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名作品适时行情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以上画价为2013年发布,如有变更,画家和画廊可与本刊联系。
  联系方式:010-58760011-819 58760011-820 邮箱:laoyang30@sina.com
其他文献
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今年下半年,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文物、当代艺术、文学等门类的80余个项目将均匀分部在各个月份,在中法两国多个城市举办。部分来华展出的项目有:“罗丹艺术回顾展”(2014年11月月底至2015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等等。部分赴法展出的项目有:“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2014年10月22日至2015年3月1日,法国吉美博物馆);“远望地平线——中国当代艺术青年之新音展
期刊
展览时间:2014.07.20~2014.07.28  展览地点:西安美术馆二层三号展厅  此次石桥先生的山水画展旨在向古代文人致敬,共展出青绿山水、泼墨山水、水墨山水等精品新作70余幅,其中有2张10米长卷。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纸上展览与多媒体结合,在展厅的一个区域将石桥先生的作品以影像“手卷”呈现,其代表作品《卧游》配以相应的水流音响效  果,并伴随观者脚步声由远及近,如人在画中游,带给欣赏者视觉
期刊
展览时间:2014-06-28~2014-07-06  展览地点:天津市和平区河北路308号“和厚斋”  本次展览共展出方勇60余幅山水画近作,包括山水纪行、园林静思等,画家不断探索山水画多层次的表现性,在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时间道路上,坚持与古为新。在充分打进传统及梳理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开拓出一条笔墨意象化山水的道路。在这条路上,笔墨意象成为画家创作的主导。无论是园林寒景或是深山大谷,其笔墨意象化
期刊
展览时间:2014-06-15~2014-06-27  展览地点:北京新水墨意象馆  策展人:刘思言  参展艺术家:靳骐沣、谭斐、王宏州、王亚崴、王云云、谢正赛、朱小坤、张原凤  此次画展展出了八位参展艺术家的40多幅代表作品,他们都曾师从于中央美术学院刘庆和教授。他们坚持以水墨为媒介,义无反顾地追求着各自的梦想,快乐和沮丧纠结在一起。他们作品风格各异,但却真实地表达了自我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感受,希
期刊
此次的学院风骨博士作品邀请展暨学术论坛,在中国的书法艺术教育发展方面是一件大事情,意义深远。第一次做成这么大的规模,涵盖国内所有招收书法博士的高等院校,128位书法博士和博士生的参与,非常宏观,展览暨学术论坛体现了书法的艺术水准和学术水准。尤其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更凸显出非凡的意义,因为刘海粟作为近代美术学院的第一创始人,能在他的艺术馆举办,说明了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感谢刘海粟美术馆和策展人的努
期刊
2016年1月16日,“学院风骨一当代书法专业博士作品邀请展暨学术论坛”在刘海粟美术馆(常州)隆重开幕,全国近60位参展书法博士和江苏省内书法界同道500多人参加了盛大开幕式。共展出三位学术主持和近130位参展博士的260多件书法精品。  此次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书画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王冬龄教授、邱振中教授、徐利明教授任学术主持
期刊
五律  山村晚晴  垂虹七彩明,野卉溢香清。  石窦留新雨,风林堕熟橙。  云来山渐远,日落鸟争鸣。  童妇嗔相答,平田罢暮耕。  忆四十年前落户山区寒夜有感  乌云遮淡月,崇岭拱稀星。  风荡黄茅屋,冰封白芷汀。  夜饥蒸苦笋,灯暗束流萤。  年少愁寒腊,离家身似萍。  登高  登高望远空,薄霭启迷蒙。  坳噪归巢鸟,林生绕壑风。  岩悬春溜碧,日映晚霞红。  际此嚣尘绝,心澄思不穷。  七律
期刊
荷叶田田柳弄荫,孤蒲短短径苔深。  鸢飞鱼跃皆天趣,静里游观一赏心。  —倪瓒  石涛和尚说:“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与其说像是一个探索者、开拓者,还不如说是一个修炼者,一个不仅需要在技术方法上炉火纯青,更需要在学养与人格上登峰造极的修炼者。画家只有让自己的心走进笔墨,笔墨才能带
期刊
牟健梅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美术理论学者。从事中国画创作,尤以儿童趣味画见长,多年来一直主持山东艺术学院古代名画临摹室的工作。
期刊
题记:  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林纾不懂外文,却以翻译西方文学名著蜚声文坛,一生译著206部,成为近代中国文坛的一道奇特风景。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林纾亦十分引人注目。他早年参加维新运动,思想较为开明,然1912年清亡之后,他却眷念前朝,思想倾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