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粤菜里,最简单也最高深的菜式莫过于一道蒸鱼。火候是蒸鱼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控得精准,大厨完全可以靠它打天下。但厨房新手一般都容易把鱼蒸得过老,有什么办法能让鱼蒸得恰好?行家表示,一靠虚蒸,二要淋上熟猪油。 所謂虚蒸,就是将鱼蒸上一段时间后,关火而不揭锅盖,利用锅内余温将鱼再蒸几分钟后出锅,这样鱼就不会过老。大厨解释道:“以一斤的海鲈鱼为例,用大火蒸上五分钟后,再关火焖蒸约五分钟即可。” 若想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粤菜里,最简单也最高深的菜式莫过于一道蒸鱼。火候是蒸鱼的关键所在,如果把控得精准,大厨完全可以靠它打天下。但厨房新手一般都容易把鱼蒸得过老,有什么办法能让鱼蒸得恰好?行家表示,一靠虚蒸,二要淋上熟猪油。
所謂虚蒸,就是将鱼蒸上一段时间后,关火而不揭锅盖,利用锅内余温将鱼再蒸几分钟后出锅,这样鱼就不会过老。大厨解释道:“以一斤的海鲈鱼为例,用大火蒸上五分钟后,再关火焖蒸约五分钟即可。”
若想增香,除了葱花、姜丝和生抽外,还需淋上熟猪油。熬制猪油要选购猪板油,将猪板油放入锅中,开中火煎。锅中出油后,改小火慢慢熬制,中途用铲不时铲动猪板油,使之受热均匀。用铲把熬出了油的油渣再压压,加速其出油直至油被榨干。熟猪油淋上鱼身,香气会立即大增,鱼肉也更为滑腻。
其他文献
闲聊时说到吃,母亲常常会提到当年,因为日子拮据,用面粉做一道炒疙瘩,对全家人来说,就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 如今日子虽然好了,母亲却依然喜欢时不时做一做炒疙瘩。当然,今非昔比,疙瘩已不是当年的疙瘩,搭配的食材多种多样。 把面粉放到盆里,缓缓把清水倒进去,让面粉变成絮状,揉成光滑的面团,注意要稍微硬一点儿,放到一边醒半个小时左右。 趁着醒面的工夫,母亲开始准备青菜和肉。一把青豆,在锅里煮五分钟
传抄菜谱和药方 当年的厨师一般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却很重视菜谱传抄的质量。那时的师父会告知徒弟,菜谱的字好不好是对行业的敬与不敬。我家留存下来的大部分菜谱是当时致美楼的一位先生为父亲所抄写,其字多为行楷,笔力遒劲,极见功夫。后来又由父亲自己抄写,也有小舅陈明所写,再后便由大哥抄写。各类笔迹不一,也可以看出传抄的历史变革。如此珍贵的菜谱当初并未过多重视,及至到了十年动乱之后,便所剩无几了。 大部分
先父好吃,不仅在老家潘庄出名,就連邻村也有不少人知晓。他只喝米酒,每天两顿,每顿半斤;爱吃干透的硬饭,要是烧烂了,还会发火;吃肉仅限于猪、羊、鸡、鸭,拒食牛肉、狗肉、鳖以及无鳞水产。 这些饮食禁忌,有的科学合理,有的不近情理,有的纯粹是个人嗜好。譬如吃肉,他认为猪头和肥肠是天底下最好吃的肉。 猪头之美尽人皆知,特别是好喝一盅的,哪个不爱?肥肠就难说了,厌恶之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反对它。 肥肠尽
在北京十多年的早餐生活中,我会隔三差五地去吃一次韭菜合子(亦称韭菜盒子)加豆浆或小米粥。第一,韭菜合子让我常回味起那一口咬嚼下去的酥香;第二,酥香之后便是金黄的鸡蛋、碧绿的韭菜和亮晶晶的粉条。总觉得馅里都是些既营养又润滑的东西,有时还暗想,韭菜还可以壮阳呢。 我发现,在所有关于韭菜合子的典故和菜谱中,几乎都会提到袁枚老师的韭菜合子:“韭菜切末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这也
香港美食中,我比较中意小炒王。这道菜式的最大特点是丰俭皆宜:你要节俭一点,一盘小炒王就可以佐饭,一点儿也不觉得少;你要丰盛一点,小炒王也是很好的搭配,满嘴油腻之后,想清清口,就来一盘小炒王吧。 多年前,第一次见到菜单上有小炒王,很是好奇:既自称“小”,又要封为“王”,如此把自谦和自夸组合在一起,是不是有点滑稽?于是,点上一盘。 端上桌来的小炒王,原来是一道荤素搭配的大杂炒。色彩很逗人,葱绿色是
早餐喝豆浆是我保持多年的一个饮食习惯,然而余下的豆渣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着每天倒掉的豆渣,我心疼得不得了。最近,经过一番试验,我终于给豆渣找到一个好去处:做成鲜美可口的豆渣饼。这样既做到了物尽其用,又丰富了家庭餐桌,真可谓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豆渣饼这个不算创意的创意,来源于我们全家皆爱吃的煎饼。煎饼的优点有一箩筐,制作简单,配料随意,外焦里嫩,现煎现吃,营养丰富。若
鱼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很多人喜欢做鱼,却很难做出一条漂亮完整的鱼。不是因为不用心,而是没有掌握做鱼技巧。 煎鱼不粘锅 先将锅烧热再放油,稍微转动,使锅内均匀沾上油。待油烧热,将鱼放入,鱼皮煎至金黄色时再翻动,这样鱼就不会粘锅了。如果油还未热就放鱼,很容易使鱼皮粘在锅上。 鱼洗净,大鱼切块,然后薄薄沾上一层面。待锅里油热后,将鱼放入,煎至金黄再翻煎另一面。这样煎出的鱼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