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无惧艰难困苦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2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名词,彰显着中国人坚定崇高的理想,体现着无数英雄救国救民的担当,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抗敌的象征。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概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还记得吗?长征中的那种聚力凝神、那种同甘共苦?官兵之间、军民之间,无不同甘苦共患难。曾记得那一幕幕:朱德总司令把自己的战马让出来,自己徒步前进;面对饥饿和死亡威胁的士兵毫不犹豫地把干粮送给战友。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他们不是兄弟,却胜过兄弟!
  今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让长征精神更好地体现在各行各业。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也更应是我们青年一代不变的情怀。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发扬无惧艰难的品质,应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时代日新月异,“长征精神”依然长存!
  原创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材料二
  2020年4月22日下午,正在陕西调研的习近平,专程前往西安交通大学,参观西迁博物馆,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这些西迁背后的故事跨越时空,至今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激励着当代青年奋斗前行,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将你的感想与理解写成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个作文题是多材料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是长征历史事实的概括,考生在写作时,可结合长征故事进行议论分析,突出长征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团结抗敌”“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精神。
  材料二结合时事热点,指出新征程中的“西迁精神”,抓住关键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时代领路人”等进行分析论证。
  材料三给出一段习近平的话语,从当今视角谈国人当下应该怎么做,非常具有时代意义。
  综合三则材料,抓取材料的共同点和互补性,我们不难发现,三则材料共同挖掘长征精神的精神力量,倡导在新时代继续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同学们在写思考与感想时要贴近生活现实,避免文章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
  素材及化用
  1.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普通的红军战士周国才。就是这样一条皮带,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红军战士们还据此创作了《牛皮腰带歌》: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
  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很多红军将士直到老年,仍然还会唱这首关于牛皮腰带的“美味佳肴”歌。
  化用例段: 一条皮带,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挨饿受冻,缺衣少食,红军不得不将牛皮腰带切成细条,当成饭菜嚼进肚子,以此救命。一条皮带,竟然有了多种吃法,这足以看出长征中红军的乐观精神,看得出红军战士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化用例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能夺下泸定桥,靠的是出色的战役指挥和各部队的密切配合,靠的是红军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将以浓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吃苦品质,虑国之所需,筑青春辉煌!
  例文
  青年有韧性,国家能远行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一中
其他文献
2020年新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有所变化。下面对新高考语文试题I卷(以下简称2020年山东卷)现代文阅读II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以期通过分析对2021年高考该题的考查方向和命题特点作简要预测,希望对广大备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分值、题量有所增加,内容、艺术特色分开考。  2020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分值增加了1分,由15分变成了16分,增加了一道四选一的3分的选择题,将原先的两道问答题均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必须于2020年达成的奋斗目标。复兴中学某班级举行“小康社会我最爱”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积极表达自己对全面小康的看法和认识。小思说:“我憧憬家庭收入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大伟说:“我希望能够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华说:“我觉得我家已经达到了‘小康’,想与大家分享我的体验!”大壮说:“我渴望早日毕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
2020年11月9 日,清华大学官网公布2020年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名单,并以海报的方式对候选人在思想、学业、体育、文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其中,家中第一代大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扎兰屯一中十余年唯一考入清华的学生——解海鹏的清华园求学历程,是一个“奔跑者的故事”。初入清华,解海鹏并没有在第一学期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他不想在学习上落后,凌晨五点在阳台预习微积分,提前一小时赶在教室争取前排座位
蜥蜴    变色蜥蜴是典型的变色专家,能将身体变成粉红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褐色以及一些复合色。  它改变身体颜色主要是为了与同类“对话”,或者更好地吸引异性。它可不是用来攻击或防御哦。    章鱼    章鱼不仅仅是变色高手,拟态章鱼还能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的身体形状,甚至可以模拟至少15种海洋动物,包括海蛇、蓑鲉、比目鱼、海蛇尾、大螃蟹、海螺、黄貂鱼、比目鱼、海蜇、海葵和皮皮虾等。章鱼
冬天,是看雪的好季节。从小到大都没见过雪的嘻嘻猴有一个愿望(yuàn wànɡ):很想看看雪到底长什么样。部分小读者知道后,纷(fēn)纷写下了自己看到的各种各样的雪景,寄(jì)给嘻嘻猴,希望嘻嘻猴看了之后能过个快乐的冬天。嘻嘻猴好感动,决定(jué dìnɡ)把这些美丽的“雪景”贡献(ɡònɡ xiàn)出来,跟小读者们一起分享(xiǎnɡ)。    张逸舟:一片,两片,三片……白白的雪花从天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据报道,某电商平台的商家推出了“修改朋友圈定位”的服务:全球定位,最低价10元。有商家称,国庆假期购买“各地”服务的客户都有,客户可以自行编辑好图文,提供个人信息,给卖家修改。还有的店铺售卖相关软件,可不限次修改定位。一些商家甚至还提供旅行素材,使定位更加逼真。据称,如今花钱改定位,买炫富图片、文案和视频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还因此形成了一整套的灰色产业
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5月20日到5月22日,中国痛失四位国之栋梁,社会各界开展悼念活动。  5月22日,大连一市民因投资失败报复社会,开车撞人逃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材料二: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为自己拟定的墓志铭:我从未成熟,但一刻也没停止成长。  司汤达的墓碑上铭刻着:活过,爱过,写过。  小仲马生前为自己写的墓志铭:吾寓于生,吾寓于死。吾固重生
最近,28岁的程序员郭宇在网络爆红,原因是小伙儿挣了1亿元,早早地实现了财务自由后选择退休,准备去实现他的作家梦。  郭宇在大学时入职支付宝,没多久去了北京糗事百科工作。这是一家初创公司,当时员工只有三个人,后来被字节跳动收购。随着公司的崛起,郭宇成功挖到了一大桶金。有人说他只是运气好而已,踩中了风口,人生就是选择大于努力。然而,郭宇靠的真的只有运气吗?  郭宇出生于江西偏远的一个地方,父亲是一名
这些年,科学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就说黑洞吧,笨牛牛都听说好几年了,可就是听不明白。有一天呀,就在笨牛牛搔着头皮苦思冥想的时候,他的眼前忽然一亮:喏,就是旁边这幅漫画,“点亮”了笨牛牛的笨脑!一起来看看笨牛牛对着这幅漫画展开的“畅想”吧!  早就读过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馆长尼尔·迪格拉斯·泰森在他的一本书里说起掉进黑洞的后果,他说:一旦掉入黑洞,你的身体将会被撕成很小的碎片,这可是“太空
气 概  “海明威最常用的主题是毅力,他给毅力下的定义是:在紧张状态下的从容。”这是张爱玲在1954年翻译《老人与海》时写下的出版序言。“老渔人在他与海洋的搏斗中表现了可惊的毅力——不是超人的,而是一切人类应有的—种风度、一种气概。”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紧张下保持从容,不大呼小叫,做该做的事,就是人在旅途中最好的傍身锦囊。  张爱玲是聪明的读者,在《老人与海》里,老人在危急存亡粮尽水缺时,向自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