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脑机接口(BCI)技术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直接控制通道,实现脑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控制.BCI是综合了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学科的交叉技术,可使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重新与外界互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基于脑电图的无创BCI技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意识障碍检测诊断、辅助性功能替代及神经康复治疗3个方面.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BCI将作为人工智能融合的重要桥梁为神经康复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1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机接口(BCI)技术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全新的直接控制通道,实现脑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控制.BCI是综合了神经科学、信号检测、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等学科的交叉技术,可使严重神经损伤的患者重新与外界互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基于脑电图的无创BCI技术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意识障碍检测诊断、辅助性功能替代及神经康复治疗3个方面.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BCI将作为人工智能融合的重要桥梁为神经康复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其他文献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最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类型之一,其主要病理表现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其中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最主要的内源性抗原,其与自身抗体的结合在IM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抗PLA2R抗体的高表达与IMN的活动度、自发缓解率、治疗效果、肾功能恢复等密切相关.此外,风险等位基因人白细胞抗原与PLA2R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PLA2R致病的具体免疫应答机制等仍不明确,阐明其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IMN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因此,明确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高效的治疗策略成为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炎症反应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的重要参与者,与组织的正常发育及损伤后修复均有关.由于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深入研究与巨噬细胞相关的炎症反应的病理机制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阿霉素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蒽环类药物,但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主要为心脏毒性)发生,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阿霉素诱发心肌细胞损伤和铁死亡涉及多种机制,主要包括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活性氧类生成和细胞内铁的积累.此外,阿霉素还可通过铁代谢相关基因影响线粒体内铁分布,导致线粒体铁转运、储存、输出紊乱,进而导致心肌损伤和铁代谢失衡.因此,未来深入研究阿霉素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和铁代谢紊乱的机制,可为阿霉素心脏保护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慢性疼痛是一种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对宿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包括慢性疼痛在内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不仅是内脏痛的关键调节剂,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炎性痛、纤维肌痛等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脑轴与肠道和大脑存在双相联系,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可为干预肠道菌群来治疗各种慢性疼痛提供新思路.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逐年升高.精确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是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家族史有助于直肠癌高危患者的诊断;癌胚抗原等实验室检查也有利于直肠癌患者的筛检;腹部和盆腔CT、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等均有助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内镜下组织活检是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明确诊断后,临床医师可酌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其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增加患者的保肛率.除手术治疗外,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靶向治疗、综合治疗等则可降低直肠癌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中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化疗后患者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道反应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消化道不良反应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目前,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通过减毒增效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未来,预防和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