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复合型经济的发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国家的林业在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和中期阶段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步入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林业生产与发展受国际社会关于林业转轨态势的影响,林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曾经对林业资源进行过掠夺式的开采,这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地破坏,也为林业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甚至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这些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迫使我们不得不冷静深入地思考,思考我们林业发展的未来道路以及怎样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性的分析与科学的论证之后,我们明确只有选择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我们的林业才能实现长足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坚持走生态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复合式新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党和政府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二的选择。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走新型林业复合经济发展道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首先,生态工程建设要求林业走复合发展的道路。越是那些经济落后、位置偏远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越恶劣,这是因为传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开采,缺乏科学布局和规划导致的直接后果,只有从生态环境建设大局考虑,才能统筹好养护与利用的关系,林业发展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之路。其次,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林业发展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不断有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资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这就有必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促进林业的长远发展。最后,这是我国当前国情的需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再多的收入只要一平均,得出的数字就会少得可怜,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无论做什么事,我们必须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这些都是由我国的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其次,从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只有选择高度重视林业养护与科学发展林业经济并重的道路,林业经济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新条件,但如何利用好这种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要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首先要对林业养护与发展复合式的林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林业养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过去那种只知道开采和利用地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毁灭式的破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必须把林业养护作为主要手段,既要向林业要经济效益,又不能破坏林业的生态效益,养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对于这一点,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識。复合式林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林业的养护,林业经济要持续发展,林业产品是基础,对于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对产业链条的延伸是主要手段,而这些都要依靠林业养护来保证,没有良好的林业养护做前提,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
  此外,更新观念,理性分析,科学认识有限的林业资源,从而确定一条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进而充分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道路。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林业资源更是如此。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森林可以实现自身繁殖、更新换代、自主发展的观念,相对于人口曾经稀少,人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低的时代来讲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在现代化经济异常活跃、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无污染、清洁、环保、绿色、宜居、和谐等概念应运而生,这自然提高人们对森林抑或林业发展的期望值。因此,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自然被高度重视起来。
  做好林业养护工作,才能为林业经济的复合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把养护做好、做扎实、做深入,应该围绕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科学调整林业结构。改变以往林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缺乏的状况,努力开拓林业新产品。通过科学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重点地培育经济性树种,通过对自然生长树种的选育、引种、驯化、嫁接等的加工利用,探索树种新的功用。从生态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多树种综合配置的种植方式,改善各植物种群的互生关系,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在增加种植面积时,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种植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新品种,避免盲目发展。二是注重林业生态效益。当前的林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因为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首先,林业的生态效益是以经济为落脚点的,它通过经济效益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效益越高,速度越快,总量也就越多。其次,它属于一种劳动再生产,生态效益必须有约束条件,这个条件就是它必须保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具体方式包括以林养林、林农结合等。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性
【摘 要】品德目标在学习主体上的实现不是由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而是通过课堂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动地生成构建的。品德教师既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又是促进德育广泛活动开展的设计者,教师要利用课堂,内化学生道德成长,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品德 捕捉 课堂资源  小学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提问技巧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自己领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提问,更要善于提问。  有效提问的意义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更是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摘 要】“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这是一种高尚品质的学习状态,最大的特点是尊重学生为前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差生的分类。物理学习中的差生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暂时困难型 这类学生一般占差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2、能力不足型 这类学生占差生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