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花垣县十八洞村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花垣在十八洞村探索出“五个精准”的扶贫经验。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2014年3月,全村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136户542人。二是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游、苗绣加工、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三是精准改善安居环境。扩宽了5公里进村道路,新修了游步道、停车场,家家用上了放心电,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四是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完成村小学、村卫生室改建并完善相关设施,全村新农合和新农保参保率达100%,144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五是精准创新扶贫机制。在帮扶力量上创新,全村每户贫困户均有一名帮扶责任人。在发动群众上创新,探索“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季度公开评选星级农户。在股份合作上创新,按照“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村产业”的新思路发展猕猴桃产业,积极引导村民“抱团脱贫”。在销售方式上创新,建立十八洞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十八洞淘宝店、微店等。
总结推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花垣在全县狠抓了“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环节的工作。在“要扶谁”的问题上,重视群众参与监督。通过开展“一进二访三联四结合”活动,逐村逐户逐人核准扶贫对象信息,夯实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基础。实行“一户一档一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完善扶贫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做到“贫困就扶、脱贫就退”。在“谁来扶”的问题上,重视帮扶力量整合。成立“五个一批”工作组,由县委书记负总责。设立乡镇扶贫办,专抓精准扶贫工作。选派驻村工作队,全县162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搞好结对帮扶,做到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建强基层组织。选好配强乡村两级班子,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在“怎么扶”的问题上,重视机制完善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方式融资。充分发挥大户引领的龙头作用。鼓励县内工矿企业转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开发。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含“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的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开发面积10.23万亩,带动周边乡镇连片规模农业开发1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近2/3。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内生作用。通过教育培训让多数贫困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努力改变贫困面貌。
总结推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花垣在全县狠抓了“要扶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环节的工作。在“要扶谁”的问题上,重视群众参与监督。通过开展“一进二访三联四结合”活动,逐村逐户逐人核准扶贫对象信息,夯实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基础。实行“一户一档一策”,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完善扶贫信息平台,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做到“贫困就扶、脱贫就退”。在“谁来扶”的问题上,重视帮扶力量整合。成立“五个一批”工作组,由县委书记负总责。设立乡镇扶贫办,专抓精准扶贫工作。选派驻村工作队,全县162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搞好结对帮扶,做到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建强基层组织。选好配强乡村两级班子,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在“怎么扶”的问题上,重视机制完善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杠杆作用。积极开展5万元以下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方式融资。充分发挥大户引领的龙头作用。鼓励县内工矿企业转型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进行产业开发。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总投资50亿元,含“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的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开发面积10.23万亩,带动周边乡镇连片规模农业开发1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近2/3。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内生作用。通过教育培训让多数贫困农户掌握1-2门实用技术,努力改变贫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