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父母之邦兴祖国之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节班会课的目的是针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分析如何将个人的发展和爱国情怀更好的结合。首先探究历史人物的出国状况,结合当今实际,并通过观看马里兰大学出国女留学生和哈佛大学中国毕业生何江的演讲视频,进行辩证的深入探讨,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出国目的;人生价值
  一、 设计理念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基本内容,是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国际部的学生即将去美国学习,每位同学出国的目的各不相同,大部分学生的想法是为了个人今后更好的发展,用前沿知识武装自己,成为时代精英。出国和爱国并不矛盾,无论在哪儿,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但仍有少数学生是非观念模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淡漠,崇洋媚外的偏激思想是出国的动力,出国后必然不会维护国家的形象,甚至会损害国家利益。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有所感悟,将出国的个人发展与肩负国家使命相互结合,实现正确的自我人生价值,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二、 活动目的
  1. 通过介绍首批中国出国学生的背景状况,引出现今学生对出国目的的思考。
  2. 通过观看马里兰大学中国女留学生杨舒平的演讲视频,学会理性的分析国内外的情况,摒弃崇洋媚外的偏激思想,树立正确的爱国理念。
  3. 通过观看哈佛大学第一个中国毕业生何江的演讲视频,讨论分析出国学生怎样用实际行动实现爱国主义情怀。
  三、 活动准备
  首先召开班会说明举办这次班会的目的和意义,经过班委会决议,选出主题班会的主要负责同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组并选出有责任心的学生为组长。负责人分工完成以下任务:
  1. 完成匿名调查问卷,做出国读书的目的的调查和统计;
  2. 制作马里兰大学毕业生演讲视频片段和哈佛大学毕业生演讲视频片段;
  3. 准备第一批出国学生照片(容闳 詹天佑等)和主题班会课的PPT的制作。
  4. 选出四名主持人,分工协作,完成主持稿的撰写。
  四、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挽救国难的早期留学生
  介绍150年前的中国历史背景,中国正经历着帝国主义的侵袭,迫切需要爱国志士救国家于危难之中。5000年的保守使很多中国人对海外留学有抵制的态度,留美计划几经周折才得以实现。归国后的留美学生在中日甲午战争等战役中,为国捐躯。在外交等各项领域中,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一个多世纪以后的中国已经进入太平盛世,此时同学们为什么选择留学,而几年甚至十几年后的你们又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由此,引起学生对出国的目的的深深思考。
  这一部分描述了早期出国学生的状况和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出国学生归国后为爱国事业而奋斗的事迹,使得今昔出国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太平盛世的时期,为国捐躯不再是爱国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到来,出国的学生又会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出国,什么才是爱国形式的具体体现。
  第二部分典型的崇洋媚外思想
  时至今日,当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赴美国留学,学有所成后,他们会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表达自己在美国学习中的发现以及选择留学的原因。前段时间马里兰大学中国女留学生杨舒平的毕业演讲视频引发了社会争议。那么她演讲的内容大体概述为以下三点:第一,美国的空气比中国好;第二,美国的言论比中国自由;第三,美国的政策比中国民主。
  那么她的演讲其实存在很多漏洞,所以接下来学生分组研讨,学生代表摆事实论证支撑相应的观点。第一,中国女留学生说国内需要5个口罩的数据无依据,更不至于不戴口罩就生病,所以她的演讲内容显得浮夸不切实际。第二,言论自由并非真理。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都有政府对民众的言论的限制以保障社会运转。只有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言论自由,才能构建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第三,在民主的讨论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可见学习生活中并不乏对权威的挑战。
  正如外交部陆慷所说:“任何国家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一面,同时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一个公民在评论自己国家时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以什么样的方式作评论,相信所有人都不难从中感受出他/她对祖国是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教育学生第一要辩证理性的看待问题,注重演讲的场合,不能一味地褒或贬,内容应该真实不浮夸。第二身在海外,每个中国人所代表的是我们的祖国,我们需要为我们的言行负责。
  祖国的日益强盛,是对不实的声音最好的回击。第三爱国是需要付出行动的,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
  第三部分出国之人生价值与爱国情怀
  1. 公布出国目的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出国目的是个人的发展,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回避高考,但也有少数同学是为国家使命而出国。接下来的视频是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何江演讲,在这段演讲中,何江通过四年的國外学习,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爱国行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想法。
  2. 视频时间约为7分钟,演讲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现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落后地区的帮助;第三、呼吁大家做沟通型科学家。
  3. 学生根据这段视频分组讨论: 结合自我情况,谈谈如何让我们出国学到的知识得到更好地运用,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抒发爱国情怀.
  学生A:做到让我们身边每个人过得更好就是对国家培养你的一种回报,就是爱国的表现形式之一。爱国就是做有利国家发展的事情。即将出国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明白我是中国人,我的言行举止代表的就是中国人。
  学生B:列举了耶鲁大学毕业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秦玥飞,选择做大学生村官,通过成立黑土麦田公益把这份社会使命感传递给更多人。她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做实事,坚持一份社会使命感。不为功名利禄,不只为自己,只为对他人有所帮助。出国的学生应该对得起肩上的这份社会使命感。
  学生C:何江将他在哈佛大学学到的先进理念、知识传播给家乡人。他出国的目的在于帮助落后地区掌握更多的知识。现代中学生父母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出国留学的机会,教育他们做有用的人。当他们踏出国门对家乡、亲人不舍,对祖国的眷恋时,就应该清楚出国所肩负的责任,就是学习国外技术,传递给国人,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从学生的讨论中可知,自我发展和国家使命并不冲突。出国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心系对祖国的爱,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第四部分别父母之邦,兴祖国之昌
  1. 主持人诵读原创诗词:
  十载培育尚有今朝万水相隔情系祖国
  吸收兼并学贯中西师其长技集其大成
  学富五车志比鸿鹄轩昂赤子精忠报国
  炎黄血脉自难忘中华儿女当自强
  2. 学生齐声朗读《北洋水师》出国学生所肩负的使命,即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最后以这句话结束的目的是和班会第一部分挽救国难的早期留学生故事相呼应,并且凸现出本次班会课的主题:别父母之邦,兴祖国之昌。
  五、 班会效果
  整节班会课,学生非常活跃、秩序井然、回答此起彼伏。从发言中能感受到学生的思维逻辑缜密,语言表达能力强,视野开阔。班会的设计方面,我注重同学们情感的熏陶,采用视频观摩、分组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创新。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指导作用。对于即将出国的学生,应理性辩证的分析国内外的现状,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使命,将出国的自我发展与爱国主义情怀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当然爱国主义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基本道德价值观和品质,必须经过长期教育和熏陶,才能逐步形成。
  作者简介:郑亚芹,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指南》中提到:“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对“整合策略”的研究,是对以往整合探索经验的深化,更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运用的理性思辨和扬弃,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能,提高师幼互动,凸现信息技
摘 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各项奖补有重要的影响,对高校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意义。我校自2013年以来,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充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使用了认定系统,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的精准性又提升了一步。  关键词:认定;信息化;成效  现阶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难
摘要:本文在探讨关键能力的概念及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体现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现状,根据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性质与内容,提出其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2017年5月23日5月23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
摘要:本文基于课堂观察,从课前引入出发,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导入环节,尽快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提升课前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前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互换、鼓励,有效的课堂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能起到导入作用,导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实际的课堂观察出发,系统总结了初中英语课堂的课前引入技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比我们地球上所有沙子的54倍还要多。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模式,让学生无法迎合更加广阔的天地。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用来处理信息让它为己所用的实践性学科,它的有效使用不仅让学生锻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会储存信息传输信息利用信息。而本文主要论述的便是如何让学生在“玩耍”中轻松学习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趣味教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建立在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之上,循序渐进地有条理地完善和积累的过程,初中数学实验是初中课堂教学举措的改革辅助,学生把握初中数学学科,对于学习兴趣小组的关联和知识灵活化处理有更深刻的体会,是目前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举措改革的研究所得出的可贵经验。学生们必须向教师来进行不断地求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在平常可能是看不出来
摘 要:历史的学习没有难易或者基础好坏之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习的历史都是围绕着国内外既成的事实为基础的,而且历史教材的改版也不是很频繁,因此学生学习的知识归根结底都是相同的。但是初中生相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更加叛逆,在学习历史时也会由于一些必要知识点的记忆对历史分外排斥,这给历史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困难,通过运用史料能够让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改变学生目前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中学历史;史料;
摘 要: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国家德育的重点。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的坚决贯彻者,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构建高中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契合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立德树人;契合点;内涵式发展  一、 “立德树人”研究的新背景  “立德”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英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交流和沟通所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民核心素养?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素养;关系素养  根据新形势下对公民核心素养的新定义,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学习素养
摘 要: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为促进其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需要给幼儿语言教学创造和谐轻松的语言表达环境,来激起幼儿的表达欲望。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之中,把教育内容、任务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顺应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进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导致语言教学真正成为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利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