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读懂世界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读教育又回来了。
  传统的耕读教育,践行的是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以耕创造物质,以读滋养精神,以耕读提升生命。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球一体的世界观中,在历史的衍变、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的创新中重识耕读教育,从田野读懂世界。
  从作物的扎根和迁移中,我们可以洞察到历史文明生成与流变中映照出的阳光与阴影。
  每一种作物的起源,都经历了人类长期的选择和培育。每一种作物的传播,都交织着自然进化和社会进程的互动。
  笔者读过墨西哥学者阿图洛·瓦尔曼的著作《玉米与资本主义》。作者以社会学的视角,关注玉米在世界历史大潮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揭示其加速了拉丁美洲的殖民开垦,经历了残忍的非洲奴隶贸易,见证了美洲发展的血泪史,以及在旧大陆引起的从农耕、贮藏、畜牧到人的生活方式、村落景观、城市化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复杂变迁,讲述了一种穷人的食物如何赢得了在物种演化中的胜利,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文化和物质文明的进化历程。
  中国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也曾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样态。如茶。中国是茶的故乡。优秀的茶文化,为西方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被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称作是中国在四大发明之外“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繁盛的茶贸易,也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激烈碰撞,在英国强行以鸦片换茶叶的进逼下,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就此将中国卷入了百年巨变的时代漩涡,给国人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历史创伤。
  从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我们可以感知到全球市场竞争与融合中经历着的公正与霸凌。
  我们看到过转基因之争。
  早有学者著书《美丽的新种子》,揭露转基因作物对农民带来的威胁。美丽的背面,是资本的贪婪和垄断的霸凌。
  至今,转基因专利依然是国际资本垄断种子市场控制世界粮食供给的一个武器。不少支持者以科学的名义广为传播:转基因作物是一类新型作物,具有抗虫、抗病、抗杂草等各项优异的性能,在同样的土地上可以生产更多的粮食。而持异议者则诘问: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屏障及平衡,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如何保障?种子绝育技术使种子的所有权不再归播种者拥有,而是归大企业垄断,这对广大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争论一直在持续。
  我们也看到了新疆棉风波。
  新疆是国内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业是新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来,风波骤起,一些西方国家以“强迫劳动”为由,封杀来自新疆的棉花,一些跨国企业也加入抵制行列。其实,新疆的棉花生产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何需强迫劳动?一些西方国家为什么公然违背其一贯张扬的“尊重市场规律”的信条,大肆污名新疆棉花种植,蓄意打乱市场供应链、产业链的正常运作?刀光剑影的背后,是一些政治势力遏制中国、分裂中国、打压中国的险恶图谋。
  从产业的培育和创新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人类社会互联与共享中透射出的希望与愿景。
  谈及当今世界的农业创新,中国的杂交水稻功不可没。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它为求解中国人吃饭问题找到了一个密钥,也为世界战胜饥饿贡献了一大法宝。正在展开的杂交“海水稻”研究,还将进一步拓展人类粮食生产的战略空间。
  袁隆平目光深远:“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产量,对保护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世界有22亿多亩水稻,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稻田都种上了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我期待着中国的杂交水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眺望广袤的田野,玉米、棉花、水稻等多种多样的作物,依然蓬勃地繁衍著,茁壮地生长着,灿烂地收获着,它们也一如既往,依然牵动着文明曲折的延展、市场严酷的竞争和人类多舛的命运。
其他文献
在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三区三线进行合理划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威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首先重点解读了三区三线的相互关系及绘制要点,然后以威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详细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先评价后划区划线的划定流程,最后对未来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作出展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