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沈家本在废除凌迟酷刑中的作用

来源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家本,浙江湖州人,清光绪年间任法部侍郎、大理院正卿等职.他认为历朝历代之凌迟酷刑既不人道,又难以收效.于是,除修订立法外,他大胆主张法制改革.1905年3月,他上奏了永废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的<删除律例内重法折>,迫使清廷顺应潮流,下谕宣布将凌迟等重刑逐出清律条文,"死罪至斩决为止".由此,沈家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法学泰斗"地位.
其他文献
[现象一]新学期开始了,刚刚走进小学的新生,他们怀着满腔的新鲜与好奇,欢欢喜喜地来到学校。但是不久,校门口出现了不愿上学的孩子。
“水色流金”这种新技法尝试将传统水彩画的艺术形式同潮汕民间艺术的某些技艺相结合,以创造出有本土审美特色的新的视觉效果的水彩画:
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积累;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才能使学生的头脑变成一个语言和素材的蓄养池,再加以内化吸收,作文时就运用自如了。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花时间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作文,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方法和技巧,积累优美的语言,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改写文章开头  一篇文章的开头可以有多种方式:交代式、题记式、开门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感悟以前所未有的地位出现在我们面前。阅读感悟使主体、客体、媒体和谐互
几年前曾从《小学语文教师》上读到美国教师执教《灰姑娘》的案例,以后又陆续读到一些评论文章。教师们从人文精神、公民教育、教学对话、多元感悟、简单语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教师们的反思,引发了笔者的断想与思考。    反思之一    美国(国外)的阅读课教学是否就这样简单,如一些教师所言,就是讲讲故事、提提问题、说说感悟,侧重人文性熏染,而不对阅读方法与技能做具体的指导呢?其实,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