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数学错误”,提高教学有效性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果教师能够把错题当作一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从错题中发现数学问题、高效地探讨数学问题,并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思维方法. 当学生通过研究错题提高学习水平时,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错误
  教师在教学时会遇到一些错题,这些错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 错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错误案例,为学生创建学
  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应用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 经典的错误习题往往呈现出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一道典型的错误习题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发现习题中的错误,从而找出问题所在.
  例1?摇下面四道题,出现合并错误的有几个?
  (1)5x6 8x6=13x12;
  (2)3a 2b=5ab;
  (3)8y2-3y2=5;
  (4)6anbn-6a2nbn=0.
  有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布置上面的例1,并告诉学生这是一道错误率很高的习题,学生必须认真对待. 因为教师说这道题易错,所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学生开始认真地对待. 待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 学生报出的答案,有的是2个,有的是3个,有的是4个. 一道题不可能出现多个答案,现在发生了分歧,为什么呢?当学生产生学习疑问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来一一分析以上四个合并同类项是否正确. 首先,对于(1),部分学生认为其是错误的,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合并同类项,学生回答:合并同类项就是把相同的项合并起来.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合并同类项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翻阅课本,意识到了项合并时,不改变项本身的形式,只有系数可相加或相减,所以(1)的正确合并方式为5x6 8x6=13x6;结合这一概念,可知(2)没有同类项,它们不能合并;对于(3),合并了系数,却直接把项也减去了,这不符合合并同类项的方法;(4)没有同类项. 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合并同类项”这一概念.
  教师应用错误案例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为: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一个典型的错误习题,然后让学生意识到这道题易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挑战心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布置的习题必须具有典型性,这道题必须能说明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学生能通过探索这道题深入地理解一个概念;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概念及公式来探讨问题,这是一种引导学生把抽象的理论与具象的案例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只要教师长期应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就能从大量的错误案例中掌握数学概念.
  应用错题集,让学生探讨数学
  问题
  不同的数学错误反映出的错误层次不一样,比如“学困生”会犯的错误,学优生不会犯.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错误习题时,可以应用交流探讨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解决错误习题时出现的问题,应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索数学错题的效率.
  例2?摇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一名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习小组探索例2. 第(1)题比较简单,可以交由“学困生”完成;第(2)题与第(3)题难度适中,可由中等生完成;第(4)题难度略高,可由学优生完成. 对于第(1)题,“学困生”最常犯的错误是移项时不变号,但这一错误中等生不易犯,于是当“学困生”完成第(1)题并出现错误时,可由中等生给“学困生”讲解,并引导中等生深入浅出地说明移项变号的道理. 当中等生解决第(2)题与第(3)题出现错误时,可由学优生来讲解,对于这两题,中等生较易犯的错误为“去分母时,不能达到每一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其中第(3)题尤其容易犯此错. 当学优生讲解第(2)题与第(3)题时,“学困生”也可以共同学习及探讨. 当学优生解决第(4)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解题原理,然后让“学困生”与中等生结合这一原理共同思考解题中有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不同层次的学生会犯的错误不一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层次性来对待错误的习题. 教师可布置三道不同层次的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探讨,让学生研究所犯的错误. 中等生在帮助“学困生”纠错时,可以让“学困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中等生为“学困生”讲解概念的过程,其实也是自身把知识进一步内化的过程. 引导学优生为“学困生”、中等生讲解习题的教学机理也是如此. 教师应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定向地研究适合这一学习层次的错题,可以加快错题教学的速度;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及互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与启发.
  挖掘错误资源,让学生提高思
  维水平
  部分错误的习题存在关联性,学生如果孤立地看待错题,可能会忽略错题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错题,从中挖掘知识,让学生在深入挖掘问题的同时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
  例3 解方程:(1)3x 1=3(x-1);
  (2).
  这是两道非常典型的易错题. 当一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例3,很多学生解第(1)题时,发现该题最易犯的错误为移项不变号;解决第(2)问时最常犯的错误为去分母不彻底及移项不变号. 当学生都从错误的习题中获得正确答案后,学生发现第(1)题无论x为何值,等式都不成立;对于第(2)题,无论x为何值,等式都成立. 当学生觉得已经从错误的答案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1)题与第(2)题的答案表达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及相异之处呢?等式恒成立及恒不成立的规律是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才发现:ax=b形式的方程式还存在等式恒成立和恒不成立的情况. 经过分析,学生认为当a≠0时,ax=b的解为x=;而当a=0时,要分类探讨b的情况,如果b=0,则该一元一次方程恒成立,如果b≠0时,则该一元一次方程恒不成立.
  通过此次学习,学生意识到了三件事. 第一,要学会对比错题,找到错题和错题中的共性和异性,从中挖掘知识点. 第二,要学会抽象地看待数学问题,把知识点抽象化,这是深入探讨问题的要点. 第三,要学会应用数学思想探讨问题,这是学生找到问题答案的利器.
  教师在为学生呈现易错习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习题、抽象问题,并应用数学思想探讨问题. 学生如果能应用这样的方法探讨问题,就能从数学错误中挖掘出更多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知识概念并完善知识结构.
  如果教师能够把错题当作一种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就能让学生从错题中学到大量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应用错题作为创建学习情境的资源、应用錯题促成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错题中深入思考,从而提高思维水平. 只要教师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就能应用错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复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温故一遍,并辅之以练习. 温故,就是站在新的高度审视整个复习内容,从知识与技能层面、方法与思想层面,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 而练习就是要通过新的练习达到巩固旧知、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变式提升的效果.  [关键词] 复习;初中数学;章节;效率  章节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程,其价值在于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学过的内容整理与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通过进一步的练习与
[摘 要] 在问题引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问题引领“引”的功能和“启”的作用,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数学探究过程,自主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引领;教学模式  问题引领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发现、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一种“双主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
[摘 要] 线段、射线、直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本节内容是初中几何基础中的基础,起着奠基的作用. 笔者通过分析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做课例评析.  [关键词] 课堂教学;动手做数学;实录;评析  教材分析  《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是: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教科书围绕《标准》要求,设置了“议一议:走哪条路线相对近一点
[摘 要] 对于表面上纯属直线型问题的几何问题题型,抛开原始的解题思路,提取相关条件,巧添辅助圆,利用圆幂定理解题,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本文由一道竞赛题展开联想,通过几个例题来分析如何巧添辅助圆并解题.  [关键词] 辅助圆;圆幂定理;几何问题  [1992年全国联赛] 如图1,在△ABC中,AB=AC,D是底边上一点,E是线段AD上一点,且∠BED=2∠CED=∠BAC,求证:BD=2CD.
[摘 要] 学程单是集合了教师“教学案”与学生“学习案”于一身的教学合一的“教”与“学”的方案,是从关注“学生学习获得”这一基点出发来定位教师教学的. 所采用的重要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展示结论—评价并点拨评价.  [关键词] 学程单;高效;改革;初三数学一轮复习  学程单是一种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案
[摘 要]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关注其与传统教学的平衡. 基于教学实践经验,对自学与他教、议论与独学、引导与讲授等进行辨析,有助于实现这种平衡,从而让数学教学处于融合、和谐的状态,进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辨析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庚南先生基于其数十年教学经验而提出的教学
[摘 要] 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错题”教学资源,多给予学生课堂“留白”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思考、理解、内化并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错题;留白;核心素养  课堂“留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某一目标,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和解题方法,有意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自己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这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碰撞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在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这种火花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程度的加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  [关键词] 智慧碰撞;生长;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是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尤其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热情不强,应试教育迫使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与空间位置关系有关的简单命题,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空间中的一些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能用向量方法和传统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证明问题和计算问题. 若问题中有正方体、长方体、底面有一角为直角的直棱柱、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四棱锥等凡能出现三条两两垂直直线的图形,常常考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的方法求解. 要注
[摘 要] “学材再建构”源自李庾南老师提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打破教材章与节的限制,寻找每个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将相关的知识、相似的知识、相反的知识联系起来后进行单元重组、实施结构式教学的一种方法. 文章以“一次函数(1)”为例,阐述如何实施学材再建构.   [关键词] 学材再建构;学材重组;单元教学  学材再建构教学法在李老师与其团队的引领与示范中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