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对信息进行辩证、取舍,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今信息共享时代,各类信息充斥在初中生周围,对他们的生活、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一、科学挑选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挑选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案例反映的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生掌握的政治知识,还要体现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在引起学生对政治学习重视同时,锻炼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法不可违”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对三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进行简单的区别和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神圣的法制观念,懂得法不可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具体新闻进行案例分析。这种时事热点新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同时,这样的案例也能够给学生以深刻的警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案件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认识三种犯罪形式,还能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
  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尽量选择具有正面效果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主人公借助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案例进行教学分析。这种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法律武器,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法律的信赖和热爱。教师还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事件,如回家路上遇到不法分子抢劫、在学校钱包被偷、在公交站牌看到小偷行窃等,这些事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学习兴趣。同时,借助案例分析还有助于教师间接告诉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法律保护自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有效展示案例,巩固学生的政治知识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多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案例展示。多媒体的发展,给政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展示方式。
  在一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PPT以文字或者文字加图片的形式进行案例展示。这种案例一般都与当节课的具体内容有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用于教学结尾部分的知识巩固、综合运用。在案例分析中,教师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找出体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或者语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单元总结或者学期总结的案例分析教学中,教師可以选择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案例展示。这样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能够系统地反映整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及时做笔记、整理,进而保存,为以后的知识复习、巩固打好基础。
  三、适时总结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案例教学的关键部分就是案例分析后的教学总结。这种总结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运用情况的说明,更是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政治认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以“法不可违”中的案例分析教学为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总结,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对相关的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不可违抗性。但是,学生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在教学总结中,教师不仅要总结案例体现出来的政治法律知识,还要对案例中事件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例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主人公违法的?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等等。这样的深入总结,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学体验,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锻炼他们对信息的解读、分析、归纳能力,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的变化、发展,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其他文献
政治学科是每名高中生在高中时期的必修课,学好政治不仅可以增強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培养爱国精神、树立法律意识,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保证。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素质。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素养,主要是指人的道德素养。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支配着人们用不同的态度来处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走向生活化,以生活化的方式去注解学科知识,并且以学科思维关注生活实践。  一、教学坚持政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有专业术语,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是在生活化思维的指导下,教学过程需要兼顾生活与教学,既要将生
高三年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而语文学科更是高三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复习的效率。而从
高校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是高校文献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发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院系资料室文献资源工作应树立主动服务教学科研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精髓,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大变革。为适应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为例,进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探究,旨在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背景  随着《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环境进一步得以完善,因此各大高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的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发展,对于高校今
行业学院建设是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深入推荐转型工作的需要,也是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明确转型目标,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行业专家、企业一起
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采用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六个
生态旅游自产生发展至今已成为当今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我国生态旅游在顺利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是存在不容忽视的生态问题与社会问题。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