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与高山杜鹃:论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waigu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类学者古迪认为只有基于园艺文化的花文化才称得上是花文化。笔者认为,如果根据古迪的观点来看少数民族文化的话,好像很难找到什么花文化。其实很多民族都是有另外一种花文化的。以凉山彝族为例,他们很重视高山杜鹃,认为高山杜鹃与彝族有生命的联结。通过对园艺文化以外的花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野(民族文化的新的一面)。而这也可以成为我们更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一条新线索。
其他文献
文章论述了释家反切区别于儒家反切的特性,并论及释家反切的分布及其在音韵学上的价值。释家使用反切要稍迟于儒家,且规模也比较小,其根本属性是为了注梵音,而非注汉字。
文章针对当前对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一些看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明了“家庭承包”、“双层经营”在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客观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中。每个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希望在激烈的竞争中站得牢,坐得稳。承德作为一个老牌的旅游城市有其特色性,如何发挥优势,掌握主动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传统民间艺术,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可以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幼儿想学、想做、想探索的欲望,从而
当代云南民族文学理论研究与云南民族文学创作共同发展,体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实践过程,又是一种理论诉求。从实践角度看,它逐渐形成"云南民族特色"、
结合批评家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重点揭示神话影响的"文化无意识"现象与规律。根据神话的特征,阐释了神话作为隐喻、神话作为原型、神话作为交流范型以及神话的想象性位移等几
文章运用参与观察的质性方法,研究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字笔画书写不规范的特征,阐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及理论依据。在教学中运用Walker的课程统整模式作为课程设计的框架,将"
人是精神生活的主体,其自身人格文明的建设与完善应是精神文明的最根本最实质的内容。“善”和“爱”是人格精神文明的必备因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追求善应成为人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