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0kV配电规划方法的探讨

来源 :电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是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在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迫切需要解决包括电力负荷预测、电网接线方式优化等问题。本文对10kV配电网的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负荷预测的方法,研究了配电网接线方式的优化,提出了选择配网接线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供电方式;负荷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应加强电网的建设和扩大电力系统的规模,“电力先行”已经是我们已经认识到的问题。落实好电力建设的工作,需要协调送、变电的工程建设进度及条件,采取优化的建设方案,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还会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有目标,有计划地实行电力建设,需对电力系统进行规划,这是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前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对10kV配电网的规划方法进行研究。
  一、配网规划的核心内容
  1.资料收集
  配网规划的基础工作是对相关历史数据及资料的收集,所需的资料通常包括:该地区的最近5年的电量和最大负荷数据,配电的现状地理接线图,各变电站的电气联络图,用地控规图及相关的设备资料。
  2.划分功能小区
  对配网进行规划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到该地区的用电性质,即用电功能区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用电分布情况将规划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小区,一般分为:
  (1)功能块。集中使用功能相同的,一般不穿越道路、面积不很大的小块为功能块,可以根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安排进行划分。
  (2)地块。四周以道路为界,使用功能基本接近,面积较大些,根据地理条件来定。
  (3)小区。几个地块性质基本接近,在地理位置及各种管理上连在一起的区域,面积稍大。
  (4)地区。面积较大,在地理位置上,行政管理上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如各种城镇、开发区、自然形成的农村等。
  3.负荷预测
  作为规划的基础工作,负荷预测是进行配网规划的基础。进行配网规划时,要确定一个具体的负荷分布或负荷点位置,否则相关的变电站和线路是无法进行布局的,因此功能小区的划分是基础中的核心,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负荷预测数据,如用电水平的变化,用电参数的调整过程等,这些资料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要时可与其他规划结合进行。
  4.供电区域的划分
  供电区域需要根据功能小区进行划分,划分时需要根据已有配电线路的分布和运行情况,保证满足已有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完全覆盖到其配电线路所供电的地区,并满足所有已有变电站的供电区域不重叠,确定供电区域的负荷中心。在此基础上若新建变电站,则需根据已划分好的供电区域和新建的10kV配电线路情况,重新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
  5.规划主干线路
  完成新建变电站的规划后,就应该配置配电线路。若是长期的规划,则应按照变电站容量来配置全部的主干线路,接线方式和配电站、配电变压器的布点等详细的规划需要比较确定的方案后才能进行,且要配合道路的规划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配置,同时还必须保证各个用户的用电要求。
  二、负荷预测
  1.影响负荷改变的因素
  (1)作息时间
  通常情况下在白天正常工作的时间内负荷是较高的,而晚上负荷将达到最大值,深夜负荷达到最小值,中午休息的时候负荷也会降低。
  (2)生产过程
  连续工作的生产型电力负荷是非常稳定的,加工业负荷由于存在三班制的情况,其负荷也比较稳定。由于一班制加工业的负荷是集中在白天的,夜间的负荷会非常低,负荷很不均匀。
  (3)季节
  负荷也带有季节性的明显的差异,一般冬夏两季由于气温的因素,负荷是比较大的,而春秋两季的负荷相对比较小。季节性的负荷给用电设备的检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综合考虑季节性的因素,绘制季节变化对负荷影响的曲线,减少负荷变动性的影响。
  2.负荷预测的目的
  负荷预测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准确的负荷预测需紧密联系电力系统的需要,制定严格的预测计划。通常配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要求以年为单位,预测今后5-10年的负荷变化情况及远景年的饱和负荷情况,为新建变电站的布点和线路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配网接线模式的选择
  配网的接线模式选择是配电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到配网规划的经济性,也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和对未来配网改造的便利性。通常应根据负荷的性质和等级选择相应的配电线路的接线模式,对于负荷等级高的用户,应选择双电源供电或者两路线路供电,以保证一路电源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其安全可靠供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对配网选择的接线模式进行定量的可靠性分析计算,量化优化配网结构,以达到安全性和经济性并行的目的。选择配电网的接线模式一般需要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1)可靠性。安全可靠供电、保证用户的正常供电是配网供电的首要任务,接线模式的选择应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2)经济性。在具有相同可靠性的条件下应考虑其经济性,保证配网线路建设的费用最低,合理提高线路的使用率。
  (3)灵活性。配网建设中存在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负荷的重大改变和配电设备建设时序的改变,配网接线模式应能适应这些变化,便于改造。
  (4)延续性。配网的接线模式选择还应保证配电建设的连续性:在原有线路的地区,新建的配电线路应尽可能地结合原有的线路优化电网结构,在新建线路的地区,应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接线模式,以便于配网的扩建和改建。
  四、配网接线应注意的问题
  要根据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选择接线的方法。根据用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一般将用电负荷分为一、二、三级: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的伤亡,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和很大影响者,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并需长时间才能恢复。二级负荷是指中断供电将影响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三级负荷为不属于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的其他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负荷。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至另一个电源,且不能同时受到损坏。二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是由两个电源供电,应做到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的要求不高,通常采用放射式线路供电。选择配电线路时应注意其所带负荷的等级后再进行规划。
  五、结论
  10kV配电网作为中压配电网的主要形式,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影响电力终端用户的正常供电。10kV配电网规划是其合理建设的基础,应按要求的规划步骤,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优化规划10kV配电网,确保用户的正常供电。
  
  参考文献
  [1]程浩忠.电力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陈章潮.城市电网规划与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吴晓霞(1980—),女,山西万荣人,大学本科,电气工程师,现供职于山西铝厂设计院。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的安全意识增强,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是保证安全的一种重要安全手段,而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监控的范围扩大,而利用嵌入式系统降低监控,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由于其实用性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环境的保护,关注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环境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必要在环境监理工作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本文首先简要的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理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体育馆中的管理网络的构建,计算机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了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馆中管理网络系统目标及规模;计算机技术在体育馆管理
系统介绍了以CAN总线为核心所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总体方案,硬件和软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使用热电阻传感器、∑-△型AD7705转换器、单片机、LED数码管显示器
<正>孔雀石绿属三苯甲烷类染料,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因其价格低廉且对水霉病和小瓜虫病[1]等的控制非常有效,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研究发现,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较
安捷伦科技公司于2016年10月10日~12日在2016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展示其最新的创新技术,讨论了全系列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实验室业务智能系统、实验室设备管理、用于库存管
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CMA)和审查认可(CAL),是指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证明一个组织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或其强制性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资质认定是保证
人类之间的彼此协作,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谓相当重要,这对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客观规律及未知事物的行为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如今,在中职计算机教学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玩具、纺织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等消费品中有机锡的含量。消费品样品经甲醇超声萃取。三丁基锡的质量浓度在9.00~365μg&#183;L-1范围内与其
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24种半挥发性有机物。水样经二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经浓缩定容后在DB-5MS毛细管色谱柱上分离,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