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的确定
建筑方格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指标的确定,主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复杂程度,且取决于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建筑定位允许误差。
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越高,对测量的要求就越高,工作量就越大。反之,精度太低,又不能满足诸建筑结构定位的精度要求。因此,确定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要考虑其合理性还要兼顾其适应性。
1.建筑结构定位限差的确定。查验区的施工顺序遵照"先地下,后地表,先结构,后安装"的原则进行。各阶段不同施工部位对放样精度要求各不相当。如桩基工程、管线开挖埋设工程、结构吊装工程等,对放样精度要求的差异很大。
为满足结构吊装工程的精度要求并考虑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决定取园内主轴线各点位在50m内误差不大于€?0mm的要求作为施工的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即:
△=10/(50000)= (1)
2.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的确定。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是建筑物竣工的最低精度要求,可理解为限差,若取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m为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的一半,即:m=△/2(2)
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包括施工误差m1,与测量误差m2两部分,即m=€薄? (3)
施工测量的任务是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定位精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现场条件的限制,要达到很高的精度是相当困难的,而应采取适当的测量方案和措施,才可能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常取测量误差为施工误差的即:
将公式(4)带入公式(3)可得:
m2=m1/ (4)
m2=m/ (5)
而测量误差m2中又包含控制测量误差m3和细部放样误差m4,即:
m2= (6)
由于控制测量观测条件好,多余观测多,其精度普遍高于放样精度,取
m4=m3 (7)
将公式(7)代入公式(6)可得
m3=m2/ (8)
由(1)(2)(5)(8)式结合可得:
m3=m/3= △/6=1/30000 (9)
由公式(9)可见,查验园区建筑方格网的相对精度应达到1/30000,方能满足整个园区施工的精度要求。为此,应按C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四等导线的要求进行设计(该等级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35000)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
二、建筑方格网的建立
1.方格网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应对整个园区的平面布置、施工总体规范、原有测量数据等相关资料有一个全部的了解。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现场勘探的地形情况,首先选择主轴线,而后选择方格网点。主轴线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园区主轴线或主要轴线一致或平行。第二,纵横轴线的长度应在建筑区域内取用最大值(纵横轴线的各个端点均应布设在场地的边界上)。第三,通视要好,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以利长期使用。第四,建筑方格网布设的图形及所选的格网点,要利于今后施工的方便,还应满足图形程度的相关要求,事先要对最弱点进行精度估标。
2.标志制作与埋设。采用强制归心装置,受诸方面条件限制,无法如愿。故我方采用了现场混凝土浇注法,浇注过程中采用震动棒进行振捣。在预布设的各网点上开挖400€?00€?00(mm)的深坑,内置300€?00€?50(mm)的钢笼一个,钢笼规格为4600(mm),采用8@100的环箍连接。标志点采用100000(mm)的钢板一块,钢板底部点焊3€?6€?50的钢筋,以利钢板与钢笼能连成一体,要求钢板的埋设平整度不超过€?,板面基本与地面平。最后做保护井,保护井采用标准砖砌制,尺寸为5000000(mm)。
3.一级导线测量。为了初放和精放方格网点,在园区内首先布设一条一级导线。一级导线应为闭合导线,作为投放格网点的控制点。考虑到方格网点的精度,导线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Leica802)观测,导线闭合差小于€?0mm,相对闭合差为1/30000,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秒。
4.方格网点的放样和测量。导线点确定之后,作为方格网点放样的控制点,则可采用极坐标法放诸网点,诸点采用木桩初步固定。接着,挖坑并现场用混凝土浇灌。浇灌前用木桩打骑马桩,而后挖坑,夯实基底,安置好网笼后采用混凝土浇注方格网点,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再次放样,并在桩面钢板上刻划临时十字,作为方格网的近似点位标志。然后用全站仪按四等导线精度进行观测,并计算出各点坐标和方格网的初步精度。
5.方格网点的归划和最终精度。将各方格网点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归划的改正值后进行改正。经检查无误后,将原来的过渡点消去,即在板上标出方格网点的最终点位。定位标定后,对方格网点再进行一次观测。通常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测量角度个边长,有四个方向的采用全方向法,方格网的垂直度不大于',边长误差不大于mm。如果超限还要调整方格网点位,重新观测。最终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建筑方格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指标的确定,主要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复杂程度,且取决于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建筑定位允许误差。
建筑方格网精度要求越高,对测量的要求就越高,工作量就越大。反之,精度太低,又不能满足诸建筑结构定位的精度要求。因此,确定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要考虑其合理性还要兼顾其适应性。
1.建筑结构定位限差的确定。查验区的施工顺序遵照"先地下,后地表,先结构,后安装"的原则进行。各阶段不同施工部位对放样精度要求各不相当。如桩基工程、管线开挖埋设工程、结构吊装工程等,对放样精度要求的差异很大。
为满足结构吊装工程的精度要求并考虑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决定取园内主轴线各点位在50m内误差不大于€?0mm的要求作为施工的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即:
△=10/(50000)= (1)
2.建筑方格网精度指标的确定。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是建筑物竣工的最低精度要求,可理解为限差,若取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m为建筑结构定位允许误差△的一半,即:m=△/2(2)
建筑结构定位中误差包括施工误差m1,与测量误差m2两部分,即m=€薄? (3)
施工测量的任务是保证建筑物的施工定位精度。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现场条件的限制,要达到很高的精度是相当困难的,而应采取适当的测量方案和措施,才可能确保测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常取测量误差为施工误差的即:
将公式(4)带入公式(3)可得:
m2=m1/ (4)
m2=m/ (5)
而测量误差m2中又包含控制测量误差m3和细部放样误差m4,即:
m2= (6)
由于控制测量观测条件好,多余观测多,其精度普遍高于放样精度,取
m4=m3 (7)
将公式(7)代入公式(6)可得
m3=m2/ (8)
由(1)(2)(5)(8)式结合可得:
m3=m/3= △/6=1/30000 (9)
由公式(9)可见,查验园区建筑方格网的相对精度应达到1/30000,方能满足整个园区施工的精度要求。为此,应按C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四等导线的要求进行设计(该等级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35000)且有一定的精度储备。
二、建筑方格网的建立
1.方格网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建筑方格网时,应对整个园区的平面布置、施工总体规范、原有测量数据等相关资料有一个全部的了解。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现场勘探的地形情况,首先选择主轴线,而后选择方格网点。主轴线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第一,主轴线原则上应与园区主轴线或主要轴线一致或平行。第二,纵横轴线的长度应在建筑区域内取用最大值(纵横轴线的各个端点均应布设在场地的边界上)。第三,通视要好,且不受土方开挖的影响,以利长期使用。第四,建筑方格网布设的图形及所选的格网点,要利于今后施工的方便,还应满足图形程度的相关要求,事先要对最弱点进行精度估标。
2.标志制作与埋设。采用强制归心装置,受诸方面条件限制,无法如愿。故我方采用了现场混凝土浇注法,浇注过程中采用震动棒进行振捣。在预布设的各网点上开挖400€?00€?00(mm)的深坑,内置300€?00€?50(mm)的钢笼一个,钢笼规格为4600(mm),采用8@100的环箍连接。标志点采用100000(mm)的钢板一块,钢板底部点焊3€?6€?50的钢筋,以利钢板与钢笼能连成一体,要求钢板的埋设平整度不超过€?,板面基本与地面平。最后做保护井,保护井采用标准砖砌制,尺寸为5000000(mm)。
3.一级导线测量。为了初放和精放方格网点,在园区内首先布设一条一级导线。一级导线应为闭合导线,作为投放格网点的控制点。考虑到方格网点的精度,导线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Leica802)观测,导线闭合差小于€?0mm,相对闭合差为1/30000,平差后的单位权中误差≤€?秒。
4.方格网点的放样和测量。导线点确定之后,作为方格网点放样的控制点,则可采用极坐标法放诸网点,诸点采用木桩初步固定。接着,挖坑并现场用混凝土浇灌。浇灌前用木桩打骑马桩,而后挖坑,夯实基底,安置好网笼后采用混凝土浇注方格网点,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再次放样,并在桩面钢板上刻划临时十字,作为方格网的近似点位标志。然后用全站仪按四等导线精度进行观测,并计算出各点坐标和方格网的初步精度。
5.方格网点的归划和最终精度。将各方格网点坐标值与设计坐标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归划的改正值后进行改正。经检查无误后,将原来的过渡点消去,即在板上标出方格网点的最终点位。定位标定后,对方格网点再进行一次观测。通常选择最佳的观测时间测量角度个边长,有四个方向的采用全方向法,方格网的垂直度不大于',边长误差不大于mm。如果超限还要调整方格网点位,重新观测。最终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