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贫困治理:运行机理与内核动力——基于“闽宁模式”的思考

来源 :治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宁模式"的成功,回答了"东西帮扶、贫富互助是否可以成功"与"贫富帮扶、共同发展的运行机理是什么"这两个现实问题。我国多年来持续的关于贫困治理的"宏观顶层制度设计+中观执行机制配合+微观政社集体行动"的系统性机理运行促成了"闽宁模式"的成功,而促使宏观、中观、微观的贫困治理的系统性运行的内在力量是"政党的现代化+政府的现代化+民众的现代化"。政党、政府与民众的全面现代化建构了一个推动贫困治理的内核动力场,形成了"上行的民心支持"与"下行的资源分配"之间的治理力量循环式互增路径。这个动力场不仅仅是贫困治理的动力场,也是我国国家治理全面现代化的动力场。这正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贫困治理中最应借鉴和学习的核心中国经验。
其他文献
【正】 一一种文学体裁从萌芽到成熟,这个阶段是富有活力的。伴随着成熟期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在此之后,如果只是因袭而不能创新,就可能渐渐失去生气而趋于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