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堂是在操场中进行的一种开放式教学,体育教师的调控课堂的应变能力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提高了体育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调控要求,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享受快乐体育。本文结合有关理论,对其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课堂情绪的调控方法及对策。
一、由于学生情绪给课堂带来的影响
案例:2009年10月市教研室举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10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在这次讲课中,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弯道跑》,在授课那天,室外的温度接近32度,授课中一部分学生脸色发红、大汗淋漓、腿发软,很明显由于天气的原因,原来设定的运动负荷超出了学生的生理负荷,部分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有的三三两两由跑变成走,有的干脆就走下来,授课老师很被动,课后,一位评委问学生为什么在课中不想跑,回答基本上是:天太热、怕累、懒得跑、没激情等等。
以上案例是由于体育教师缺乏课堂调控基本教学技能,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不能完成,或者教学效果差,不能满足教学课程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调控学生的情绪非常重要。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成因及分析
1. 由学生本人的思想状况引起的不良情绪。首先,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体育课得认识是贫乏的、片面的。因此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所表现出的情绪特征繁杂,喜爱体育课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兴奋、愉快、渴望等正情绪,而很少运动或不喜爱体育课的同学对体育课学习往往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负情绪,他们会用如:头疼、肚子疼、腿疼、脚疼、感冒等各种理由逃避体育课。
2.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引发的情绪。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与运动基础较低造成其学习吃力,同时,由于某些项目对身高体重及身体素质如柔韧、速度、灵敏等要求较高,使大多学生畏难而退。
3. 由学习互动引发的情绪。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的学习互动性强,一方面学生的分组练习较多,一人练习,其他同学进行保护帮助或观察思考,练习者自然成为表演者,成为其他同学的评价对象,因此,学生的动作效果直观性强,学生的能力体现更直接,所受的学习评价更具体,而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也更强烈。
4. 人际关系不强也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另一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心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导致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差,比较闭塞。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神情冷淡、练习消极、不合群,不热心参加集体项目,交际范围比较窄,不善于言辞,受到其他同学冷淡,久而久之,更加自闭。
三、如何在体育课学习中对学生的进行情绪调控
调控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动行为,在课堂上,应变更多的是受内外因素的条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调控呢?
1.良好的教学心态是前提。教师健康的教学心态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2.课前充分准备是基础。课前充分备好课,多问几个“假设”,因为体育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开放的场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教师并不能预知。首先,是在课前充分做好合理的课堂教学操作与策略。其次,要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多考虑一些容易疏漏的细节。同时,有目的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调控打下基础。
3.快乐体育是根本。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良好、积极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目的、有趣的内容、幽默而不俗套。其次,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是重要途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素质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能力强的学生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并激发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提高需要的层次,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优化教学内容是基本落脚点。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既要根据体育运动的学科性和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性,更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形成高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使体育课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感到有需要且容易接受,从而有利于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6.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手段。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有来自教师的,又有来自学生的,教师的评价又分为平时的口头评价和考核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到怎样的评价很敏感,对评价引发的情绪状态是动态的、复杂的。要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情绪调控,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调适学生心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教师能灵活应用调控艺术,及时进行情绪调控,这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一、由于学生情绪给课堂带来的影响
案例:2009年10月市教研室举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10月份的天气还是很热的,在这次讲课中,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弯道跑》,在授课那天,室外的温度接近32度,授课中一部分学生脸色发红、大汗淋漓、腿发软,很明显由于天气的原因,原来设定的运动负荷超出了学生的生理负荷,部分学生在跑的过程中,有的三三两两由跑变成走,有的干脆就走下来,授课老师很被动,课后,一位评委问学生为什么在课中不想跑,回答基本上是:天太热、怕累、懒得跑、没激情等等。
以上案例是由于体育教师缺乏课堂调控基本教学技能,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不能完成,或者教学效果差,不能满足教学课程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调控学生的情绪非常重要。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的成因及分析
1. 由学生本人的思想状况引起的不良情绪。首先,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对体育课得认识是贫乏的、片面的。因此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所表现出的情绪特征繁杂,喜爱体育课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兴奋、愉快、渴望等正情绪,而很少运动或不喜爱体育课的同学对体育课学习往往产生紧张、害怕、焦虑等负情绪,他们会用如:头疼、肚子疼、腿疼、脚疼、感冒等各种理由逃避体育课。
2.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限制引发的情绪。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表现出的运动能力与运动基础较低造成其学习吃力,同时,由于某些项目对身高体重及身体素质如柔韧、速度、灵敏等要求较高,使大多学生畏难而退。
3. 由学习互动引发的情绪。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的学习互动性强,一方面学生的分组练习较多,一人练习,其他同学进行保护帮助或观察思考,练习者自然成为表演者,成为其他同学的评价对象,因此,学生的动作效果直观性强,学生的能力体现更直接,所受的学习评价更具体,而学生在学习中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也更强烈。
4. 人际关系不强也是影响学生情绪的另一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个性心理、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导致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差,比较闭塞。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神情冷淡、练习消极、不合群,不热心参加集体项目,交际范围比较窄,不善于言辞,受到其他同学冷淡,久而久之,更加自闭。
三、如何在体育课学习中对学生的进行情绪调控
调控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动行为,在课堂上,应变更多的是受内外因素的条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那么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的调控呢?
1.良好的教学心态是前提。教师健康的教学心态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积极良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充满热情,这对一堂课的掌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控制各种消极心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每一堂课,我们才能把握全局,操控自如。
2.课前充分准备是基础。课前充分备好课,多问几个“假设”,因为体育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开放的场地,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教师并不能预知。首先,是在课前充分做好合理的课堂教学操作与策略。其次,要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多考虑一些容易疏漏的细节。同时,有目的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调控打下基础。
3.快乐体育是根本。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良好、积极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快乐的体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有目的、有趣的内容、幽默而不俗套。其次,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采用先进教学方法是重要途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素质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能力强的学生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并激发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提高需要的层次,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优化教学内容是基本落脚点。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既要根据体育运动的学科性和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性,更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形成高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使体育课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感到有需要且容易接受,从而有利于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6.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手段。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有来自教师的,又有来自学生的,教师的评价又分为平时的口头评价和考核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到怎样的评价很敏感,对评价引发的情绪状态是动态的、复杂的。要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情绪调控,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调适学生心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教师能灵活应用调控艺术,及时进行情绪调控,这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