道远,必须找到教育创新的基本面和切入点,才能更好的探索教育创新与革新,也使我们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一、教育教学创新的基本面:
(一)教育创新需要外部环境
与事情的发生与某种原因有关一样,教育创新也需要外部环境的诱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起来可以概括为: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局部因素等。进入21世纪,从国际因素来看,已具备了创新需要的环境因素,但从国内和局部地区来看,还远没有与国际接轨,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改变这一外部因素,必须要尽快改革教育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和试验就说明了这一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从全局和局部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兼顾考虑,只有加大投入和改善教育发展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缩短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才能为教育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育創新需要内部环境
如果把外部环境比作耕种的土壤的话,那么,内部环境就成立具体的阳光,雨露,气候等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的内部的育人环境了。善于育人的学校,不但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也具备软件条件,但光有这些也还不够,这其中起决定的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并且要实行长效机制,不能因为换了一届领导就要更改学校的特色管理,学校制度的修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以激励人的创新精神为原则来制定,只有学校的管理创新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才有创新的动力,教师的教学创新了,才能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和群体。管理创新最需要的是激励,没有激励的机制和氛围,再好的管理也孕育不出创新的群体和团队,没有创新的群体和团队,就没有创新的氛围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因此,创新管理就要激励为首要原则,原则上考虑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辅为宜。
(三)教育创新需要及时引导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社会急需什么,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21世纪是创新与革新速度最快的时期,社会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教育创新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在自身体制上学会找问题,尝试与革新教育手段,鼓励创新群体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及时反馈创新成果与践行成果,才能更快的把学校创办成特色的学校。具有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的团队是创办特色学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引导,只有鼓励群体教师的创新和协作,才能促成浓厚的创新的氛围,教学也会在浓厚氛围里不断形成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向学习主体传递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新奇,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他们自觉的接受新的教育模式,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与喜悦,并在成功与喜悦中进取和探索。
(四)教育创新需要及时学习
21世纪已成为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接受新的信息,才能获知我们的世界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我们在那些方面与时代拉开了差距,使我们在新的形势面前始终感到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知自己的知识的缺乏与贫瘠,促使我们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顺应时代的脉搏,对教学工作和方法做出应有的调整和改变,及时向学习主体传授新的理念与意识,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跟随时代的潮流,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打下潜在的基础,向社会输送具有潜在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教育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有兴趣,兴趣是人对最初事物的认识的时候产生的动力,如果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行动,自觉的去探索与创新,就会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偏好和特长,根据个人的偏好和特长加以及时的引导,会对个体的创新能力和理念起到有益的作用,并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和肯定他的进步与毅力,使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进一步增强信心和毅力,克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才能把他们引入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直至取得成功。
(二)大胆想象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但想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相应的事物引起联想,只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向纵深发展。敢于大胆的设想和想象,才会有新奇想法产生,产生新奇的冲动,就会有创新的欲望与实现梦想的愿望,只有具备这种强烈的渴望,个体才会把努力付诸行动。行动产生创造,创造产生创新。由此来看,大胆的想象是促使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我们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的新型人才。
(三)呵护积极
兴趣是起因,而付诸行动是个人锐意进取的表现,兴趣的进一步增强与减退,与个体兴趣的浓厚程度密切相关,也和个体意志的薄弱息息相关。因此,积极性具有不确定性,个体产生积极的一面,需要加以呵护和鼓舞。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善于培育人的人,会珍惜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在发展的过程和道路上迎难而上,而不是打消进取的念头,所以,呵护积极性就是鼓励创新的起点和举措。
(四)倡导合作
事物具有复杂性。认识事物并加以深刻的剖析和研究,对于创新新的事物具有启迪的作用,但个体因知识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不可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专业人的指点和帮助。因此,现代社会中(转下页)
【关键词】 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基本面 创新切入点
进入21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行力量。教育作为各行各业的基础性工程,肩负着培育新时代需求的重任。因此,没有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其他各行各业创新的起步与革新,教育创新任重而道远,必须找到教育创新的基本面和切入点,才能更好的探索教育创新与革新,也使我们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一、教育教学创新的基本面:
(一)教育创新需要外部环境
与事情的发生与某种原因有关一样,教育创新也需要外部环境的诱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起来可以概括为:国际因素,国内因素,局部因素等。进入21世纪,从国际因素来看,已具备了创新需要的环境因素,但从国内和局部地区来看,还远没有与国际接轨,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改变这一外部因素,必须要尽快改革教育体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和试验就说明了这一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从全局和局部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兼顾考虑,只有加大投入和改善教育发展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缩短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才能为教育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育創新需要内部环境
如果把外部环境比作耕种的土壤的话,那么,内部环境就成立具体的阳光,雨露,气候等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学校的内部的育人环境了。善于育人的学校,不但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也具备软件条件,但光有这些也还不够,这其中起决定的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因此,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并且要实行长效机制,不能因为换了一届领导就要更改学校的特色管理,学校制度的修订需要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以激励人的创新精神为原则来制定,只有学校的管理创新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才有创新的动力,教师的教学创新了,才能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和群体。管理创新最需要的是激励,没有激励的机制和氛围,再好的管理也孕育不出创新的群体和团队,没有创新的群体和团队,就没有创新的氛围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因此,创新管理就要激励为首要原则,原则上考虑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辅为宜。
(三)教育创新需要及时引导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社会急需什么,教育就应该培养什么。21世纪是创新与革新速度最快的时期,社会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教育创新要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在自身体制上学会找问题,尝试与革新教育手段,鼓励创新群体的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及时反馈创新成果与践行成果,才能更快的把学校创办成特色的学校。具有创新精神与探索精神的团队是创办特色学校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这需要学校管理层的引导,只有鼓励群体教师的创新和协作,才能促成浓厚的创新的氛围,教学也会在浓厚氛围里不断形成创新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向学习主体传递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新奇,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他们自觉的接受新的教育模式,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与喜悦,并在成功与喜悦中进取和探索。
(四)教育创新需要及时学习
21世纪已成为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接受新的信息,才能获知我们的世界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我们在那些方面与时代拉开了差距,使我们在新的形势面前始终感到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知自己的知识的缺乏与贫瘠,促使我们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顺应时代的脉搏,对教学工作和方法做出应有的调整和改变,及时向学习主体传授新的理念与意识,使他们的学习动机跟随时代的潮流,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打下潜在的基础,向社会输送具有潜在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教育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一)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人都有兴趣,兴趣是人对最初事物的认识的时候产生的动力,如果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行动,自觉的去探索与创新,就会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偏好和特长,根据个人的偏好和特长加以及时的引导,会对个体的创新能力和理念起到有益的作用,并要不失时机的鼓励和肯定他的进步与毅力,使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进一步增强信心和毅力,克服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才能把他们引入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直至取得成功。
(二)大胆想象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但想象不会凭空产生,需要相应的事物引起联想,只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向纵深发展。敢于大胆的设想和想象,才会有新奇想法产生,产生新奇的冲动,就会有创新的欲望与实现梦想的愿望,只有具备这种强烈的渴望,个体才会把努力付诸行动。行动产生创造,创造产生创新。由此来看,大胆的想象是促使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我们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的新型人才。
(三)呵护积极
兴趣是起因,而付诸行动是个人锐意进取的表现,兴趣的进一步增强与减退,与个体兴趣的浓厚程度密切相关,也和个体意志的薄弱息息相关。因此,积极性具有不确定性,个体产生积极的一面,需要加以呵护和鼓舞。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善于培育人的人,会珍惜个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在发展的过程和道路上迎难而上,而不是打消进取的念头,所以,呵护积极性就是鼓励创新的起点和举措。
(四)倡导合作
事物具有复杂性。认识事物并加以深刻的剖析和研究,对于创新新的事物具有启迪的作用,但个体因知识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不可能对事物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需要专业人的指点和帮助。因此,现代社会中(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