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银行稳增长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西方有人大胆放言,2016年可能会出现金融危机,危机的源头可能是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有关中国出现金融危机或经济崩溃的预言曾出现过多次,但没有一次灵验,这一次我们希望是同样结果。
  依照一般推论,中国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点主要在高杠杆,但同全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的主权债务比率并不高,地方政府负债与地方政府总资产相比,比例也不高。企业负债与自有资本相比有畸高之嫌但与企业总资产相比也不能说是很高。在CPI已回到1时代,PPI已连续46个月下行的准通货紧缩时代,可以说,中国最不担心的就是债务危机,因为万不得已时,完全可以用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一次将债务抹平,这就像美国某城市一家专做丰乳肥臀整容手术小店门前的那块广告牌上所言——“在这里,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不担心费雪式债务紧缩式危机这种最坏情况发生,如果考虑到中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型特点,如果还要努力把年度GDP做到6.6%以上,那么,我们决策层的宏观调控思维也要相应做一些改变。按照传统的逻辑思路,去杠杆就是依靠(1)增加本金(2)减少债务依赖,于是我们提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目的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要让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通过市场增加自有资本,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程度。显然,这种设想是极其合理的,但这一设想的实现前提是:资本市场发育健康、交易活跃、信息公开透明、在价值发现和市场约束方面能够证明自己作为融资和交易平台的可信性和稳定性。从2015年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运行实际状况看,理想市场的这些前提根本不存在。我们先是鼓吹改革牛、国家牛,人为制造过度交易繁荣,随后在出现大幅震荡行情后又动用行政力量仓惶救市;在没有搞清中国国情的情况下东施效颦引入所谓熔断机制意在保持市场稳定,没成想却使这种机制成为低成本做空的最大投机机会,结果在短短几天内就宣告停止使用。如果在几个层级的股票市场我们看到的都是这种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畸形运作的影子,这样的市场还能成为我们决策层降杠杆战略意图落实的希望所在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是较早提出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主张的国家之一。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其政策含义就是不支持虚拟经济也不支持泡沫经济,这是在总结美国次贷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一个重要国家治理心得。这次危机之后,人们更加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让资金——无论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还是间接融资渠道——更顺畅地流入实体经济部门,对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一国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反过来也可以用全球金融危机后这个国家实体经济的运行结果来检验。从数据对比看,美国和中国是两个各具特色的典型。美国在2008年以后,在政府倡导的再工业化口号下,出现了大量的制造业回流,失业率明显下降,和欧日等经济体比较算是成功复苏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在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时,面对1200万农民工下岗返乡的严峻形势果断推出四万亿强力刺激计划,宏观经济局面虽扭转迅速,但却出现了大量重复建设埋下了产能严重过剩的经济隐患,使得我们这一届的领导集体在执政三年后不得不总结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15字宏观调控方略。这个方略在2015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如何施行落实,结果如何还要看2016年以后的工作实践。
   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中国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还是应以银行为主,这不仅仅是因为间接融资比重远高于直接融资比重,还因为我们的银行作为间接融资主体它们更成熟、更有效。反观直接融资板块,这个领域的机构则狼性十足,做固定收益产品动辄以贿赂审批官员获罪,做股票投资则以短期投机或开老鼠仓为能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几个主要金融板块支持实体经济表现的差异背后,也确实存在现有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差异。总之,我认为2016年决策层应当更多考虑如何在稳增长和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战略中如何用好银行这一类金融机构的问题,不能再听信一些蹩脚专家的瞎忽悠。
  要用好银行得先为银行松绑。存贷比控制取消后现在还有一个人民银行的合意贷款规模,这是制约限制商业银行满足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的一道紧箍咒。我已多次提建议人民银行取消这个早已不合时宜的合意贷款规模管理办法,但人微言轻。我们的大领导有时也表现出礼贤下士风范请一些所谓专家参加座谈,但这些座谈会常常有向声背实特征。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领域应重新强调调查研究,经济学家应当深入基层,看看实体经济到底困难到什么程度、企业的政策支持诉求有哪些、怎样才能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改革和发展建议等等。我们应纠正那种空喊口号、崇尚空谈、吹捧领导、报喜不报忧等不良习气。2016年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如果不采取恰当对策,经济形势肯定还相当严峻,所以一定要用好银行,让银行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商业银行体系中也存在大量资金在同业空转的问题,如果仅仅用金融资本逐利特性去解释这种现象就显得过于草率,为什么许多机构在当前形势下缺少放款意愿?在各种体量的商业银行放贷实践中,到底是有意愿欠能力还是有能力缺意愿者居多?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大量统计调研。按一般规律,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存贷利差养活自己,因此,没有哪家正常银行有赚钱机会而偏偏不愿放款。因此,可以推论,许多商业银行有钱不放款而将钱拿到同业,这种行为背后一定有什么体制或制度性原因。我认为,我们监管部门的研究人员应当深入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扎实的专题调研,并提出有实效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发达国家男性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导致进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非常重要.近来的研究认为,上皮间质转化(EMT)在前列腺癌的演进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与前列腺癌浸润、转移及肿瘤干细胞的一些特性等密切相关.本文将讨论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文章从分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社会现象入手,提出自我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培养.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降低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行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气管插管术的小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气管插管常规护理,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以及总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干预组在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7%)上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背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老年人的影响.目前,功能性核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一种有效而无创的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 目的 探讨POCD诊疗的研究现状. 内容 对冠脉搭桥术后POCD的诊断
文章对传统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进行了对比,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并以课程为例,探讨了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在实际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较高、远期疗效欠佳,化学治疗对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化疗有利于清除体内微转移灶、预防局部复发、减少远处转移,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但现有的化疗方案临床疗效有限且伴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寻找更加高效而且低毒的治疗方案就显得较为急迫.现将近年来浸润性膀胱癌的化疗现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核酶是一种化学本质为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序列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RNA,并将之催化裂解.核酶的这一特性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研究者们设计了不同的核酶来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广泛应用于艾滋病、肿瘤和病毒性肝炎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核酶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手段或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留置双J管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以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泌尿外科术后双J管置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制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组在生活质量、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全
背景 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作为维生素A的一种衍生物,是一种作用很强的分化诱导剂.研究证实RA在细胞形态发生、增殖分化、凋亡代谢以及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RA还具有潜在的脑保护作用. 目的 阐释当前RA在脑保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为防治临床脑卒中提供理论指导. 内容 简要描述脑卒中的研究现状和RA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RA在脑卒中中的保护作用. 趋向 通过阐述RA在脑卒
既往认为膀胱尿路上皮仅仅是尿液-血液之间简单的物理屏障,但越来越多的文献认为膀胱尿路上皮具有“神经元样属性”:膀胱尿路上皮可表达“感受分子”、发挥理化刺激的换能器作用、可释放化学介质,可以改变膀胱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影响膀胱功能.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