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艺术素养 完善人格品性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z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以“人文立校,科学育人”为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琴棋书画”在培育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构建和谐、共融、温馨的校园文化,建设充满活力的人文情态,让校园生活洒满七色阳光。
  “数字绘画”的教学实践,遵从信息技术运用和美术绘画创作原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体验、整体认知,创作尝试、把握特点,挖掘兴趣、凸显特色,累积经验、自主创作,编写“数字绘画”校本课程,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原则,进行科学有效的实践探索。
  立足信息技术优势,挖掘特色美术创作资源
  首先,学生从认识数位板开始,进而学习Artrage绘画软件的应用。数位板,又名绘图板、绘画板、手绘板等,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中的一种精密电子产品,通常是由一块数位板和一支压感笔配合使用。Artrage绘画软件具有菜单栏、画笔工具面板、画笔属性设置面板、画布管理工具条、颜色采集器面板、图层面板、色彩样本控件等。面对全新的绘画尝试,新奇的“数字绘画”让学生充满好奇。
  通过学生对Artrage软件所产生的不同绘画效果的喜好调查,我们最终决定重点选择“喷枪笔”工具,结合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创作尝试。这不仅是因为它能模拟出喷雾状、具有朦胧艺术效果的画面,更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工具的应用在我们平时的美术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学生慢慢地能够根据自己的创作构思,通过对纸张纸质的个性化设置,喷枪笔大小的调节,压力百分比的设置及倾斜度、锥度的相应调整,来尝试绘画创作。从最初创作《清新的水仙花》时的不适应,到《坚强的仙人掌》的比较自如,到最近的《可爱的小金鱼》的愉悦尝试,学生在绘画创作领域已然开垦出一方实现梦想的新天地。
  灵活运用创作技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Artrage绘画软件中有多种绘画工具可供选择,且都能根据作者创作需要调整相应参数设置,大大节约传统绘画所需准备和摆放材料的时间和空间,更完美地实现了个性化服务于学生自主创作的需求。
  我校六(4)班学生王建敏创作的作品《宁静的夜》,如图1所示。从画面效果看,画面主题明确,构图均衡,意境深远。她首先对纸张进行了“纹理”粗糙度的设置,以期画出斑驳厚重的夜空效果;刻意的深色矮楼和高远的渐变色蓝色天幕,则采用“喷枪笔”和“铅笔”进行虚实描绘;流星的刻画则是使用“颗粒笔”实现的,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和动感。可见,“数字绘画”创作技法的多样选择与巧妙运用,让学生的艺术诉求表达得更为灵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美术教育的根本是要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习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最终获取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数字绘画”教学的信息技术优势有效地满足了学生围绕创作主题自主上网搜索所需图片、视频、相关信息。在教师的教授之余,有效建构和完善专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认识自我。
  我校六(5)班学生桂忆琛创作的作品《简单》,造型虽然简单,却以雅致的色彩和巧妙的肌理运用取胜。本节课,教师先对器皿的结构组成、创作步骤和绘画要点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器皿的相关资料,进而观察造型、色彩、装饰内容、技法等,确定自己中意的器皿后,尝试表现和创作,做到意在笔先。桂忆琛同学给这幅画取名为《简单》,她曾说:“我喜欢的花瓶,外表看似简单,内在却丰富多彩。这样的人生也是我所向往的!”看着熠熠生辉的花瓶,指导教师心中不禁暗生欢喜:拥有如此美丽心灵的学生,相信她的人生一定也会很精彩!可见,通过“数字绘画”创作体验,可以让学生敞开心扉,纵情表达,发现内心,描绘未来的美好愿望。
  实践与课程相结合,编写“数字绘画”校本课程
  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在不断积累经验、深入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数字绘画”的创作特点,师生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校本课程编写目标。“数字绘画”校本课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基本知识、基本技法训练、自主实践创作)和课程评价。通过有序梳理,从以往的主题创作尝试中,精选出既能体现信息技术优势,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创作激情,并能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的优质绘画创作主题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个体实践尝试,组内集体听课研讨,共同反思修正,集思广益,完善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数字绘画”校本课程内容的编写,让美术教育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字绘画”的教学实践,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数字绘画”的实践研究,对于我校以“琴棋书画”为载体,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完善学生人格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数字绘画”美术创作活动中,从确定主题,表现内容,技法的选择与运用,环境的创设,都能激发学生去探究、思考和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是有利于彰显艺术个性,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数字绘画”美术创作活动中,学生通过技法的多样性实现了创作的自由性,让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又感受到不一样的造型美、技法美、色彩美、肌理美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是有利于积淀人文情怀,完善学生人格品性。“数字绘画”创作体验,通过对学生美育的培养塑造,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无限美好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情感得到净化、升华,实现人文情怀的积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上海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
其他文献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是美国时代华纳公司旗下著名的动画片之一。发生在汤姆猫和杰里鼠之间那些有趣的故事,深受学生喜爱。我们在将信息技术与Cartoons and comics一课的Reading部分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潜心思考,用心研究,热心探讨,几番研磨,对于信息技术如何在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是本刊近年来尤为关注的。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资源、信息化制度和信息化人才四个核心要素都具有明显的行政区域特征,从区域层面整体规划、设计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朝阳区位于北京东部,城六区中面积最大,且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大,与传统教育强区相比,该区教育正处于上升期,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这也决定了朝阳区对运用信息技
2010年1月,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举行。在岁首之际,召开这样一届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大会有着特殊的意义,既总结与交流了各区县、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打磨教育信息化队伍、鼓励先进、树立标兵。会上,北京市教委郭广生副主任讲话,对首都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做了缜密梳理,对未来本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重点规划。    2001年,在教育
视讯系统的建设费用是比较高的,为了物尽其用,学校遵循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可管理性、高安全性等原则,从实际出发,经济、合理、灵活地组建视频系统,在尽可能地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保证平滑升级和扩容,有效保护投资。同时,学校对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使系统简单、易用,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真正将该系统建成一个面对面交流协作的典范。  北京市十七中学隐匿于北京CBD周边鳞次栉比的住
远程资源开通之后的几年间,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许多有关远程教育的文件。在这些文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这一方面反映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远程资源管理和利用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在远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仍存在问题。经过两年多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管理、利用的工作实践,我认为目前在多数学校广泛采用的、以整理和刻盘作为主要形式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方式,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
近年来,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热衷讨论信息技术学科的前途,其中“学科消亡论”的论调不绝于耳。这让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前景忧心忡忡,感觉前途茫茫,不知出路在何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中的一员,我也被这种消极的论调深深地刺痛着,信息技术学科真的会走向消亡吗?未来将何去何从?下面,就本学科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前途谈谈我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的困境  1.信息技术迅速普及,使课堂失去新鲜感  跨入2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许多高中学生对人工智能都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有关人工智能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和研究目的;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江苏无锡市滨湖区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及《江苏省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意见》为基本标准,坚持以“校校通”工程为突破口,迅速、有效地推动全区学校教育现代化,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更好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实现滨湖教育新的跨越,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建立的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获得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上公开课前,为了使整堂课形式花哨、气氛热闹,可谓费尽心思。除了绞尽脑汁制作华丽的课件外,还要准备学生的奖品等。这些准备工作就像是一件华丽的外衣、精致的包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大家的眼球。但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精彩的课堂教学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就像一部电影首先要有好的剧本一样,这才是课堂的精髓所在,这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智慧。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