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判断、评价,提升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关键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应注重作品的人文性、主客观相统一性及学生鉴赏的自主性,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美术鉴赏;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0-0122-03
  
  一、《新课程标准》对“鉴赏”的解读
  
  2003年4月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美术鉴赏系列内容,指出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各种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①
  那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欣赏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有何不同?
  1999年出版的缩印本《辞海》对“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做了如下解释:“欣赏”就是领略,玩赏;“鉴赏”就是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②
  由此可见,“欣赏”与“鉴赏”这两个词在程度上有区别,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并不包括鉴别的意思,只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它高于一般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和欣赏。③当然,在教学中两者有时交叉进行,不是完全分开的。
  
  二、美术鉴赏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以一些美术家的美术作品为例子来进行的。所以,美术鉴赏在审美教育中也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其对美的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易被学生接受,能引起学生心理的愉悦。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就像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课程中开展一些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美的标准和判断原则。如学生看到春景时,想到的是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在春天里活动的各种景象;看到梵高《向日葵》作品时,在老师对其色调、布局、笔触运用等方面进行鉴赏后,学生在充分地了解梵高的基础上,想象到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即象征着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同时也象征着梵高热爱生命,渴望生活的情感;再如学生对有关劳动作品鉴赏后,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世界,再通过作文形式写一些认识体会,进一步认识到美与劳动者之间的某些联系,从而拓展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提高对美的认识与理解。从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角度来说,它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理解。④
  (二)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
  众所周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艺术是以线条为主,讲究诗、书、画融为一体。早在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中的线描人物的形象,从略施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国艺术水平就达到了一定高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的绘画门类和形式也在快速发展并日益壮大,成为和西方油画艺术并驾齐驱的世界两大艺术体系。如国画整体上分为三大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而三大艺术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类别。它不仅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艺术,具有传情达意、表言立志和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艺术特色。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的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说,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⑤所以,加入一些绘画故事或历史发展的讲述或评价,可以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美术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鉴赏可以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中学美术教学主要以生动的形象及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打动人心,使学生为之奋发,与之共鸣,起到以艺术形式来教育人的目的。例如鉴赏近代画家徐悲鸿《愚公移山》油画作品时,作者把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用油画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画面上那些健壮的劳动者正不知疲倦地劳动。把这则寓言故事和画面内容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无论前方多么艰辛,只要能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就终将会成功。再如鉴赏北宋画家范宽《溪山行旅图》,那大气磅礴、巍峨高大的山石,耸立在画面中,顶天立地,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下边楼观微微在树林中显现,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驴队正匆匆赶路,右上方一飞瀑直泻而下,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能听到水声和驴蹄声。这样的好山好水之所以感人,必定是作者充满对自然的激情而表现出的,并能够赋予自然一种新的意境。在我们欣赏这幅佳作时,不禁为作者高超的技艺所折服,也不由为祖国大好河山自豪,令人肃然起敬。所以,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典型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及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认识,引导他们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二)鉴赏时应体现作品的主、客观统一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应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⑥使鉴赏对作品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情境实际上是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背景,它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的思想和价值观以及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⑦在鉴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不同,会出现一些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鉴赏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审美鉴赏没有客观性,实际上只要能联系作品的文化情境,就能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只有联系其特殊的创作背景,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到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从而能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当然在对某一作品实际鉴赏时,我们不但要看到主体所具有的自我感受、认知水平等是否与所鉴赏作品的特点相符合,而且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自我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可以说一个具有相应鉴赏水平的人,能体验和感知到各种媒介的审美情感。从中我们看到,鉴赏美术作品时能联系文化情境,进而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风格特征,是减少主观感受并使鉴赏做到主、客观相统一的重要条件。
  另外,在鉴赏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总结自己的鉴赏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鉴赏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三)鉴赏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裁判角色,对与错只有裁判说了算,时间长了会挫伤学生自主鉴赏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变主体为客体,让学生变客体为主体,自己鉴赏、评价某些作品,直接参与自主性的鉴赏和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利于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另外,今天的教育已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必须让学生能够拿着自己的“渔”,找到适合于他的“鱼”,即学会学习,找到一种方法,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发展情景下,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动自主地去学习、寻找相关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和思考做出判断与评价,然后再创造性地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评价,不断改进和完善,直到这一问题的真正解决。在这一系列学生自主性评价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的能力是引导这一活动逐步深入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自主性鉴赏、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学习的基本要求。所以,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角度来说,它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一些问题。⑧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化最高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我们要立足于科学鉴赏,充分、准确地了解美术作品的相关信息和学生欣赏水平、年龄等各种情况,依据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思想、愿望、情感、意志、尊严、智慧等人文特征,使学生学会鉴赏、判断、评价美术作品,争取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促进他们和谐、健康、自由地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美术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5页.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苏•列•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欣赏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6]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室编.美术欣赏教学参考用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7]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1.
  [8]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9]美•罗恩菲德著,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10]美•托马斯•门罗著,石天曙、滕守尧译.走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美术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EV71致手足口病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2、IL-6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2例EV71阳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24 h行脑脊液IL-2
在遥远的大西北,河西走廊南侧,巍峨的祁连山由东向西绵延千里,成为甘肃、青海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大山阻隔之下,南北间一条横穿群山的百里峡谷,打通了悬于祁连群峰两侧的甘、青两省,可想而知,其地理位置是何等显要了。  这条峡谷,便是大西北有名的大斗拔谷。  这是一条奇特的山谷。它自南向北,在两山夹峙之下左冲右突,顽强地支撑起百余里行程,硬是以惊人的魄力穿过层峦叠嶂的大山,开辟出一条连通河西走廊和青海高原
对于西合休来说,昆仑山仿佛是一道屏障,它阻挡了匆匆前进的岁月的步伐。3000年前,西王母曾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意思是告诉周穆王,她住的地方白云飘在天际,山峰出白云端,道路又长又远。山水隔在其间。  3000年的岁月洪水一般漫过,古老的传说早已沦为河底的泥沙,而西合休却似乎凝固了时光的礁石,至今仍在那肯歌里沉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
目的:探讨以侧裂区血肿为表现的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2005-10-2012-10我院收治侧裂区血肿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2例,其中颅内动脉瘤38例,非动脉瘤34例(7例动静脉血管畸形,27例高
这是一片充满神秘的树林,书写了一个未解的生态之谜。  这是一片让生命感动的树林,展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    这或许是中国分布最东的胡杨林,也是一片濒临消失的树林,没有人类的帮助,它们仍挡不住干旱的风、凌厉的沙。    苍凉的大自然,经常用它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创造出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三千年不朽的胡杨”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树,已由生命演绎成了一种精神
甘肃镇原是大哲学家王符的故里,其文化氛围异常浓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历来都珍视书画艺术,家家户户都悬挂有名人字画,所以有“书画之乡”的美称。特别是在“过事”(指丧、喜事)时,这种文化礼仪的底蕴尤显深厚,而在贺寿、寿终和三年之祭时,总有一样离不开的礼物——贺幛。  贺幛是刺绣中的佳作之一,由绘画中的中堂演变而来,它以雍容华贵、气势博大而著称。在镇原的贺幛中,有寿幛和挽幛之分,寿幛用来祝寿,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12—2014-01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