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乡村文化秀出新时代中国乡村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jo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着悠扬的歌声、欢快的乐曲,人们穿着鲜艳整齐的服装,随着动感有力的节奏在小广场跳着自编自创的广场舞,引来周围人的一片喝彩。这样的景象在全国广大乡村已经随处可见。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农村文化小廣场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了优质的文化平台,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关键词:乡村文化 文化小广场 新期待
  一、文化小广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加,人们需要更多既便捷又适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比较偏僻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还缺少统一规划、设施齐全、宽敞整洁的户外活动空间。政府应下大力气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精神,加快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实现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行政村全覆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
  二、“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
  近年来,各地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给农村群众送来高质量的“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但是,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及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程度上来看,仅仅是“送文化”下乡显然还不够。那么,如何才能够满足农村群众对“文化大餐”的渴求呢?毋庸置疑,既要“送”文化,更要“种”文化,为农村留下千千万万个自己的文艺队。
  “种”文化,就是要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文化人才。探究一些乡村之所以文化生活单调、文化活动匮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专业文艺人才。各地方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将丰盛的“文化大餐”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之外,还要在农村“种”文化,结合实际为农村培养本土文化人才队伍。要通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机会,与农村结成文化帮扶对子,通过短期培训、长期培养以及定点委培等多种方式培养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帮他们组建文艺宣传队伍,真正为广大农村留下一支支“本土自己”的文艺队。
  “种”文化,就是要为农村打造更多的文化产业。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是一种输血的方式,只能解一时之需,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生活长期处于“贫血”的状况,无法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长期渴求。因此,要想真正解决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除了解决好人才短缺问题之外,还要培育和激活更多的农村文化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专项预算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送”文化只能解一时之需,绝非长久之计。“种”文化才能留下“本土自己”的文艺队,不断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和热切期盼,真正让农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种”文化还需要“秀”文化
  农村文化小广场的建成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小广场已成为群众享受文化大餐、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精神家园,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欢声笑语,更以其开放性、独特性等特点,成为群众休闲娱乐、传播文明新风和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场所。
  “秀”文化就是以多种形式展示农村文化生活。随着广场活动的增多,在文化志愿者长期培养以及定点委培下,“种”文化开花结果,涌现出代表本土特色的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节目,广大农民在政府部门搭建的平台上尽情歌颂党的政策,充分表达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向往。长期支持鼓励民间文化艺人、乡村文化能人创作贴近生活、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在文化志愿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使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普及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和艺术修养。
  四、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包括: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人才振兴,激励各类人才大显身手;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组织振兴,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送文化”送到农民心里,“种文化”种出繁荣的乡村文化新天地,“秀”文化秀出新时代的中国乡村。
  (作者简介:朴庆浩,男,本科,辽源市群众艺术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徐文)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国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其中,图书馆是人们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为人们提供了知识服务的功能。本文以知识服务功能为切入点,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提供知识服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法。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服务 方法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们不仅仅有物质需求,对文化环境等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人民的需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科技不断涌现出来,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图书馆作为人类文化信息的中心,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也顺应时代潮流,尝试着引入“互联网+”技术进行转型,实现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服务 创新  公共图书馆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十分重要,人们能够在公共图书馆中得到更多的文学资源
目的 研究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骨科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骨性关节炎治疗的老年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攀升,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也与日俱增。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要求、高水平的精神需求,摄影作为现代传媒高科技的一种,已经逐渐走进了普通群众的生活中。本文通过对摄影与群众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浅谈摄影对群众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希望在促進摄影艺术普及大众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  关键词:摄影艺术 生活 群众文化  一、摄影艺术的群众文
目的 探索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于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为对照组100例实施常
摘要:艺术馆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全民公益性事业单位,为群众开展免费、均等的文化服务是工作的基本准则。可是尽管积极努力去服务百姓,特别是免费公益培训这一项目,仍然满足不了众多市民免费学习的愿望。所以笔者认为,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总分馆制建设已成当务之急,势在必行。  关键词:文化(群艺)馆 总分馆 组织机构  一、勇于探索,开辟新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退休后为寻求年轻时的艺术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关键的部分,和谐文化能够极大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为和谐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群众文化作为一种产生于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文化,能有效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关键词:和谐社会 群众文化 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多极化日益显著,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