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背景下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改革是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该专业的特征决定它的发展必须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障下,走校企合作之路。本文重点讨论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必要性、发展模式,以及通过该种模式达到的目标。可以看出,校企联合模式下,城市规划专业人才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城市规划;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规划专业“真题真做”的实践教学模式早是业内共识,很多名牌院校都是办有甲级等规划设计院,产学研合作日臻完善。但是近年来新开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缺乏实体单位及下属设计规划院,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所以校企合作是提高该类城市规划专业院校的重要保障。何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劳动保障部制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就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职业院校联合制订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一、校企联合的必要性
  按照教育部分类指导教学思路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原则,结合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重点高校错位发展;坚持就业为导向,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课程体系组织的弹性,突出时效性和弹性,加强实践性与创新体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鼓励企业结合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联合制订培养计划,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吸收教师、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1.以企业人才需要确定学校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使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能够与市场需求良好对接。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学校,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能够保证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的良好对接。
  2.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需要多多实践的专业,而新建该专业的学校,往往没有充分的实习资源。这就需要学校与校外企业结合,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双方共同制订实习内容,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培养的教学计划,共同制订实习的制度文件、流程文件、作業文件和结果文件。
  3.产学研的合作。为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签订项目承接合同。也就是说,企业把一部分项目转包给学校,城规教研室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真正的项目工作中,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工的指导下边做边学,真正体会和感受实际的作业过程和职业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是一种有积极影响的方式。
  4.学校根据需要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和校外企业联合,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和高级技术员到校给学生进行课堂讲座。比如:我校就经常邀请城市规划院和其他企业的专家来学校对学生进行课堂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学习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5.校企共同选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师资。学校中许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经验为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学校可以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顶岗进修,紧贴企业实际进行培训课题开发。同时,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高级技师走进学校一起参与课题开发或直接从事教学。
  三、通过校企联合达到的目标
  第一,根据校企合作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目标、课程结构与模式,打破过去该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零的教学结构。
  第二,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以讲授为主,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教学,进而去合作企业实践。这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体会和感受学与练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推进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过去许多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狭隘和封闭,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是一种进步和创新,能为企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无论对学生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还是对学生企业文化的培养,都是目前高校对该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方法,我们通过实践也越来越明显地看到校企联合培养该专业人才的优势。因此,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这种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益仙,胡俊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03).
  [2]程萍.基于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3]李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2,(09).
其他文献