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问题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教学是当下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展示用具体问题为导引。教学情境创设中,以问题情境为平台,设置探究,诱发学生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用创新的思维去引导和激励他们,因为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
  关键词:化学;问题教学;创新
  创新学习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在动态中探索未知,独立地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学本”和“生本”的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过:“创造性再也不必假设为仅限于少数天才,他潜在地分布在整个人口中间。”所以,关键教育要面向全体,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能动性。陶行知也曾深刻地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创造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将显得非常重要。而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
  一、问题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营造一种教学中的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引观众,增强艺术效果一样。化学教学情境就是指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从化学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科技的发展,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创设一个“真实的”、自然的社会生活背景,在此情境中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这些化学新知识产生的背景、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化学规律和法则在人类认识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化学教学中良好情境的创设,既是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又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因此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营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问题教学中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按不同的实验类型,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设计、改进、优化实验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教师在做白磷燃烧和铁与硫酸铜两个演示实验时,每位学生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将要出现的每种现象,对产生的每种现象都产生问号,很自然地促使学生进入了探索知识奥秘的情境。以此为切入点创设有价值的中学化学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认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
  如,改演示实验为探索性边讲边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演示实验的难易程度,将没有危险性及学生能做到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边讲边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会观察得更直观、更清楚。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学生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三、问题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化学的趣味性就在于引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里,寻找问题,获取新知。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寻事物的本质。尊重个性发展,坚决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比如,在学习CO2的用途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向学生提问:谁见过灭火器?谁使用过?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在车站、粮店、棉花收购站、加油库等等,看到挂壁上像红水桶的东西,但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这一问就激起了学生的欲望:想知道本节课学习的核心内容。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灭火器灭火的奥秘,其内容是CO2气体的发生装置,CO2产生的原理及灭火原理。学生可根据课本中实验方法去完成。“CO2制取,性质及用途”浅层次探究目标。同时,我给出另外一些仪器及药品让学生试验,经过同学们先想、讨论、再试。不一会儿,就想了办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探究中让学生获得了成功,更多的是收获了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的质疑活动、学习活动主要是靠有意注意来支配的,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就必须通过合理设计课堂进度,精心设计思维材料,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情绪中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我们的化学教学就要以问题教学为主线,以兴趣作保证,以实验革新做支架,转变观念。将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让学生从接受者变为自主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新者。
  参考文献:
  [1]桂丽萍.浅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上饶师专学报,1998(03).
  [2]李红.走出问题教学的误区[J].教育探索,2004(12).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玉门市赤金中学)
  编辑 谢尾合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同一个教学内容让不同的教师来讲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课堂上要摆正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学然后引,思然后得”,这是一节课所必备的,现代教育学认为: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才是掌握最牢固的知识,才是最有运用空间和价值的知识。  一、实验操作,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数学教
从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会了的东西(不熟练)还不能成为能力,只有熟练了的东西,即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自如。因此,复习阶段的强化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强化”,是指一要快——限时完成;二要记住——反复记忆。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固定程序阅读来进行强化训练,就一定能达到掌握、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不仅速度快,而且记得牢,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快速阅读法是日益
经常想起法国查尔斯贝多的一篇文章《记住,冬天不要砍树》。文中说他九岁那年冬天发现屋前的几棵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经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他决意把树砍掉,可他爷爷不答应,说“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冬天过后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说不定现在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不出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这棵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树一样感受到了
笔者参加了黑松驿中学开校第二周的教学示范课活动,此次活动是学校中心教研室和各教研组共同安排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语、数、英各一位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课后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了说课、反思。我听了三节课,感触最深的是:不管是李老师的诗歌对比教学,还是赵老师的直角三角形判定的教学,或是刘老师的英语教学,课堂中都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课堂的活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上学期,我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我们教育界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绩效工资的实施,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吹响了上进的号角。以前,好多教师自认为捧着铁饭碗,一劳永逸,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有的教师不求上进,加上又不愿与学生沟通,学生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大踏步提高。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得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这个前提下,培养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作
一般资料:求助者周某,高三学生,男,身高1.73米,有点胖。体态正常,无精神病家族史及躯体疾病历史。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只有母亲和妹妹。求助者和母亲一起来咨询。求助者主诉: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心里很烦,不想参加高考,求助者心情不好,感觉同学们也跟着他心情不好,同学们咳嗽觉得针对他,导致求助者精神状况不佳,注意力无法集中。经一位咨询师转介给我。了解到的情况:一出生就是土豚嘴,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说把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它为改进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日常课程的深度整合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然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需要精心设计,应用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的教学也不例外,最终决定教学效果的是人们使用媒体与技术的方式,而不是媒体与技术本身。  在日常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以下五个步骤:教学分析、学习目标阐明、环境与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其中,我们关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起点,数学的心脏。精心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课堂教学激情跌宕,隽永秀丽。本文就问题设计关注的五个方面(兴趣点、重难点、障碍点、深化点、整合点)入手,加以分析和阐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构建恰时恰点的问题(系列)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问题引导学习”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追求。  对于“好问题”有两条标准:(1)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有意义;(2)提问的关键是
摘 要:语文课是一切课程的基础。不把语文学好就不容易理解字、词、句的意义。  关键词:耐心;多样化;家访  语文课是其他一切课程的基础。不把语文学好就不容易理解字、词、句的意义。小学的学生由于接触语文时间比较短,认知能力较弱,对字母和拼音容易弄错,阅读和写作能力不佳。因此,老师一定要帮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功底。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学好语文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供探讨。  一、老师要有足够的耐
摘 要:做最好的老师就必须认识到童心是师爱的源泉,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做到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关键词:童心;师爱;自尊心;平等  研读了教育专家李镇西撰写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受益匪浅。走进书中,好似在和名师对话,李老师那先进的教育理念,朴实无华的语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鼓舞着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必须从以下几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