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听、说、读的能力,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同时提高这三者的能力。写作关系到小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而加强写作教学,则是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途径之一。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搞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写作能力 提高方式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难点。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下面我谈谈教学体会:
  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兴趣,小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教学情况看,一些小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兴趣自然顺利地转变为表达的欲望,特别是书面表达欲望。作文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由来已久,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因此,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这些孩子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没有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能提高写作能力呢?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经常举行一些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肯定会更用心写作。假如课堂里有些时间是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观点,让他们在学生身上获得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寫作文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要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模仿写作。这样不仅降低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再次回顾了文章写法,体会了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3.细心观察,积累材料
  每次写作文之前,布置学生细心观察要描写或说明的对象。学生下笔才能有东西可写,才会写得生动活泼。强调了观察,学生懂得了事物间的差别,笔下描绘的人物绝没有雷同的面孔,写人就不会千篇一律:“圆脸蛋、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要求学生坚持写好日记、札记及心得体会,勤于动笔。一边看书读文章,一边动手摘录精辟句段,摘抄卡片,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手中有可供参考的资料,写作就不难了,因为有“米”下锅了。
  4.注重平时练笔,培养真情实感
  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就多了。阅读书籍报刊,听取轶闻逸事,可以使他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材料。可见学生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通过留心生活,精于阅读,学生材料积累多了,便不会再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而是泼洒成文。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可见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自然学到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作文教学,要抓住审题这一步,命题作文要抓审题这一点。所谓的审题是指正确认识和理解题目的含义,审阅和分析题目的要求及范围,从而确立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手法的过程。作文前我们一定要把题读准、读懂,如若不然,就会文不对题偏离原题,正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对哪些未审清文题就下笔行文的人说的。因此,我们在写作之前就一定先审清文题,重视这一环节。如第九册语文书中最后一篇习作,就要求写一篇科幻故事,学生如果不理解“科幻”一词就很可能写成“科幻故事”“幻想故事”或“小故事”。所以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审题作为写作过程的第一步,可以算是写文章的开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总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是基础,思考问题、寻求新思路是关键,变换和创新表现手法是手段,寻找规律是方法。因此,小学生只要从小处着眼,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经常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灵活掌握和运用表现手法,大胆探索表达的新方法,找出规律性,那么,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作文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刘济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01:25-28.
  [2]李建平.探讨如何利用课文锻炼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8:61.
  [3]刘华丽.浅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写作能力[J].课外语文,2016,05:93.
  [4]王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16:76-77.
其他文献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语文素质的组成部分。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发现小学生书写能力普遍较差。具体表现在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不规范,笔顺不正确,结构不美观,书写速度慢,错字别字多。究其原因,一是有些教师书写基本功差,直接影响模仿性强的学生;二是写字课形同虚设,不是挪作他用,就是放任自流,教师根本不做写字指导;三是教师批阅学生作业着重看答案对错,对书写规范与否不加细究。因此,必须多渠道
摘 要: 作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帮助初中生提高语言组织和情感表达能力,而且能对学生未来进行更深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作文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取得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是严重束缚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学习积极性,与当前新课程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必须探究作文方面的新型、科学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
摘 要: 作文难是大家的共识,虽经历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的变革,接受崭新教育的洗礼,但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让教师们纠结不已。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只有做到“吞”与“吐”融通,打通写作的“筋络”,作文才能构思独特,语句丰富,臻至化境,绽放言语、情思、哲理的喜人丰收。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融通 绽放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鼎足之作,它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作文难早已是大家的共识,虽经历
摘 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在学生的眼中,生活是暗淡的。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擅长从平淡但现实的生活中判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写作兴趣 观察力 培养方法  感应,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呢?孩子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蕴藏著锻炼的机会,只是由于未作系统的训练,故效果甚微。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结合
摘 要: 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方面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结合”,三个“合作”是发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方法。一个“突出”就是突出师生互动。两个“结合”就是“课内和课外结合”、“课前和课上结合”。三个“合作”是指“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潜能 发掘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呢?我认为,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方面做到一个“突出”,两个“结合”,三个
摘 要: 在写作教学中,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所占地位十分重要,教育工作者对其的重视与研究十分必要。作者阐述了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的对策提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高段语文 写作教学 教学对策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小学写作教学的发展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非常多,这对于教学的开展产生不利
摘 要: 数学建模问题经常由各领域的应用者提出,因而既不可能明确提出该用什么方法,又不会给出恰到好处的条件,甚至问题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因此做好问题分析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学建模 问题分析 步骤说明  1.数学建模问题与“应用题”的区别  数学建模问题与初中、高中碰到的“应用题”的区别:  “应用题”通常有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条件和数据,方法基本限制在某章或某门课程,往往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摘 要: 小学语文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并与之后的语文学习上升空间息息相关,因此不管是为了今后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发展都必须学好小学语文。先学后教的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逐渐广泛,本文针对先学后教的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 教学运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随之不断改革,使之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尤其是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