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效应”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其观点颇耐人寻味。它的内涵是木桶的最大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细细思来,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就说做人吧,万物之灵的人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和不足,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瑕疵和败笔,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我们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的这些“短板”视而不见,不愿设法修补和加高它,却津津乐道于自己的长板,错误地认为一俊可以遮百丑。殊不知正是那块最短的板,决定了人生的品味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的老师和学生都给自己制造了“短板”。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给学生开设的课程都是科学的,它们都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尤其是历史和语文有着不解之缘,老师只是单纯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定位在字、词、句的读写、训练上,而忽视了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其它学科的支配作用。实际上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就拿美术、音乐来说,通常被学生视为所谓的“副课”,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它们之间与语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写作中的景物描写,作者往往都会调动人的感官来描绘,像视觉和听觉,给我们勾勒出优美动人的画面。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展示了农家的田园风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摹的是边塞风情。这些意境优美的画面,同美术中的色彩和线条、音乐中的音符和旋律有同样的审美效果。语文是最讲究审美教育的,而学生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正是通过音乐、美术的学习、感悟和潜移默化而来的。如果教师只把教学的目标放在字、词、句的书写、认读上,而不用于写作实践,也就偏离了听、说、读、写中的“写”的目标,学到的东西不用之于生活实际,那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进一步说,就是学习的字再多,不会表情达意,也是枉然。就是这块板再长,也盛不了多少水。
  再说,从“读”的方面看:我们学一首诗,读一篇散文,浏览一篇小说,当然不能停留在粗浅的认字上,而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对生活的认识,才能领略到作者的用意、感情和美妙绝伦的笔法,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欣赏的目的。就教材选择的范围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生活百态、自然景观无不涉猎。这就需要一定的历史、地理背景作参照,才能深入到作品的实质和内涵,理解作者的目的和用意。有位教师在授《火烧邱少云》一课时,一位学生发问:“火能把邱少云烧死,为什么所带的枪支、弹药不爆炸呢?”老师因缺乏对课外知识的了解,无法解答学生的问题,而被凉在黑板上。正是由于这块“短板”,他的形象在学生眼里大打折扣。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平时多留心身边的生活,多了解与语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加长那块所谓的“短板”。虽不能说尽善尽美,但起码要面面俱到。
  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大多数学生虽然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但对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语文能力却不是等量齐观。有的只钟情于阅读,但懒于动手写作,视作文为畏途,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一拖再拖。书读的不少,但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有的只醉心于写作,而疏于广泛阅读和积累,日久天长,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萎缩。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并学以致用,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也符合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相辅相成的原则。如果语文学习中的顾此失彼,自设禁压,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那块“短板”,那么就会影响到一个人语文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
  作为教师,都有自己的弱项或不足,这个弱项或不足就是那块值得引起警觉的“短板”,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绊脚石。体味木桶理论,牢记“短板效应”,下功夫加高那块最短的板,这就是我们在做人、学习、工作方面所具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自求完善的能力。
  (作者简介:马桂英,女,1977年出生,回族,甘肃省合作市藏族小学一级教师。邮编:747000;详细地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人民街中路118号合作市藏族小学;电话:13893939596、13893947175;信箱:x_yaqiang@126.com)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目标指出,在教学中,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是我担任历史教师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核心提示: 高考已成为中国教育超级竞争属性的象征。  参考消息网6月8日报道 外媒称,本周末近940万学生参加中国的高考,为个人的前途而战。高考让全家人乃至全国都“手忙脚乱”。对高考的忧虑触动了中国社会的许多热点问题。  据日本外交学者网站6月7日报道,本周末近940万学生参加中国的高考。这个折磨人的、竞争激烈的、全国范围的考试将决定高中毕业生上哪所大学。高考已成为中国教育超级竞争属性的象征。  
狗大大和狗小小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大树下的房子里。狗大大有张大大的床,可以随便翻身打滚。狗小小有张软软的床,躺在上边就像是钻进妈妈的怀抱。  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傍晚,天空飘洒下雪花。狗大大打了个哈欠:“今天好冷,我们早点睡吧。”  狗小小盯着窗外,可怜巴巴地说:“外面好黑,我想跟你一起睡。”说着,狗小小爬上了狗大大的床。  过了一会儿,狗小小神神秘秘地说:“听,屋顶上有脚步声,是不是雪妖怪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老师教法的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  一、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目前,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着两种现象,就是“棒杀”与“捧杀。”  什么是“棒杀”?我认为就是在课堂上,当孩子们回答问题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就立刻满脸不高兴,甚至是一顿呵斥:“错了,站在那里。”“真是不动脑筋,乱回答。”“没有想到就别举手……”如此一来,答错的孩子满心愧疚,无地自容;正想举手的孩子立刻就打消了念头;举着手的呢,犹犹豫豫打算抽回手去。理由是孩子们怕回答问题,对了无所谓;要是错了,那肯定是
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在解答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而苦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把教育家汪广仁所说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  为
高校教材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教材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本人现就怎样搞好教材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更新观念,重视教材管理工作。  有的人认为教材管理工作就是预订、收发教材而已,只要保证课前到书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材管理水平低下,更谈不上教材建设的宏观规划。近些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清明节那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爸爸妈妈带着小米粒去祭祖扫墓。  “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呀?”小米粒纳闷地问。  爸爸解释道:“清明本来是节气,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和扫墓的习俗,形成了清明节。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回到家,爷爷戴着斗笠,正在栽种桑树。“您怎么这个时候种树呀?”小米粒问。  “下春雨,树苗长得快。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爷爷笑着说。  “小树小树,多喝点春雨,快快长
临近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  不过,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2014年开始逐渐终结。  教育部已成立转型改革联盟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
我担任数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3年,小学5年,初中17年。在每一学年的统考成绩中,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级同类班级中都名列前茅。对数学学困生的特点,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我担任的班级中,每一届最高分有95分以上的,但最低分0分也有数人。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