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15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语言的感性美、意境美、形象美、自然美、音乐美,无一不是开启审美教育的元素。但是仅仅依赖这些元素开展笼统而抽象的、空洞而生硬的、破碎而机械的审美说教,那是只有外壳没有血肉的审美教育,难以激发学生追求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审美具有整体性与和谐性,只有以美为切入点,把握美的特征开展审美教育,才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其美的人格。
  首先,美是精神上的愉快舒畅,让人产生共鸣,它不会给人压抑和郁闷,而美与人之间的共鸣是由“情”这根红线牵连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主要依靠作品,挖掘当中“情”的因素:语言修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意境等,激发学生的美感神经。一是通过对描述性语言的整体感受,体验语言所赋予的自然美。一篇文采斐然的作品,定然以其感性的语言魅力吸引读者的目光。如《金黄的大斗笠》,通过对田野、苍穹、山羊、风雨以及姐弟俩的生动活泼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温馨柔和的风雨童趣图,让学生反复朗读,逐步体会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欢乐和童心的纯真。二是通过对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的深层揣摸,体验文字所赋予的形象美。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间接或直接反映,其人物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审视形象的高尚情操或丑恶人格,提高对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我们抓住皇帝和官员的心理活动,并与街头小孩的冲口而出作比较,让学生加深对统治阶级那副自欺欺人、阿谀奉承嘴脸以及小孩诚实纯真心灵的认识,并在比较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培养诚实纯美的品格。三是通过对课文内在思想、论点的提炼,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价值。如果学生审美只留于对语言文字的表层认识,对美的感受就会肤浅,缺乏深刻性,我们要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的思想,进行深切的体验。如《散步》一文,要让学生体会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可抓住重点词句,捕捉美的闪光点:“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就是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从生命和使命入手,去体会那份沉甸甸的爱。
  其次,美不是抽象模糊的,而是具体可感的,只有将具体形象直观的审美形式带进语文课堂,才会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人——物、人——形之间擦出感情的火花。一是播放與主题一致的录像,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直觉美的欣赏。专家认为,“人所获得的知识,60%来于视觉。”通过播放声情并茂的画面,直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师设置了一堂观看录像课,让学生观看《上甘岭》这部电影,使学生对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战场环境、战争性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展开《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教学时,学生就会搜索影片的有关画面,身临其境地体会这些“可爱的人”的战场生活。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审美思路,置学生于美的氛围中感受美。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散步》中三代人之间的爱,可利用投影机逐一演示三代人之间关系的循环方阵图:
  感情的浅索清晰可见,易于理解。又如《天上的街市》,可投影一幅布满繁星的夜空图和一幅闹市街灯图,让学生边朗读诗句,边观赏画图,直观获得美的享受。
  第三,美是一种感觉思维,它不同于概念的理性思维,不能囿于固定的审美形式或套用公式,美是源于大脑对事物、形象、结构布局的整体感受和认识。为此,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当中,必须做到:一是不给美定位,让学生全身心自由地感受语言文字所赋予的喜、怒、哀、乐,捕捉美的闪光点。二是不给明确的答案,引导学生具体理解、分析作品的形象、艺术构思,留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赏析美的闪光点。三是形象表演,让美跳出课本,在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学生利用言语和身体去表达美的闪光点。如《皇帝的新装》,通过表演,不仅更深刻地领略其内在的寓意,而且使学生得到性情的陶冶。
  最后,美是以情动人,通过对“情”的陶醉,获得美的享受。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善于酝酿“情”的氛围,激起学生赏美的兴趣。一是引导学生进行美读,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各个形象的情感、语气和性格特征,也可以先由教师进行示范朗读,给学生垫定感情的基调。二是播放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赏美氛围。如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教师播放《二泉映月》,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乡愁气息,便于学生体会。三是设置感情充沛的导语,使学生进入赏美的积极活跃状态。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了一半。
  语文教学是一个艺术殿堂,简约的文字给人无边的遐想和无限的欢乐,它牵引着我们的情感,也揪动着我们的心。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入这个美的领域,自由自在地领略,无边无际地体验。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初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养成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初中生体育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  因为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即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相关的体育活动,对自身的身体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地”。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总分数都比较高。下面我谈谈中考文言文的阅读复习备考策略:宏观统筹,细节过关。  一、备考策略之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文言文学习要求  那么中考文言文考什么?《广东省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对中考文文言文的考纲要求是: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摘要】从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来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探索的目标。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方法  初中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是当前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而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则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
【摘要】本文归纳了五种关于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阐述了数学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主张数学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新课的导入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除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外,还要起到引起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新
【摘要】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农村中学的教师们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个人发展特点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任务。虽然积极响应国家新号召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农村要落实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新课标实施范围的愈加广泛,农村中所存在的漏洞也更加明显,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中英语新课改后
本报综合报道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广州市民的关注焦点。民心所向,就是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心之所系。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其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3.5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163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3万个,再建市级示范性高中10所,完成校園功能微改造项目37个。而这只是广州持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纵深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动作”之一。  启动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以来,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思辨与探究实现价值引领和核心素养培养。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敬畏生命”一课为例,从创设真实情境、构建有效议题、调动学生思维,探索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开放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的具体途径,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议题活动、思考议题情境问题,旨在
我们常说数学课要“精讲精练”,且“练”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所在。有学者提出,一节40分钟的高质高效的数学课,必须保证20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可见,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低年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重视从练习课堂上出发,首先注重练习题组的设计。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计具有目标性、科学性、层次性、有效性和生活趣味性的练习题组。通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体验获取知识的经验,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物理现象分析、实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等获得对物理知识本质及规律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加以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师应当掌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科学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指导,促使学生保持饱满的阅读热情,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不断地进行自主阅读探索,提高阅读的能力。本文将从兴趣、方法、自主阅读及情感体验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探讨,但愿能为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